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994—2014年我国各省份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成本价格面板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研究农田基本建设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农田基本建设能够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农田基本建设对劳动、资本和中间要素存在替代关系。从不同投资项目来看,机械、除涝和林网防护3个建设内容对粮食生产具有成本节约效应,灌溉设施建设则没有;从各地区来看,中部地区农田基本建设的成本节约效应最大,西部次之,东部最小。建议今后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应该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力度,各部门应该积极合作努力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估计2004—2012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总产量增长中种粮投入因素的影响及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中,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均远大于物质服务投入强度,劳动力成本强度的影响则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004-2012年,尽管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种粮投入对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增产率变化的贡献均在80%左右,播种面积减少是粮食增产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稻谷产量增长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逐步加大,小麦增产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则显著下降,而玉米的投入贡献比重变化不明显。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稳定和扩大播种面积是基础,保护耕地是关键,应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受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和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等政策的支持.2012年2月份以来.国内农产品期现货价格整体走高.其中玉米、稻谷价格涨幅较大。由于库存、生产与消费前景等存在差异,当前国内三大粮食品种——小麦、玉米、稻谷的价格运行趋势有所分化:小麦价格运行稳定.玉米和稻谷价格趋涨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从粮食生产活动自身的劳动力需求出发,研究相对要素价格变化情况下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资本价格下降,导致资本与劳动相对要素价格下降;与此相对应,资本投入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持续下降,使得资本与劳动投入比率提高。通过不变替代弹性(CES)函数,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品种测算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计量和测算结果表明,水稻、小麦、玉米的替代弹性分别为0.419 5、1.099 1、1.057 7。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相关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粮于技”是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基于2002—2020年26个主要粮食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以及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不同时间、地区以及不同粮食作物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均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我国整体技术进步偏向农业机械要素。不同于小麦整体的农机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式,稻谷、玉米的技术进步特征有明显的生化偏向性。2002—2020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明显,且粮食主产区的综合生产效率明显优于非主产区。当前我国农机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式不利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非主产区生化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符合粮食技术进步偏向特征的技术创新更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因此,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替代稀缺资源,在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的同时,根据粮食生产自有禀赋发展并应用新型生物化学型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与粮食提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成本、土地流转租金的增加,粮食价格的下降减少了农户种粮的利润空间,价格是农户生产决策的重要考量,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农户对粮食价格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稻为例,利用2012—2017年江苏省农户微观面板数据,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品质调整及要素投入3个角度,研究微观农户生产决策对稻谷价格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农户会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根据其预期价格调整当期生产决策。当稻谷预期价格下降0.1元时,稻谷播种面积占比将下降0.013;水稻价格的下降促使农户倾向于种植普通品种,但"优稻优价"是农户选择种植优质品种的主要考量因素;当稻谷价格下降时,会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为粮食价格领域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充分观测农户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空间;深入贯彻"差别定价,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确定不同阶段小麦、玉米、稻谷的技术进步类型,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主导技术进步模式,选取1999-2016年小麦、玉米、水稻各省面板数据,基于技术进步理论,利用E-S模型与C-D函数,计算三大主粮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对技术进步模式进行阶段性的判别,分解生物化学型技术与机械技术对粮食技术进步的贡献比率。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6年间我国小麦、玉米、早稻(代表稻谷)生产年均技术进步速度分别为0.67%、0.19%、0.06%,小麦、玉米以机械型技术进步为主导,早稻以生化型技术进步为主导。基于研究结果,发现依靠提高育种能力、高效施肥灌溉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依靠持续提高机械化水平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粮食综合产出率,规范生产栽培过程,充分发挥生物化学类投入技术效能,提高粮食技术成果转化率等是解决现阶段粮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模型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塘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农户模型,并根据调查地区的现实状况,设置补贴强度、农资要素价格、农产品价格以及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等情景条件,模拟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对农户粮食生产和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的增产增收效应与农产品价格变化呈现出正比关系,但与要素价格变化呈现反比关系,且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的负面影响明显超过粮食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有助于发挥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乘数效应。建议提高粮食补贴标准,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粮食补贴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之大水、大肥、大播量的传统种植习惯,使小麦的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因此,采用资源节约型小麦生产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1、平衡施肥、节约用肥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其中,  相似文献   

11.
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更新的能源.与其他制氢方法相比,生物制氢具有无污染、成本低、可再生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制氢技术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详细描述了光合产氢细菌及发酵产氢细菌等主要产氢生物的产氢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林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提升 营林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营林生产管理的现状, 然后分析了在营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旨在提高营林 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紧凑型玉米高产制种具体技术以及实施方法做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精准农业在我国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准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描述,并对精准农业在中国的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做了介绍和展望.在发达国家,精准农业已经形成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已被广泛承认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21世纪初,精准灌溉技术在中国设施农业生产中逐步得到应用,先后开发出滴灌、渗灌、微喷灌、脉冲灌溉等灌溉设施,形成了调亏灌溉(RDI)、分根区交替灌溉(ARD)和部分根干燥(PRD)等作物生理节水灌溉技术.在设施栽培中开发出的精准灌溉监控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在的45%提高到70%~8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到2.0kg/m3,作物产量提高15%~30%.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太行山区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援引1998-2006年河北省太行山区粮食生产的投入数据,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就投入要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粮食生产中最主要的投入要素,之后是水和农业机械的投入,而农业劳动力存在着浪费现象。为此,增加粮食产量应主要从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率,注重小型农业机械的推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  相似文献   

17.
分析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深远意义.阐述实施热作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提出推进热作标准化生产的有关建议:完善标准,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创新机制,提升标准化生产组织化水平;加强指导和服务,推进标准化生产水平;重视培训,建设标准化生产队伍;标准化生产与热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相结合;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综述了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工程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加速发展,实现了大量废弃生物质能的利用。在我国电力短缺的条件下,生物质能发电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贵州马铃薯生产作业效率提升提供参考,研究总结2006年以来贵州实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取得的经验,分析贵州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提出适宜贵州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介绍了关键环节的技术操作要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荔枝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荔枝发展现状及趋势,提高种植户收益。【方法】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2017、2018年荔枝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分析中国大陆荔枝市场的发展现状。【结果】中国大陆荔枝生产面积相对稳定,约占全球荔枝生产面积的52.60%,2018年中国大陆荔枝产量约为302.81万t,与2017年相比,增幅为54.82%,创历史新高,约占全球荔枝产量的61.34%。总体来看,中国大陆荔枝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在相对低位运行,优质荔枝品种占比增加;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的品种区域布局和区域品种布局调整加速;内外双力驱动下荔枝产业将向资本技术型生产方式逐步变革,产业质素不断提升;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及其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荔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始提速;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方式加速发展,倒逼产业升级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结论】为促进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打造现代化荔枝产业链,培养和培训产业经营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具体的因应措施,并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