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的力学模型,并用平均法对该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得知:动力传动系在高滑转率下常失稳,从则在传动系中产生自激振动,对车辆产生了不利影响,给了传动系的稳定性判别式,讨论了影响传动系稳定性的因素,为研究抑制自激振动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三轮农用运输车的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发动机扭转激励、路面激励和整车振动对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轮式车辆传动系自激扭转振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J212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轮式车辆传动系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硬激励自激振动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出具有负反馈作用非线性阻尼力矩及线性部分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找到了传动系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条件,首次用波波夫稳定性判别法分析了传动系中硬激励自激振动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找出影响传动系稳定性的因素。从而得出如下结论;若系统负阻尼反馈力矩曲线位于波波夫直线和横轴之间,则相应系统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地区油菜种植农艺不同、播期不同导致播量要求不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凸轮摇杆型播量调节装置。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播量调节装置整体及关键传动部件进行模态分析,1阶固有频率与播种机田间作业时的振动频率相差较远,理论上不存在共振。传动轴振型表现为轴的扭转振动,连杆振型为弯曲振动,关键部件与装置整体振动差异大,不存在自激振动影响传动,田间测量的振动频率与播量调节装置固有频率相差较大,不会发生共振。由此可得该装置具有较好稳定性,可满足不同播量要求下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以某车动力传动系为例,考虑了轴承联轴器和啮合斜齿轮等结构单元,按照一定的简化原则建立了其弯扭耦合振动模型,并且利用传递矩阵法获得了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得了弯扭振动与纯弯曲振动和纯扭转振动的关系,研究了耦合模态的振动形式与模态参与因子和有效质量,进一步得到振动特性。结合大量的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传递矩阵法推导的灵敏度分析计算公式,对传动系的扭转刚度等结构变量进行分析优化,并且仿真证明了优化的准确性,解决了该传动系的异常振动问题,降低了汽车厂家改造的成本,为以后的动力性分析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控制自激振动的途径、动力吸振的原理,以及如何在无阻尼状态下,对附加质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土壤塑性变形的混沌振动压路机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壤变形的一种塑性模式,提出了混沌振动压路机压实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探讨了不同激振频率和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振动轮运动规律,并进行了混沌特征的识别。仿真结果对混沌振动压路机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弹簧预紧力可调式振动深松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小深松机的耕作阻力和拖拉机的动力消耗,增强深松机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适用性,设计了弹簧预紧力可调式自激振动深松机。在机具工作过程中,通过自激振动单元的振动作用,可有效减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通过弹簧预紧力调节机构可改变弹簧的预紧力,以适应不同物理特性的土壤,获得理想的深松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在保证耕深的前提下,合适的弹簧预紧力可有效减小机具的耕作阻力。为了测试该深松机的减阻性能,设计了2.5、3.2、4.0km/h 3种作业速度和250、300、350mm 3种深松深度,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全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作业速度与深松深度下,与非振动深松机相比,该深松机均能有效减小牵引阻力,减阻比为10.30%~22.65%;对不同作业速度和深松深度下的振动深松牵引阻力和非振动牵引阻力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作业速度、耕作深度和机具类型对深公机工作阻力均有显著性影响,在不同作业速度下,由于自激振动单元的减阻作用,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振动深松牵引阻力增加速度小于非振动深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拖拉机旋耕作业载荷对动力输出传动系振动特性的影响,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台架试验验证、田间试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分析。首先,在分析动力输出传动系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其载荷传递机理的扭振耦合空间动力学模型,此模型详细考虑了横向和垂向的齿轮啮合传递效应。其次,利用拖拉机PTO加载试验台对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横向和垂向的啮合频率误差最大分别为4.24%和5.12%,满足建模要求。然后,搭建了由无线扭矩传感器、北斗定位系统等组成的作业数据采集系统,分别采集了拖拉机在L1(2.07km/h)、L2(3.10km/h)、L3(5.29km/h)常用挡位下的田间旋耕作业数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旋耕作业的载荷水平和波动范围均随着作业挡位、行驶速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作业挡位PTO负荷对齿轮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拖拉机旋耕作业挡位越高,由PTO载荷波动所引起的传动系振动位移越大,而且主要体现在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10.
在某款MPV开发过程中发现,3挡全油门加速时发动机转速在3 450 r/min附近,车内出现明显的轰鸣问题。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排查,发现传动系统后桥鼻锥的振动特性与车内出现的轰鸣噪声特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对传动系进行模态实验和分析,发现后桥在114.5 Hz附近存在明显俯仰模态,后桥在传动系和动力总成激励作用下在此频率发生共振并激励车身使整车产生轰鸣问题。采用在后桥上匹配动力吸振器的方法,利用其振动特性使后桥在频率114.5 Hz附近的振动大大衰减,最终车内噪声减小高达5dB(A)。  相似文献   

11.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而橡胶悬置系统具有工艺简单、性能可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本文选取汽车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性能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汽车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性能的研究概况以及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轮式车辆传动系自激扭转振动仿真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J212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绘制出模拟逐步加载条件下半轴扭矩及桥壳垂直振动时间历程曲线。当车辆的平均滑转率大于滑转率门槛值时,系统将产生稳定的自激振动。通过试验验证了所建立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影响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因此对发动机动力总成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乘车的舒适性和行驶的平顺性;同时合理地选择动力总成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架的传递,改善汽车的NVH性能。本论文对汽车动力总成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悬置元件的发展作了扼要说明,为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六自由度传动系模型的自动变速器起步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装备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车辆的起步过程。基于实车传动系各主要部件的惯量、刚度、阻尼等扭振参数,建立了六自由度车辆传动系动力学模型,在考虑变摩擦因数和干式离合器从动盘波形弹簧非线性压缩特性的条件下,根据加速踏板开度分别控制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和离合器压盘接合行程量及接合速度,维持发动机恒转速起步。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起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考虑传动系扭振因素的起步过程离合器传递转矩与冲击度,仿真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与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振动特性存在差异。经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其减振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用运输车传动系和整车振动分析,建立振动耦合模型,进行动态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分析影响农用运输车传动系和整车振动耦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器开发方法,选用MPC565作为CPU,基于OSEK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采用电动助力型控制策略,设计了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器。通过整车试验,证明其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的控制,提高了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输的轮胎状态及车辆载重检测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汽车行驶时轮胎载荷的变化以及轮胎载荷、气压、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并通过轮胎气压、温度值以及汽车行驶状况可确定轮胎载荷是否超出允许范围.根据该原理设计了一套轮胎状态及车辆载重检测一体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内置在轮胎内的传感器实时检测汽车轮胎内的温度和压力.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