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2%莪术醇饵剂是一种灭鼠的植物性不育剂。为了验证0.2%莪术醇饵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2006年在敦化市翰章乡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1示范实施方法1.1示范地概况试验田为大豆田。害鼠有大仓鼠和黑线姬鼠。天敌有黄鼠狼、猫头鹰、蛇等。整个示范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 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 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 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 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 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 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 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 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适口性也较好, 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不同投饵方式,不同灭鼠季节和不同杀鼠剂的农田灭鼠效果,并研究了溴代毒鼠磷和磷化锌不同浓度与不同投饵量对农田害鼠的灭杀率,筛选出了农田灭鼠优化技术:封锁带式投饵,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每堆投饵2克,全年中灭鼠适期为3—4月份。这套优化灭鼠技术较从前采用的灭鼠技术提高了灭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灭鼠成本。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不同投饵方式,不同灭鼠季节和不同杀鼠剂的农田灭鼠效果,并研究了溴代毒鼠磷和磷化锌不同浓度与不同投饵量对农田害鼠的灭杀率,筛选出了农田灭鼠优化技术:封锁带式投饵,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每堆投饵2克,全年中灭鼠适期为3-4月份。这套优化灭鼠技术较从前采用的灭鼠技术提高了灭效,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灭鼠成本。  相似文献   

5.
溴敌隆竹筒毒饵站法农田灭鼠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竹筒毒饵站农田灭鼠试验示范表明:应用溴敌隆竹筒毒饵站灭鼠比常规裸投灭鼠效果好,校正灭鼠效果达90.0%,对单季稻保产效果为91.9%。并显示害鼠对其毒饵取食率高,摄食量大,鼠药利用率高;平均每667m2所用毒饵量明显降低,可省工节本,使用也较方便,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农田放养畜禽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用小白鼠进行了特杀鼠 2号对害鼠适口性及防治效果选择试验 ,测其摄食系数、死亡时间和灭效。结果表明 ,小白鼠对特杀鼠2号毒饵摄食系数为0.77,对照敌鼠钠盐为0.61;特杀鼠2号平均致死时间为3.25d ,毒杀率均100%。农村现场 (农房和农田 )观察杀灭家栖鼠和野栖鼠的效果 ,特杀鼠 2号现场灭鼠效果 ,农房灭鼠率为91.68% ,农田灭鼠率为96.38%。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氟虫胺、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4种药剂对红火蚁野外的毒杀效果。采用毒饵法对试验区内的红火蚁蚁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0.5%氟虫胺饵剂和2.0%吡虫啉饵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控效果最好,校正减退率分别可达81.16%、79.17%。其次是0.8%氟虫胺饵剂,校正减退率最高可达76.79%。阿维菌素也表现出较好的灭杀效果,校正减退率达63.16%;而1.0%吡虫啉及0.4%毒死蜱微胶囊饵剂对红火蚁的效果最差。通过试验得出:0.5%氟虫胺和2.0%吡虫啉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控效果最好,为研制防治红火蚁的有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稻区毒饵灭鼠后害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大面积毒饵灭鼠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很快.相对而言,小型鼠小家鼠(农舍区)与黑线姬鼠(农田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容易漏灭.在多种鼠并存而灭鼠效果较差的地区,甚至会出现灭后小型鼠捕获率上升的情况,则是先前受种间竞争抑制其活动之故,所以制定灭鼠技术方案应注意当地鼠种组成.灭鼠质量的好坏和灭鼠面积的大小,对灭鼠后的数量回升速度有较大的影响.灭鼠率越高,灭鼠覆盖面积越大,害鼠种群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害鼠种群回升的速度越慢.但无论如何,若生态环境条件不变,毒饵杀灭后害鼠种群密度总会回升,即仅单纯依靠毒饵灭鼠手段,难以持久控制鼠害.所以既要因地制宜提高化防质量以抑制害鼠数量,更应大力提倡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田害鼠饵料适口性研究初报阮治安,刘正道,佘永庆(浙江江宁县植保站,211100)1材料与方法为探索药物灭鼠的对路配饵,更好的开展农村大面积灭鼠工作,作者自1992~1993年对农田害鼠的饵料适口性进行研究,采用圆形铁盘法投饵试验。铁盘直径200mm...  相似文献   

