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我国多数茶区而言,春季是全年茶树新梢生长最旺,茶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季节,因此,抓好春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茶树春梢的生长特点,结合我国多数茶区的春季气候条件,春季茶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追施春肥:试验研究表明,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相比,全年增产达10~20%。春肥应以速效化学氮肥为主,氮肥用量应占全年追肥总氮量的40%左右。一般亩产干茶200~300斤的茶园,每  相似文献   

2.
春季茶园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意 《福建茶叶》2010,32(1):38-38
春季是茶树一年中新梢生长最旺、茶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季节,因此,抓好春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茶树春梢的生长特点,结合茶园的春季气候条件,我市春季茶园管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相似文献   

3.
湖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6份湖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其春、夏、秋茶中CG、ECG、GCG、EGCG等4种主要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结果表明,CG、ECG、EGCG和酯型儿茶素总量在不同季节中的平均含量顺序为夏茶春茶秋茶,GCG的顺序为春茶夏茶秋茶;在春、夏、秋茶中,绝大部分茶树种质资源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间表现出的变化趋势为EGCGGCGECGCG。各茶树种质资源春、夏、秋茶中酯型儿茶素的变异系数在13.21%~36.99%之间,季节间的变辐较小,个体间的变幅较大。基于酯型儿茶素的年均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第2类群中CG和ECG含量高,第4类群中GCG和酯型儿茶素总量含量高。鄂茶7号、五峰310、五峰602、宣恩65等4个资源的夏茶和五峰108的夏茶、秋茶、年平均EGCG含量均在9.0%以上,可视为高EGCG茶树种质资源,可在今后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茶树修剪在茶芽生长休止期都可以进行。根据浙江情况,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较好。夏茶后修剪,正值干旱季节,影响发枝,不宜进行。在相同管理条件下,一般是春茶前(惊蛰至春分)修剪较好,因茶树入冬后,地上部营养向下移动,积贮在根部;早春修剪,根部贮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气温  相似文献   

5.
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茶树的光合作用,无论在生长时期或生长休止时期,无论在晴天或阴雨天,无论是测定茶树的年龄和品种不同,其日变化的基本趋势都呈双高峯变化,正午前后伴随有“午睡現象”,“午睡現象”持续时间的长短因外界环境条件而异,但其强度低减弱程度均未超过早晚的最低水平。 2.茶树光合作用的季节进程为一单峯曲线的变化趋势,在杭州地区气候条件一下,七月份年平均气温最高时期,茶树的光合强度也达到年周期內最高水平。 3.茶树的光合强度在不同品种之间,茶树不同生育年龄之間以及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表現有很大差异,其平均光合强度居一般植物光合效率的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6.
区分春、夏、秋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划分的方法各省茶区不完全相同,这里把湖南茶区的茶季划分简介如后: 春茶:指在春季气候环境下生育采摘的茶叶。采摘的只是一轮枝没有二轮枝,故又称一轮茶(头茶),采摘期一般是四月上旬到五月中旬。即清明到小满前。  相似文献   

7.
大豆光合日变化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高辉远  邹琦 《大豆科学》1992,11(3):219-225
用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以及不同生长条件下研究了大豆的光合日变化。大豆的光合日变化随气候条件,生长环境以及大豆的生育期不同而变化,不遵循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概括起来有单峰型、双峰型、波动型和平缓型四种不同类型。大豆在春、夏、秋三季均能产生午休,土壤水分亏缺使午休加重,在结荚期以前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豆不易产生午休,此后随着生育期的进展,大豆午休加重,鼓粒期大豆的午休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该文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且大多数品种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采摘季节对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各季节含硒量之间差异显著(P<0.01)。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种植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土壤条件下,其茶叶含硒量(相同采季按同一标准采摘)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与土壤有效硒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制茶工艺对商品茶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该文作者认为通过品种选育、采摘季节的调节、提…  相似文献   

