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带鱼越冬病、死鱼的共同表现为鱼体吻部、头部明显充血;有的鱼下颌部、颊部及背鳍、胸鳍基部也充血;头部鳞片容易脱落;吻部、头部顶部出现溃疡。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哺乳仔猪群、保育群、育成群各月死亡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冬季低温对哺乳仔猪群、保育群死亡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夏季高温的影响。冬季低温对保育群的死亡率影响最大,而对育成群几乎没有影响。夏季高温对不同猪群的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不同猪群对温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及持续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哺乳仔猪群、保育群、育成群各月死亡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冬季低温对哺乳仔猪群、保育群死亡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夏季高温的影响。冬季低温对保育群的死亡率影响最大,而对育成群几乎没有影响。夏季高温对不同猪群的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不同猪群对温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及持续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藏猪在北京气候环境下健康生长、正常繁衍后代及藏猪资源的异地保存提供参考,本文对引入到北京的藏猪在冬季和夏季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表明,藏猪冬季和夏季白天走动时间差异不明显,但夏季晚上走动的时间大于冬季,夏季是冬季2.63倍。白天的卧息时间冬季和夏季接近,但冬季晚上卧息时间大于夏季(670.25:498.86分钟)。采食时间、饮水次数夏季高于冬季,但排粪次数和排尿次数,夏季低于冬季。藏猪在北京每天的走动、卧息时间与在西藏林芝地区舍饲条件下基本一致,但采食时间明显增长(146.1:57.7分钟),排粪次数明显降低(3.10:5.93)。可见,藏猪在北京能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以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并通过调整各种行为以适应新的饲料类型和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按1979~1989年全印度研究协调计划的家禽死亡率数据和Punjabrao KrishiVidyapeeth的家禽研究所1983~1989年家禽死亡率数据表明,肉用鸡(1336只的8.83%)比产蛋鸡(1096只的1.27%)有明显较高的脂肪肝综合症(FLS)发生率。在雨季、夏季、冬季的  相似文献   

6.
山羊中暑在炎热的夏季时有发生,多因烈日长时间直射头部,致使头部温度过高引起大脑及脑膜充血;或因外界温度过高,羊舍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畅导致热量在羊体内蓄积所致。羊中暑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经常会迅速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015年7月28日,笔者接诊一起群羊运输中暑病例,经及时救治,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肉鸡腹水症是以明显的腹水,右心扩张,肺脏充血.水肿以及肝毗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4~6周龄最易发生,死亡率达15%~30%,而且较大型品种和公鸡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夏季由于天气闷热和通风不畅,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羊中暑。羊中暑是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统称,主要表现为:病羊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步态不稳,四肢发抖,心跳亢进,呼吸困难,鼻孔扩张,黏膜充血,眼结膜变蓝紫色,  相似文献   

