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黄潮土上发育的水稻土的发生特点。对水稻土与起源土壤共六个主要剖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游离铁含量在1—2%的范围;(2)起源土壤(黄潮土)中无定形铁含量是低的,而水稻土耕层含量高;(3)铁的活化是水稻土形成的中心过程。这有助于徐淮地区水稻土发生分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低湿地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特征与氧化铁的形态、铁的活化及水稻土的发育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土壤剖面的耕层的铁还原酶活性都较高,不同发育度的水稻土具有不同的剖面分布规律。脱潜型水稻土剖面上下层铗还原酶活性均较高,且有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而脱潜潴育型水稻土则随深度而下降。铁还原酶活性是与土壤通气、透水、氧化还原状况、氧化铁活化度、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有密切关系的综合性生物学参数。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低湿地水稻土的发育度。此外,本文还对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作了探索,尝试性地提出了自然铁还原酶活性的概念。自然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简便易行,洲定时条件较为接近田间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比较了4种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状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水稻土中Fe( )生成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吉林和四川水稻土中铁还原迅速,而江西和广东水稻土相对较慢;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的Fe( )积累量及铁还原快速期的平均反应速率由土壤中氧化铁的数量决定,并与无定形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铁的数量有关;4种水稻土中可还原铁占全铁及游离氧化铁的比例分别为7.73%~21.6%及10.0%~74.6%;广东水稻土的铁还原90%是利用无定型铁,而在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近乎50%的铁还原来自于晶体氧化铁;升高温度可促进土壤中Fe( )产生量,并且吉林水稻土对温度的响应最敏感;不同土壤的铁还原启动期、快速期和稳定期的时间有明显区别,并且与土壤中微生物菌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电子供体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土淹水过程中不同土层铁形态的变化及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使土壤中结晶态氧化铁含量减少,同时使无定形氧化铁大大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磷最大吸附量增大,磷解吸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淹水土壤还原层铁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变化比氧化层更为剧烈,尤其是红壤性水稻土,在青紫泥中两土层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石灰性水稻土及其起源土壤中碳酸钙、有机质和各形态铁氧化物等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土壤剖面上碳酸钙、有机质及各种形态铁的分异特征,表明石灰性水稻土发育过程中,土壤剖面上碳酸钙、有机质、各形态铁含量的分异状况主要受水耕熟化过程的影响,碳酸钙含量还受母质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用有机质、各形态铁的A/C或C/A值来反映水稻土剖面的分异程度,这对进一步探讨喀斯特山区石灰性水稻土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广东省两种不同起源(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和滨海沼泽土)水稻土的发育特征及其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H/F比值随淹水时间增长有增大的趋势;砖红壤与滨海沼泽土发育成水稻土的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方向不同,不同起源水稻土的pH、盐基代换量、晶质铁以及晶胶率有明显的差别,受起源土壤的影响很大,相反,同一起源不同水型水稻土的性质差异则较小;水稻土应是一个独立土类,土壤剖面形态,铁的晶胶率,腐殖质的H/F比值,pH,盐基总量以及盐基饱和度等可作为鉴别水稻土发育特征和划分土壤类型的依据,供试土壤可划分为砖红壤性水稻土和滨海沼泽土性水稻土两个亚类,每个亚类可按不同水型(淹育、潴育、潜育和脱潜等)划分土属。  相似文献   

7.
在厌氧恒温培养条件下 ,测定了添加 EDTA、黄腐酸及醋酸盐对 4种不同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对铁的还原能力 ,以添加人工合成的 Fe(OH ) 3作为对比。结果表明 ,添加黄腐酸及醋酸盐对铁还原的影响在不同水稻土中表现不同 ,其中吉林和广东水稻土的变化明显 ,并且醋酸盐的作用大于黄腐酸 ;四川和江西水稻土添加黄腐酸及醋酸盐后铁还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添加 Fe(OH) 3在吉林水稻土中能够引起铁还原的滞后现象 ,但最终的铁还原量与四川及江西水稻土相似 ,都较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在 2 5℃条件下培养 ,不同土壤中易还原氧化铁的数量不同 ,表现为吉林水稻土 >四川水稻土 >广东水稻土 >江西水稻土 ,其中广东水稻土中具有很大的铁还原潜力。  相似文献   