9.
茶叶素以春茶为重点。取得全年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是抓好春茶生产。一、春茶的品质优势春茶的品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春茶的产量比重大,尤以首次春梢生长量为最大,约占全年的42.07%-56.33%。这是由于茶树停采后约经5个月的休眠期,越冬芽的物质积累较丰富占营养先天优势。花芽又未分化,没有占用它的养份和水份,使春梢具备优惠的生育条件。其二,春茶叶肉肥硕柔软,香味浓醇,是高档茶的主要来源。其三,春季提供了叶片及茶芽生长旺期所需的特定气候;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气温适宜,而光的量和质均符合茶树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0.
茶树标准施肥方法是春茶发芽时施春肥,春茶后在夏茶时施第一次追肥(夏Ⅰ肥),夏茶后施第二次追肥(夏Ⅱ肥)。茶树施肥量,以鲜叶产量和鲜叶所含化学成分作为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闽南乌龙茶的品质,按季节特征,一般春茶最佳,秋茶次之,夏暑茶最差。然而在老茶区安溪西坪,却流传着“南山春,湖内夏”。把湖内所产的夏茶品质,与得天独厚,品质优良的南山所产的春茶相比美。尤其是这一带很多海外侨胞,每逢夏天到来,总是要求家乡亲友寄一点“湖内夏”,因此,它的名气也远涉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茶树生长的旺盛季节,在夏天气候条件下,茶树生长发育规律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茶树经过春季采摘,打破了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的生长平衡,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重新形成新的平衡,刺激了许多处于深休眠状态的枝梢进入旺盛萌发的营养生长时期;另一方面,茶树在夏季生殖生长也逐渐加强,在新梢生长的同时也进行开花、结果,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对夏茶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夏季光、热、水条件适当,夏茶新梢生长旺盛.但由于夏季往往高温、干旱,而且茶园土壤经过春季管理后,人为踩踏镇压,变得较为坚实板结,同时随着温度升高和雨水的增加,加速杂草生长.另外,从茶叶品质方面考虑,在夏季强光、高温、高湿条件下,茶鲜叶内含物中苦涩味重的物质较多,芳香物质及醇和味物质较少,不适宜加工乌龙茶、绿茶等名优茶.因此,如果夏季茶园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善,可能引起茶树生长生理机能不正常,生殖生长旺盛,过分消耗养分,不但直接影响着夏茶的产量,而且对秋冬茶甚至来年春茶产量也有重大影响,引起秋冬茶或来年春茶迟发少发,对减少夏暑茶,增产春、秋茶,提高全年茶园生产的综合效益不利.  相似文献   

13.
茶树树型修剪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茶树修剪时间的确定茶树何时进行修剪,要根据茶树的生育周期待.性、茶树根系内含物和茶树生理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确定的。以我省、我区的大面积种植的福云6号为例进行分析。从3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是茶树枝消生产旺盛的季节,而从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都是可供选择的修剪时期。据科研部门的研究表明,2月份茶树根部贮存的淀粉量等糖类物质最多,同时吸收的无机物也比较多。实施修剪后,切口的的愈合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作基础。春季气温逐渐上升,水温条件比较好,对修剪切口的恢复有好处。综上所述,在2月份春茶茶芽萌动之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各地春茶的陆续采摘,茶商们纷纷走进产区收购茶叶,消费者们纷纷准备好银子抢购春茶,春茶的品质高低牵动着万千人的心。春茶——初春的礼物一年四季之中,从春季到秋季都是茶树营养生长和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福建闽南四个茶树品种毛蟹、铁观音、黄■、水仙鲜叶的含硒量随季节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的年均值水平为n×10-2μg/g;不同季节的鲜叶含硒量差异显著,春、秋季显著高于夏、暑季,并在春季出现较高值,而在夏季相对出现较低值。  相似文献   

16.
1、试验目的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产地,一年可以采春、夏、暑、秋四季。但冬季气温低,有时冷空气南下,伴有下霜下雪,影响茶树生长,十月份“寒露”前后,茶树就进入休眠状态,直到翌年三月下旬开始萌芽,“立夏”前采制春茶,茶树休眠时间长达近半年。为了缩短茶树休眠期,我们设想运用温室育秧催芽的原理,采取搭棚防冻温室培育茶树,  相似文献   

17.
采摘时期对重发酵单丛茶香气及理化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茶季的重发酵型单丛茶进行分析,研究重发酵单丛茶香气组分与理化品质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摘时期的重发酵单丛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夏茶低;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杜松醇、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的茶叶,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丛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相似文献   

18.
前言秋茶采摘后形成的越冬秋梢,由于生长期短,以及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一般较短小,着叶仅2~4片即现“驻芽”。然而秋梢却是茶树在生长周期中生理上最后取得平衡,复壮树势,并为翌年春梢萌发而积累与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春茶丰、歉的  相似文献   

19.
谈大叶种茶树春茶增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风土条件得天独厚,宜栽培半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先后有韶关、海南、湛江、肇庆、佛山等地区引种了云南大叶群体种。从各地的生产实践来看,该品种普遍表现出速生、高产、优质等优良性状,深受各生产单位的欢迎。但各地的单产水平尚不够高,远远未能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种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春茶产量偏低,平均仅占年产量的10~20%,直接影响全年产量的提高。据报道,重点产茶省区春茶都占年产量的40~50%,这与该省春<夏<秋(冬)的产量分布比例正好相反。本文试就如何提高大叶种茶树春茶产量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春茶低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季节茶树EGCG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0份茶树资源春、夏、秋三季茶树新梢EGCG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40份资源EGCG年含量平均为6.88%,三季茶树EGCG平均含量夏>春>秋;含量变化最大的是秋梢,变异系数为0.27。同时获得3份资源:22号(10.07%)、31号(10.02%)、39号(10.11%),EGCG三季平均含量超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