9.
中暑是牛夏季常发的一种疾病。在炎热的季节中,如果头部受到日光照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脑及脑膜充血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严重障碍现象;在湿热环境中,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稽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又因大量出汗、水盐损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0.
仔猪"无名高热症"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于2001年5月份,发生以仔猪高热为特征并伴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猪病,对其发病及死亡率的调查显示(表1),该病主要侵害乳猪及断奶乳猪。2002年3月~2004年3月,我省大部分规模猪场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并且旱季节性流行。一般在夏季或冬季高发,其它季节亦有发生,病变部位除淋巴结系统外,肺、心、脾、肾、大肠等脏器可见明显病变或出血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确实,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肉鸡腹水综合症已成为肉鸡饲养业世界性的严重问题,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肉鸡腹水症是以明显的腹水,右心扩张,肺脏充血,水肿以及肝脏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4-6周龄最易发生,死亡率达15%~30%,而且较大型品种和公鸡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夏季高温对舍饲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0~17.7℃,相对湿度80%,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梅雨明显,冬季潮冷、夏季炎热,最高温度超过35℃的时间长达1个月左右.据资料报道,7~9月约有80%的繁殖母猪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不发情,发情无规律或发情不明显,导致母猪繁殖力的主要经济性状-产仔数减少、返情率上升、淘汰和死亡率增加,直接影响到养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将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猪场2005-2007年度夏季配种母猪繁殖性能表现及因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链烷烃技术测定了植物春季返青期、夏季旺盛期、冬季枯黄期放牧绒山羊的采食量及采食植物组成,春季、夏季天然草场的植物种类相同共有26种植物,而冬季只有15种植物.不同放牧时期,内蒙古白绒山羊采食植物学组成变化明显,春季主要采食分布广泛的禾本科(寸苔草和段花针茅)、菊科(小白篙)、鸢尾科(彭氏鸢尾)及蒺藜科(骆驼蓬)牧草,夏季主要采食蒺藜科(骆驼蓬和蒺藜)、禾本科(早熟禾和狐尾草)及百合科(沙葱)和牤牛儿苗科(牤牛儿苗)牧草,冬季主要采食菊科(黄篙和黄花篙)及禾本科(寸苔草).在3个放牧期,绒山羊采食的牧草主要为未本科(贯穿3个放牧期)、蒺黎科和菊科,其他科牧草采食比例较小.绒山羊不同放牧期采食量分别为0.779、0.845和1.632kg.其中春季幼嫩期与夏季旺盛期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枯黄期采食量最高,与幼嫩期和旺盛期测定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中暑是日射病、热射病及热痉挛的统称。日射病是由于在炎热季节,牛的头部受到强烈日光的直接照射时,引起脑及脑膜充血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障碍。热射病是由于在炎热季节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机体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现象;有的病例水盐损失过多,可引起肌肉痉挛性收缩叫热痉挛。炎热夏季,持续高温,犊牛极易中暑,死亡率也较高。2005年,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院共收治中暑重症犊牛16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16例病犊均为2个月以内的母犊,在炎热的天气里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西安地区封闭式无窗鸡舍控制环境的效能,对西安市某机械化养鸡场成年蛋鸡舍进行了夏、冬两季小气候测试。结果表明,夏季舍内气温,最高达36.0℃;冬季舍内气温较低,最低为7℃。夏季舍内气流微弱,冬季舍内气流较适宜;舍内氨含量、降尘量和细菌含量夏季均超过卫生学限量;冬季皆低于卫生学限量。无论冬夏,舍内湿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舍内光照强度分布不匀。对生产资料分析表明:高温使鸡群死亡率和鸡蛋破损率升高,使产蛋率和蛋重下降。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06,27(15):61-61
夏季天气炎热,如果管理不当,会造成羊的中暑。羊中暑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步态不稳、四肢发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鼻孔扩张、体温升高到40℃以上、黏膜充血、眼结膜变蓝紫色,瞳孔最初扩大,后来收缩,全身震颤、昏倒在地。如不及时抢救,多在几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暑热炎天,烈日暴晒家畜头部过久;或湿热环境下,体温不能散发而积蓄体内所引起的疾病。家畜中暑是对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统称。临床上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循环衰竭及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常见于马、牛、羊和猪。1病因分析(1)在炎热的夏季烈日直晒下,在运输或陆地驱赶家畜时,因烈日直晒头部,由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家畜头盖,脑和脑膜充血过热,引起日射病。(2)温过高,环境湿度大,闷热拥挤,通风不良,使家畜体  相似文献   

18.
荷斯坦奶牛具有耐寒怕热的生物学特性,饲养乳牛的适宜温度是10~20℃。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奶牛就会出现热应激反应。夏季气温炎热,奶牛极易发生中暑(热射病或日射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引起死亡,造成损失。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夏季防暑温工作,预防乳牛中暑的发生十分重要。1发病原因1.1剧烈运动夏季气候炎热,奶牛在野外放牧或运动时间过长,头部长时间被阳光直接曝晒,引起脑部充血,使血管、运动及呼吸中枢神经发生紊乱,严重者发生昏迷倒地,引起中暑。1.2舍内通风不良夏季牛舍闷热,通风或散热不良,温…  相似文献   

19.
蜜蜂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衍、发展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寒地气候昼夜温差大、降雨较少、无霜期短、小气候明显,同一地区不同地域气候状况差异较大;植物生态四季分明,开花泌蜜丰歉明显,花期集中,夏季时间短而温暖,冬季时间长而寒冷;蜂群形成了明显的消长规律,繁殖期短、断子期长、受螨害影响较大、蜂群繁殖困难、越冬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