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Botryospaeria属真菌引起的溃疡病是危害树木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后果。本文在分离陕西省内两个不同地域小叶杨叶片内生菌的过程中,得到大量的Botryospaeria菌株,通过培养特征和形态学分析发现,叶片内生菌Botryospaeria菌株和树干分离的杨树溃疡病菌B.dothidea无明显差别。内生菌B.dothidea是宝鸡地区的优势菌株,且只出现在早春时节。采用人工打孔接种法,将叶片内生Botryospaeria回接到三倍体毛白杨2年生枝条上发现,叶片内生葡萄座腔菌对枝条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但相比枝干上分离的溃疡病菌B.dothidea菌株,其致病性要弱。  相似文献   

3.
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 Sacc.)(有性阶段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Cas.)、疡壳孢属(Dothichiza Lib.)、壳囊孢属(Cytospora Ehrenb.)、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acc.)等4属真菌是引起树木溃疡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类群,是我国现阶段森林的重大有害生物.本文报道了这4个属的真菌基于28S rDNA-PCR-RFLP和RAPD解析的分类学研究结果,15个供试菌株聚为4类,每一类即一属,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属的传统分类地位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集重庆市渝中区、北碚区和涪陵区的樟树溃疡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对不同菌落形态代表菌株的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从重庆不同地区采集的樟树溃疡病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8份菌株,单菌丝纯化后得到68株纯化菌株,根据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及分生孢子特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3类菌株分别为葡萄座腔菌属中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能使樟树枝条产生黑色坏死病斑,且B.parva菌株的致病性最强,B.rhodina菌株的致病性次之,B.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最弱。[结论]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B.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其中B.rhodina和B.parva为引起樟树溃疡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是引起众多经济及生态造林树种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病原生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分布。本研究对河北省内,与经济林木病害相关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该科菌物在特定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明确该类菌物所致树木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寄主植物范围,为河北省树木溃疡、枝枯类病害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树木溃疡类病害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菌物无性型及有性型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特征对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在内的8个市(县、区)25个不同地点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结果】共获得葡萄座腔菌科菌物5种73株,分别属于Botryosphaeria dothidea、B.stevensii、B.obtusa、B.sarmentorum和Phyllosticta citrichinaensis。其中B.dothidea为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优势菌物种,占全部检出菌物菌株总数的77%。葡萄座腔菌科菌物侵染杨树、柳树、苹果、核桃等28种植物,其中包括大叶黄杨、构树、火炬树、连翘、花椒和刺梅等6种新寄主植物。【结论】B.dothidea不仅危害杨树等传统寄主,而且危害花椒等新寄主植物以及入侵树种火炬树,是危害河北省树木健康生长的最为重要、分布最为广泛的枝干病原菌物,有必要对其溃疡致病性分化和种群遗传分化进行深入分析。来自柿树、花椒等寄主的10个具有Dothiorella型分生孢子的菌株形成单系类群,提示这些菌株可能是与B.sarmentorum和B.iberica不同的一个系统发育学新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在我国的多种树木上采集了56个溃疡病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ISSR技术)研究病原菌.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腊切片观察,供试病原菌有性型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型特征与国外所报道的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一致.根据ISSR技术得到的系统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国外提供的F. aesculi (有性阶段为B. dothidea)菌株以100%相似性聚为一类.因此,实验采集的树木溃疡病菌是B. dothidea,其无性型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而是F. aesculi,故应使用F. aesculi作为B. dothidea的无性型名称.此外,通过国内的B. dothidea和国外已发表的B. ribis的特征对照,发现二者确实不同:B. ribis的分生孢子宽度大于8.0 μm,L/D值的平均值小于2.6;而本实验测量的B. dothidea的分生孢子宽度在6.2 ~7.6 μm之间,L/D值的平均值在2.9 ~3.6之间;ISSR所得系统树也显示二者属于不同的种.所以B. dothidea和B. ribis是两个不同的种,而不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7.
利用ITS rDNA序列对我国杨树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共得到4种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Neofusicoccum parvum,Diplodia seriata和D.mutila。它们与相应的无性型或有性型一一对应。其中,D.seriata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为杨树的病原。研究了试验菌株与国内外已报道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学关系,分析了它们与环境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dothidea具有高度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在全球的分布作了必要的补充,也为杨树溃疡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的真菌引起树木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本研究基于PS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和性状的模糊解析,以及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生长曲线的模糊解析和28S rDNA-PCR-RFLP解析,分布于日本的12个种和1个变种的外担子菌属真菌的35个分离菌株被分类为18个菌群.其中9个菌群和传统分类的种是一致的,这些种包括:坏损外担子菌(E.vexans Mass)、网状外担子菌(E.reticulatum Ito et Sawada)、山茶外担子菌(E.camelliae Shirai)、E.cylindrosporium Ezuka、E.shiraianum P.Heen.、E.hachijoense Otani, Kakishima et Iijima、E.bisporum Sawada et Ezuka、E.pievidis-ovalifoliae Sawada和E.symploci-japonicae Kusano et Tokubuchi;细丽外担子菌(E.gracile (Shirai)Sydow)的7个菌株分化为4个菌群,表现了种内的地理、寄主分化;日本外担子菌(E.japonicum Shirai)的7个菌株分化为5个菌群,表现了种内的寄主分化;E.yoshinagai P.Heen.和E.otanianum Ezuka var. satsumense Zhang et Arai的菌株以及E.japonicum的3个菌株被分类为1个菌群.  相似文献   