8.
潜育性水稻土,主要是受积聚水和易分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使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下而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都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机质含量与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氧化铁则受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以及PH等制约。显然,潜育化过程与有机质及氧化铁的含量变化有关。过去,不少土壤工作者对于土壤有机质及氧化铁虽进行过许多研究工作,但针对潜育性水稻土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此,我们于1983-1984年采集省内几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潜育性水稻土和非潜育性水稻土样品,测定它们的有机质和几种形态的氧化铁含量,就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类型黄壤性水稻土耕层氧化铁形态及剖面分异特征,在贵州省内分别对潴育型、淹育型、潜育型黄壤性水稻土共11个典型剖面进行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3种水稻土剖面风化发育程度高低排序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2)不同类型水稻土耕层氧化铁形态各异,其中耕层游离铁含量排序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耕层无定型铁含量排序为潴育型潜育型淹育型,络合铁含量排序为潴育型淹育型潜育型,而晶质铁含量排序为淹育型潜育型潴育型;(3)氧化铁在剖面中分异程度表现为游离铁、晶质态铁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剖面加深而增加,无定型铁、络合铁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剖面加深而减少。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黄壤性水稻土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黏重。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福建省典型的4种母质发育、3种不同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剖面的表面电荷特性参数 ZPNC,δ_P 及有关物质组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明:(1)ZPNC 均偏于水合氧化物 ZPC 的酸侧,剖面分布呈自上而下递增.(2)除玄武岩母质系列外,其它水稻土耕作层 ZPNC 均小于起源土壤.(3)渗育型水稻土 W_1层和潴育型水稻土 W_2层 ZPNC 较其它土层高.(4)δ_P 变化与 ZPNC 呈反相关趋势.不同水型水稻土剖面 ZPNC 变化主要受水分运动影响下的腐殖质积累和氧化铁淋淀的制约,其中活性铁 Fe(?)的影响最大.(5)不同母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铁和低铁母质水稻土剖面 ZPNC 变异较小。中铁母质者则变异较大,同时亦受到粘粒 SiO_2和 SiO_2/(Al_2O_3+Fe_2O_3)摩尔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部分水稻土铁还原酶括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还原酶括性是区分不同水分作用下的水稻土发生类型及其肥力水平的较好指标。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受到土壤中铁的晶胶比与活化度、MnO2含量以NH4^ 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丘陵地区的水稻土作为研究材料,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铁的活化和晶胶率与水型之间的关系。并首次采用D'_1hoore和Dixit的方法,对水稻土的粘粒特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铁的活化是水稻土发育的中心过程,随着水稻土发育程度的加深,粘粒的相对移动值RM也随之发生改变。最后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直观地显示出不同水型水稻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湘东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湘东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当地5个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典型水稻土剖面样点,野外调查成土条件、描述土壤剖面特征,并于室内分析土壤理化性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指标体系鉴定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水耕人为土亚纲下,划分出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土类,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2个亚类,并进一步划分出2个土族和5个土系(新中系、枫树桥系、袁家系、许胜系、八家湾系),且与土壤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类似物质起源的土壤,在基层分类单元上,系统分类比发生分类具有更强的分类能力,可有效指导当地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于讨论下蜀黄土起源的水稻土在稻麦轮种下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 水稻土的耕层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水稻生育期大部分时间渍水,土壤处于还原态条件,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旱地时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状况通常是弱酸性和氧化态。渗育层下段终年为氧化态和接近中性。这些是与水稻土剖面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异化铁还原对水稻土CH4,CO2及N2O形成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泥浆恒温培养实验,测定了4种不同水稻土及添加外源氧化铁后土壤中CH4,N2O和CO2分压及Fe()浓度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温室气体产生的土壤化学及生物学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甲烷产生量有很大差异,其产甲烷能力的顺序表现为四川水稻土>江西水稻土>吉林水稻土>广东水稻土,添加氧化铁可显著抑制土壤中甲烷的形成。培养过程中不同土壤产生的CO2浓度相近,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添加氧化铁后均可导致CO2浓度显著降低。广东水稻土中N2O气体分压显著大于其他土壤,并且释放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不同水稻土N2O产生能力的顺序为广东水稻土>四川水稻土>江西水稻土>吉林水稻土。添加Fe(OH)3后,江西、四川和吉林水稻土中N2O气体分压明显降低,而广东水稻土表现为释放高峰期推后。吉林、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铁还原比较迅速,而广东水稻土中铁还原有明显滞后现象。添加乙酸盐和H2对广东水稻土中甲烷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实了乙酸盐及H2浓度是限制广东水稻土甲烷生成的重要条件,添加氧化铁可有效抑制外源乙酸盐及H2的产甲烷过程。  相似文献   

18.
添加铬、铁及葡萄糖对土壤中异化铁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氧化铁、铬酸盐和葡萄糖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铬( )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源及Cr( )、Fe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 )和Cr( )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和氧化铁后,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显著减小土壤中铬( )浓度;添加Cr( ),将导致土壤中铁还原滞后;厌氧水稻土中Fe( )和Cr( )的竞争还原机制为,有机电子供体导致氧化铁发生微生物还原,产生的Fe( )引起土壤中Cr( )的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19.
有机碳源对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土中的Fe(Ⅲ)还原过程是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学过程,是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探讨不同的电子供体对水稻土异化铁还原过程的影响,采用厌氧泥浆的培养方式,向水稻土中添加葡萄糖、乙酸钠、丙酮酸钠、乳酸钠作为碳源,定期测定Fe(Ⅱ)的累积量和pH变化,并用Logistic方程对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水稻土均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丙酮酸盐和乳酸盐还原Fe(Ⅲ),而乙酸盐则不同程度的抑制了铁还原过程的发生,特别是吉林水稻土添加乙酸盐后,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4种水稻土添加丙酮酸盐的处理具有最大铁还原速率(Vmax),并且达到最大铁还原速率的时间(TVmax)最短。不同来源水稻土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影响不同水稻土铁还原潜势的主要因素是水稻土中无定形铁的含量,土壤全磷含量过高时对铁还原过程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碳源后体系pH同Fe(Ⅱ)累积量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添加EDTA及黄腐酸对水稻土中有效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吉林、四川、江西和广东 4种水稻土的室内厌氧模拟培养试验 ,测定了添加作为络合剂及电子穿梭物质的 EDTA、黄腐酸及人工合成氧化铁后土壤中有效磷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厌氧培养条件下不同土壤中有效磷的释放不同。与土壤中铁还原趋势相似 ,随着厌氧培养时间的增加 ,土壤中有效磷浓度将逐渐增大 ,表明厌氧还原条件可以增加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加入氧化铁后 ,4种土壤中有效磷的浓度均显著降低 ,说明氧化铁对土壤磷素的固定强烈。添加 EDTA和黄腐酸溶液可以显著增加吉林、四川和江西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而对广东土的作用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