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研究》2006,20(3):F0002-F0002
蒋立科(1942.10-):教授,硕士生导师。1965年安徽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81年8月-1983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高级生物化学,并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多年。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被人事部、教育部作为高等学校教育专家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现代发明家大辞典。自1983年以来一直主持国家档案局“天然抗霉驱虫剂研究”和安徽省“腐婢叶、鲜笋壳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12月10日上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总社人事部部长汤一成、总社社团管理部副部长熊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  相似文献   

3.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1):F0002-F0002
杨国敏,男,汉族,1953年出生,云南省双江县人,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云南省临沧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评聘为高级农艺师;2004年经国家农业部评审人事部批准为农业推广研究员;现任职于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持麦类作物课题组工作;1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人事部等部门的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和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的8名科技工作者,组成大豆育种与种质资源培训组,于1999年8月3日至9月1日,前往美国伊里诺斯州、密苏里州和新泽西州等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参观、考察和培训。培训组先后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大豆会议、伊里诺斯大学和新泽西州立WilliamPaterson大学举办的大豆育种、种质资源及大豆转基因技术培训班,并顺道访问了位于圣路易斯市的Monsanto(孟山都)公司。在美期间,通…  相似文献   

5.
张友亮 《作物研究》2009,(Z1):41-43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决定》的若干利好政策和"真金白银"扶持手段,为我县农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RIL群体的小麦籽粒性状与品质特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预测小麦品质的方法,利用以小麦品种川农17与绵阳1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共169个家系),分析了其籽粒性状和品质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粒长与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宽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与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千粒重和容重决定了降落值总变异的77.9%,粒长和千粒重决定了沉降值总变异的35.0%,容重和千粒重决定了面团形成时间总变异的50.7%,容重和千粒重决定了面团稳定时间总变异的49.3%,粒长、粒宽和容重决定了湿面筋含量总变异的51.0%,容重决定了面筋指数总变异的45.7%。说明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粒长、粒宽、千粒重和容重可作为预测小麦品质优劣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形名优绿茶的基本风格为外形紧圆、挺直,其个体大小决定于鲜叶采摘的嫩度与茶树品种,其粗细决定于做形加压的方式,其内质决定于鲜叶的内含物质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主要受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茶树对生态因子的要求是综合的,气候因子是主要因子。在气候因子中,热量条件主要决定茶树新梢生长的快慢和受冻程度,因而决定茶叶产量的高低和茶树能否生存。  相似文献   

10.
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水稻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性状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控制的生态遗传性状。它既不同于典型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也不同于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1)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是由1对(温敏型)或2对(光温互作型)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基因型决定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类型;(3)内环境(遗传背景)决定不育系的光温反应范围;(4)外环境(光长、温度)决定不育系的育性表达方向(不育或可育);(5)基因型和内外环境共同决定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例。  相似文献   

11.
信息集锦     
《中国稻米》2011,(3):76-76
国务院发起粮食稳定增产行动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会议决定,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地区,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和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相似文献   

12.
土壤和空间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控制土壤和地上部营养空间观察玉米生育和产量的结果表明:改善空间因子使玉米增产17.0%,而改善土壤因子仅使玉米增产13.0%。土壤和地上部营养条件对穗粒数的影响高于对千粒重的影响,开花以前土壤因子是决定生长的主要矛盾,而开花以后空间因子则是决定生长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采用M×N设计,研究不育基因在15个杂种F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1性状的基因效应比较复杂,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和剩余共同决定的,其中植株高度和芥酸含量的遗传简单,分别由母体效应和加性效应决定。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这两个性状的遗传最复杂,是由加性、显性、母体、上位性和超显性等效应共同决定的。在相同的核背景下,384A、217A两种不育胞质对产量性状如一次分枝角果数、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有一定的正效应;对病毒病和菌核病的抗性则因细胞质、细胞核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品种特性和自然气候因素对水稻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更充分地满足社会需要,提高营养品的质量具有很大意义,决定稻谷的加工、食用和烹饪价值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淀粉,而这些物质的积累程度又由植物的天然遗传性和其栽培的气候及农业技术等综合条件决定。一些文献资料记载,稻谷中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15.
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水稻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性状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控制的生态遗传性状。它既不同于典型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也不同于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1)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是由1对(温敏型)或2对(光温互作型)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基因型决定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类型;(3)内环境(遗传背景)决定不育系的光温反应范围;(4)外环境(光长、温度)决定不育系的育性表达方向(不育或可育);(5)基因型和内外环境共同决定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例。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质量主要地是由其生物学特性来决定的,特别是由茶叶中含有单宁儿茶素综合物和鞣质物质(从1.4到26%),以及浸出物质(从41到58%)来决定的,这些物质是由蛋白化合物,生物碱,碳水化合物,酯油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甜菜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亲本配置、特定支配体制下的遗传组成和不同遗传组成群体所蕴含的可能意义上的增产增糖潜力。交配群体的亲本数量、配比和方式是决定品种经济性状的关键环节,支配后代的杂交成分含量和类型的多少是决定品种杂种优势程度和区域立窄的基础,本文建立的非纯系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符号表达体系为现行甜莱育种和良繁材料的遗传与系谱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全雌(GBN-09)和雌雄同株(GBN-08)材料进行开花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苎麻第一花芽(最先分化的花芽)的性别决定整株的性别,如第一花芽是雌花则整株是雌株,如是雄花则整株是两性花。同时对GBN-08和GBN-09的花芽分化进行显微切片观察,其花芽大小为0.20&#177;0.067cm是两性苎麻的性别决定期,此时总节位为28-30节;花芽大小为0.25&#177;0.037cm时是雌性苎麻的性别决定期,此时总节位为24-29节。  相似文献   

19.
灌浆期玉米果穗水分及其与生理成熟和籽粒干燥的关系Ianr.Brooking玉米果穗的干物质与含水量从抽丝期到收获期都在变化着。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并且这一过程通常根据积累的速率和持续的时期而进行分析。在生理成熟期之后的失水决定了玉米收...  相似文献   

20.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