9.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为害越来越严重[1~2].据不完全统计,侵染杨树的病原菌有300多种,为害133个杨树种、杂交种和无性系[3].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 ex Fr.)Ces. et de Not.]能危害40个属的阔叶树和5个属的针叶树,几乎遍及全球[1].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黄顶菊内生细菌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湖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材料,对其不同部位内生细菌分离、纯化,用分离到的内生菌与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从黄顶菊根、茎、叶、花中分别分离到4,4,4,2株共计14株内生细菌;对峙培养筛选出5株(茎1、茎2、茎4、花1、花2)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作用明显的细菌,5菌株之间的抑菌差异性不显著;菌株茎4抑制效果最好,真菌菌落直径为(39.96±2.66)mm,抑菌率为33.21%。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原菌进行分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海棠枝干溃疡病菌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5个菌株,鉴定出2种病原菌,分别为海棠轮纹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海棠腐烂病原菌Valsa ceratosperma,室内人工接种苹果果实均有致病性。两种病菌随着不同温度和pH值升高而逐渐生长加速,其中腐烂病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性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2.
中国3种松干锈菌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RAPD手段分析了我国3种松干锈菌Cronartiumribicola、C.flaccidum及C.quercuum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用5个随机引物从10个菌株(含1个不同属参照菌株)中检测出51个多态DNA片段进行聚类分析,3种锈菌清晰地显示为不同类群,此结果为传统分类的成立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3种锈菌中C.ribicola和C.flacidum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同由症状和冬孢子寄主反映出的相似关系一致。种内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其程度小于种间差异。锈孢子及冬孢子寄主都不同的C.flacidum菌株间差异明显,可能反映着专化型分化的遗传学基础。不同松树寄主的C.quercuum菌株间也存在差异,暗示我国的C.quercuum同北美一样存在对松类的寄生专化性分化。研究结果还提示松干锈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同寄主有关,而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该文着重阐述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sensu lato中引起杨树溃疡病最重要的病原菌甘薯长喙壳C.fimbriata Ell.et Halst.引起的杨树病害的症状、形态学、寄主范围、传播媒介、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和病理变化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标记对分布于我国4省6病区63份茶藨生柱锈菌寄主红松和华山松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随机引物对寄主松针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17个,多态位点比率为84.78%,RAPD的Shannon指数遗传多样性为0.315 5,RAPD的Nei指数基因分化系数为0.525 5.不同来源寄主的遗传多态性规律顺序:辽宁清原红松>云南洱源华山松>山西沁水华山松>云南巧家华山松>四川广元华山松>云南东川华山松.从RAPD聚类分析树状图可以看出,先将63个松针样品分成2个不同的RAPD组群(红松组群和华山松组群),然后又将不同地理来源的华山松组群按地理区域分成5个亚群,同一采集的华山松亚群中又分成感病组和抗病组.研究表明,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由种的遗传属性所决定的,而地理因素只是影响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析,对引起银鹊树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初步确定引起银鹊树溃疡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acc.)。  相似文献   

16.
该病害属国内新记录。本文对病害症状、病原、寄主范围、传播途径作了描述。病原为丝状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其寄主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外,还包括蕨类植物在内的其他9科植物。  相似文献   

17.
森林病害樟子松枯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杨传波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2 ,2 :2 1- 2 3 .)植物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及其相互作用 (陈英 ,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2 ,3 :85 - 89.)肉桂粉实病发生、病原生物学及药效试验 (陈惠敏 ,等 .《福建林学院学报》 .2 0 0 2 ,2 :176- 179.)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宋晓斌 ,等 .《西北林学院学报》 ,2 0 0 2 ,1:49- 5 0 .)八角褐斑病研究简报 (陈瑞屏 ,等 .《中南林学院学报》 ,2 0 0 2 ,1:99- 10 0 .)我国松杉球壳孢生长适应性分化研究 (吴小芹 ,等 .《林业科学》 ,2 0 0…  相似文献   

18.
采自保定市不同地点不同部位的毛白杨的新鲜组织,利用常规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毛白杨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4株内生真菌。以杨树腐烂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梨黑斑病菌、黑根霉、毛霉、灰霉为供试病原菌种,对14个菌株进行了杀菌活性筛选,发现G01、G02、ZD103等3个菌株对不同的供试病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对3个菌株采用经典的真菌鉴定方法判断G02与ZD103为Trichodermasp.木霉属,而G01菌株由于其不产孢故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暂定为未知属。  相似文献   

19.
<正> 1977年,一种异常的花旗松(Pseudotsugamenzlesii Var.)枝枯病在堪萨斯州的Rilty及johuson发生。在johuson一个苗圃里,这种病害产生的症状同由Phomopsis Lokoyae或冻害引起的症状相似。然而,病枝的大量分离,一致产生Botryshaeria dothidea (Moug. exFr.)Ces. & de not无性阶段(Botryospheariaribis Gross & Dogg)。这种真菌引起多种树木的干部和枝条溃疡病。同样,也会使亚利桑柏树引起一种严重枝枯病。史密斯用这种菌在50种植物的干部接种,证明这是伤口侵染病原菌。而Luttrell 及Milholland 报道,B.dothidea同样能侵入无伤的榆树及乌饭树干。  相似文献   

20.
森林病害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发病的主导因素 (项存悌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1,3:10 9- 113.)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的流行规律 (董爱荣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1,3:114 - 119.)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的测报技术 (董爱荣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1,3:12 0 - 12 2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抗病良种的筛选 (项存悌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1,3:12 3- 12 7.)杨树冰核活性细菌溃疡病血清学的检测技术 (张景华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 0 0 1,3:12 8- 133.)杨树冰核活性细菌溃疡病的防治技术 (项存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