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大官坂垦区虾池浮游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罗源湾大官坂垦区虾浮游植物的调查,初步了解是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虾池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有31属50种;其次是甲藻,8属11种;还蓝藻、绿藻、裸藻、金藻等针对1993年大官坂垦区对虾大量死亡的现象,调查了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和密度变化情况,为在养殖过程中维持水色及控制虾池生物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库里浮游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度及浮游植物多寡有着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对水库浮游植物现存量做出估计,国内外已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1983年7月14日~10月25日在调查泗维河、澄碧河和西津等三个水库的浮游植物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安谷水电站建成后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对其所在的大渡河河口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49属、138种,主要由硅藻(种类数占71.02%)、绿藻(15.95%)、蓝藻(9.42%)、裸藻(1.45%)组成。大渡河河口主河道浮游植物种类数较高,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坝下断面最高。浮游植物密度为31.20×104~66.69×104个/L,其组成以硅藻为主,秋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春季。大渡河主河道各样点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变化大,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样点密度显著高于调查河段的其他样点。对比安谷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密度的季节分布则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安谷水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明显增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流速、透明度,与氮、磷元素的浓度则未显出相关性;RDA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氧、流速、透明度、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安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水体理化指标及水文情势分布因素发生改变,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造成了直接影响,特别是电站库区和坝下,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封闭型养殖池塘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故池塘应保持一定的浮游植物产量。但是浮游植物量过大时,死亡细胞的分解会大大消耗氧气。在饮用水中,对健康无害的浮游植物过多,也会引起水质味道不佳。白鲢通常被认为是浮游植物食性的,因此白鲢常被用来控制湖泊和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浮游植物丰盛度和周转率。然而对于这种做法也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粗放型或半精养池塘养殖过程中,与池塘施肥数量和产量联系最紧密的是浮游植物,池塘施肥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浮游植物的产量进而提高养殖产量。过量施肥引起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生态上都不合算,降低池塘浮游植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对重庆市渝北区宝圣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观测。宝圣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6.2797mg/L,浮游植物优势种为针杆藻(Synsdrasp),小环藻(Cyclotellasp),啮蚀隐藻(Cryptomonas crata)。将浮游植物按粒径分为五级,结果表明20—50um的小型种类在浮游植物中占优势,其平均生物量为16.9055mg/L,其次是小于20μm的微型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1.8865mg/L,浮游植物的小型和微型化与湖水的营养盐浓度相关,因此可以根据湖泊中的浮游植物的大小来判断湖泊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四)浮游植物管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稳定池塘生态系及减少水质变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白天光合作用,使水体富含氧气,并减少二氧化碳、铵、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它还能束缚住重金属,削弱阳光直射到池底,抑制丝状藻类的生长。一定密...  相似文献   

8.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四)浮游植物管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稳定池塘生态系及减少水质变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白天光合作用,使水体富含氧气,并减少二氧化碳、铵、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它还能束缚住重金属,削弱阳光直射到池底,抑制丝状藻类的生长。一定密...  相似文献   

9.
大水面施肥     
张瑰 《内陆水产》1999,24(8):14-15
在大水面天然增殖及滤食性鱼类养殖等场合,如果养殖水体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供给天然饵料,满足鱼类生存的物质及能量需要,优质高产就有坚实基础。水体里的浮游植物,是水体中有机食物的真正生产者。在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合时,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主要受营养元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优势物种共计16种,以绿藻门种类为多。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0.21~102.09×104 Cells/L,全年平均密度为27.92×104 Cells/L;物量范围为0.10~6.96 mg/L,平均生物量为2.26 mg/L;生物量及密度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上游高下游低。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9~3.25,年均值为2.43;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波动范围为0.25~0.87,年均值为0.47。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较为清洁,浮游植物密度指示水体营养类型为极贫营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溶解氧和流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管启军  李凯 《内陆水产》1997,22(7):17-17
泛塘是指鱼类在水中严重缺氧,因未能及时解救,从而导致大批死亡。泛塘往往发生在半夜到日出之前,尤以夏秋高温季节。鱼类浮头是泛塘的预兆,所以,要加强管理,及时防止。l泛塘的原因1.l水质变坏。是由于水中浮游植物死亡及细菌大量繁殖所造成。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当浮游植物繁殖过多对自己生活环境条件不利时,加上阴雨天光线差,会大批死亡,失去溶氧来源,而浮游植物死后尸体又分解,引起细菌繁殖消耗了水中溶氧。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使池水PH值下降,弓愧缺氧而泛塘。1.2施肥不当。一次施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湖泊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及其能量转化效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何志辉 《水产科学》1987,6(1):24-30
初级生产力是水域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由自养生物所合成的有机质总量,是评估水域鱼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湖泊和水库的初级产量由浮游植物,水草和底生藻类构成,但浮游植物通常是主要的一环。特别是在深水水域水草和底生藻类微不足道,浮游植物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3.
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1991-1993年水位变化对哈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物现存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2)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水位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3)能量转化效率随水位的下降而降低,天然饵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4)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呈明显的相关性(r=0.925)。  相似文献   

15.
虾池浮激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喜武  何志辉 《水产学报》1997,21(3):288-295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  相似文献   

16.
浮游植物在水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质综合转化成有机物质,贮藏能量,这是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浮游植物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成为鱼类的饵料,是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决定着水域的生产性能,与渔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浮游植物进行调查便成为研究渔业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浮游植物生氧量的方法,对东湖水体N、P及RE元素需求量进行了测定,得到东湖水体N、P及RE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1.123ppm,0.414ppm和0.236ppm,在此浓度下,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对照组平均高2.65倍。  相似文献   

18.
有毒的浮游植物及其毒素(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是浮游藻类,它悬浮在水域中.营自养生活,并为其它生物提供营养,是水库.池塘,湖沼等水域生物生产的初级生产者,也是鱼虾、蟹、贝类的天然饵料.浮游植物种群和数量经常随着水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其生产量和现存量常常是衡量水域水生动物的生产力和鱼产潜力的依据,对水体中生物化学良性循环及水域物质资源转化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材料与方法 扇贝养殖区站位见图1。使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自水底至水面拖网采集浮游植物,采集到的浮游植物样品用5%甲醛固定保存。实验室内浮游植物样品经过静置、沉淀、浓缩后装入贮存瓶中并编号,样品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计数细胞数量。根据鉴定和计数结果,计算出每一种类的细胞数量,每一站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以及所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平均数量等数据。  相似文献   

20.
长海县核大蛇子海珍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铭  朱志祥 《水产科学》1994,13(3):10-13
1990-1991年对核大砣子海珍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见2大类、19属、56种。优势种为硅藻类的具边园筛藻、佛氏海毛藻;甲藻类的单角铠角藻等。海区内浮游植物分布均匀,全年平均生物量为5.53×10^6细胞/m^3。与1986年本底调查比较,浮游植物各群数量及分布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