10.
2010~2011年对吉林省蛟河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地的害鼠群落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统计相应的危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害鼠的绝对优势种类为黑线姬鼠。捕获的其他种类害鼠还有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鼩鼱。2010年鼠密度较高,总体捕获率达6.0%(黑线姬鼠为4.25%),作物损失率较高,其中大豆产量损失达2.8%。2011年鼠密度较低,为3.68%(黑线姬鼠为3.07%),作物损失率均在0.5%以下,因此可以基本判定,鼠密度在3%以下时,不需进行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11.
防治农田害鼠适期投放毒饵既能有效地控制鼠害,又能提高灭鼠效益。作者1983— 1985年根据害鼠胃内食物构成季节变动及不同季节灭鼠对比试验结果等综合分析,得出了防治农田害鼠的投饵适期,经近几年大面积灭鼠验证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害鼠胃内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野外的自然食物条件直接影响着害鼠对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0.005%杀它仗具有较好的灭鼠效果,投毒饵后5d开始发现死鼠,16d后灭鼠率达82.55N,高于对照药剂。该药对害鼠的适口性较强,并且对鸟类、爬行动物、家禽和哺乳动物等安全,可在农村农户住宅区灭鼠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1996~2007年安康市汉滨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本区农田、林区鼠类和家栖鼠类主要种类有7种,黑线姬鼠为农田、林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6.41%;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08%;安康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害鼠,应将其列为安康市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4种害鼠的分捕率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5.
应用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防治花生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0.005%溴 敌隆膨化颗粒毒饵对花生地的墨 线姬鼠,黄毛鼠及社鼠适口性很好,投饵后进行3d取食率在37.8%-57.4%;平均为45.2%。投毒饵后15d采用夜夹法测定灭鼠效果,0.005%溴敌隆膨化颗粒毒饵灭鼠效果达93.54%。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毒饵防治农田害鼠的工作中,人们常用棋盘式投饵,按10米投1行,5米投1堆全田毒饵覆盖;起到了一定的灭鼠效果,但用饵量大、费工、经济效益低。1983—1986年经作者研究表明封锁带式投饵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耿马县黄胸鼠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8年,在云南省耿马县城区海拔1 100 m地区农田设置系统监测点,研究害鼠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群,占17年所捕获害鼠总数的83%,近4年所捕害鼠全为黄胸鼠。年内捕获率和繁殖力出现双峰,与田间为害高峰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1.8,雄性多于雌性。以成体组捕获率最高,占总捕鼠数的50%;幼体组和亚成体组次之,分别占21%和20%。根据年内消长规律,确定化学统一灭鼠时间为4月中旬和10月底的干季。宜选用敌鼠、溴敌隆、氯鼠酮、氟鼠灵等,以稻谷作饵料为好。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区害鼠数量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耕地420万hm2以上,其中小麦、水稻等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hm2、213万hm2。同时又是1个人口大省,现有农户1 600万户以上。全省农区(农田、农舍)害鼠发生较为严重。据统计,常年发生鼠害面积农田约80万hm2,农户害鼠发生普遍率达80%以上,农区害鼠密度较高(百夹捕获率),平均农田为4.77%,农舍为7.73%。2003年全省实施农区统一灭鼠。近2年来,通过对贵池市、和县、霍邱县、宁国市、利辛县、屯溪区、萧县等全省鼠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1害鼠发生种类本省农区害鼠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农田灭鼠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处于低谷时期,致使害鼠密度不断上升,严重地为害着农作物的生产、销售,咬断种苗,盗食粮食。综合今年各县(市)的统计数据,咸宁地区农田鼠害发生面积2.39万hm~2,损失粮食1.65万吨,据通城害鼠监测资料,今年鼠密度农田高达17.6%,室内高达11.3%,为近几年来的高峰期,灭鼠工作急不可待。  相似文献   

20.
在红火蚁严重发生地区进行的药效试验表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投放后15d药效开始发挥,25d后处理蚁巢全部死亡,药后70d调查结果显示,其对红火蚁的校正防治效果高达94.1%;0.001%氟虫腈饵剂撒施后15d开始发挥药效,30d后蚁巢中无工蚁活动,药后70d调查显示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90.9%;0.5%苯氧威饵剂撒施后40d,在蚁巢中仍能监测到工蚁的活动,70d后调查结果表明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84.9%。统计分析结果说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好于0.5%苯氧威饵剂。由于0.001%氟虫腈饵剂和0.5%苯氧威饵剂是实验室临时配制,虽然其对红火蚁的诱食性较差,但仍能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可以用于红火蚁的防治,0.5%苯氧威饵剂配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