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文化宝库中现已查到的有关大麦文字记载,最早在公元前14~12世纪的殷商甲骨文中就已有“麦”、 “耒”的记载,在 《夏小正》、《诗经》、《本草原始》等古书中有大麦的分布和栽培的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任地篇》中记有:“孟夏之昔,杂三叶而获大麦”,开始有大麦这一名称。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的 《齐民要术》和南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小麦的起源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引言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现在全世界小麦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于所有作物的首位。我国栽培小麦的历史悠久,至迟在先秦时期已经栽培小麦。但是,近来有些日本学者却说什么中国的小麦是张骞通西域后传入的,他们说中国西汉前期以前古书里所说的麦完全是指大麦,其理由是在这以前的历史文献中没有看到有关明确记载小麦方面的材料,明确记载小麦方面的最早见于西汉《汜胜之书》,他们还说在这之前中国没有粉食和磨面工具。因  相似文献   

3.
春节之最     
<正>最早的春节:相传我国原始社会时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俗流传下来。《尔雅》一书说春节:“夏曰岁,商日祀,周曰年”。最早的除夕:“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根据《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而最早提到“除夕”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4.
问:到底什么叫优质麦?种优质麦对农民朋友有啥好处? 答:“优质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品质优良、作为某种专一用途时能产生最大效益的专用小麦。因用途不同,“优质”的含义和标准也不一样。例如,营养学家把蛋白质含量高、人体必须氨基酸(赖氨酸)含量高的小麦叫优质麦;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复种轮作,多熟种植有悠久的历史。复种制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世纪至三世纪)。《管子·治国》中所说的:“四种而五获”;《荀子·富国》中所说的“一岁而再获”;《吕氏春秋·任地》中所说的:“今兹美禾,来兹美麦”等,说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创始了四年五熟和二年三熟的种植制度。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官府大力推广冬麦种植,促进了复种轮作和  相似文献   

6.
问号粉碎机:又到了春播时节,农谚说得好,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我们老话里说五谷杂粮,你知道五谷都包括哪些吗?“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也很多,而且对“五谷”所指亦颇有不同。例如,《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相似文献   

7.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这些古老而又带着几分忧伤的诗句,是采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这部书诞生在公元前十一至六世纪之间,不难看出,我国很久以前就有着令人棘手的鼠类之患了。有关鼠害的记载,在我国一些古籍里,屡见不鲜。东汉王充著的《论衡》一书,有“虫堕一器,酒弃不饮;鼠践一筐,饭损不食”的记载。《三国志》有“太祖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太祖指曹操)的故事。唐代曹邺的诗《官仑鼠》这样写着:“官仑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相似文献   

8.
说小麦     
小麦属禾本科单子叶草本植物。小麦栽培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小麦久经栽培,早有冬春麦之分,南北皆种,以北方麦为良。北方麦皮薄,出粉率高,性温,食之平和而不燥,而南方麦则性热,食后上火勾燥。新麦性热,陈麦性平,凡存放一年以上的小麦,不但出粉率高,而且面细、肉头、好吃。但是营养价值是否会受到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小麦主要含淀粉,其次是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B_1、B_2、E、淀粉酶、蛋白分解酶、麦芽糖酶和矿物质等等。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大米7%,小麦则10.7%。小麦和浮小麦、麦奴及其加工品面粉、淀粉、麦麸、麦糠等皆可药用。据《名医别录》记载:小麦“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药用小麦也以北方麦为好。内服,可治烦燥不安,心悸失眠  相似文献   

9.
不同株型小麦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紧凑类型小麦品种济麦20,半紧凑类型小麦品种百泉3039,松散类型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重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旗叶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松散株型和半紧凑株型小麦倒二叶、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紧凑株型;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旗叶对籽粒的贡献最大,且对倒二叶和倒三叶的缺失具有补偿效应,如果小麦冠层三片功能叶片全部缺失对籽粒千粒重的致损率可达29.83%~33.04%。  相似文献   

10.
农谚注解     
“麦要好,茬要倒”说的是合理轮作换茬,水旱调节,培肥地力,改善田间小气候,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滋生。豆茬种小麦最好,在老农中有“蚕豆茬的麦,请到家的客”之说。  相似文献   

11.
“川麦42”和“川麦43”是源于CIMMYT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姊妹系,具有高产、高抗条锈等特征。本实验利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91对引物对“川麦42”和“川麦43”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91个SSR标记位点中有61个位点“川麦42”与“川麦43”多态性一致,占位点数的67.03%;有30个位点两个品种存在多态性差异,占位点数的32.97%;30个差异位点在A、B和D三个基因组的分布频率(占该基因组被检测位点数)不一致,其中A基因组分布最多,B基因组分布最少,其顺序为A>D>B。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我国的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而小麦红吸浆虫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尚未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到2009年终于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危害,因此,小麦吸浆虫已到了必需防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论辩之风使争鸣各家非常注重逻辑思想 ,而尤以墨家将“辩”作为一门学问而达到先秦逻辑学顶峰。人们对于墨家逻辑学的成就是较有共识的 ,但在研究过程中将墨家独特的“辩”学简单比附古希腊之三段论或印度之因明学说 ,忽视了墨辩形成的根本根源 ,那就是墨家成员重实践、重科学技术的实际活动与心理历程。墨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的综合与总结。墨辩之达到先秦逻辑学的最高成就是与之直接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诗歌三千年历史上 ,获得“诗圣”称号的唯有杜甫一人。这不仅说明其诗歌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而且肯定了他人格的完美、道德的崇高 ,包含着杜甫从诗品到人品都是最完美的这样一层含义 ,因为文艺作品首先是作者人格的一面镜子。诚如清学者王国维于《文学小言》中所说 :“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 ,殆未之有也。”那么 ,什么是人格呢 ?据《辞海》解释 ,“人格”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心理学上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 ,即个性 ;伦理学上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法律上则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本文所论仅限于前两…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冬小麦田间“野生麦”普遍发生,尤其小麦高产区两层穗现象更为突出,“野生麦”株率达20%以上的地块随地可见,严重地影响着小麦高产再高产和高产区形象。1 “野生麦”的影响及危害 “野生麦”的危害大体可概括为四:一是直接影响麦田产量。“野生麦”籽粒秕瘦,千粒重22~25克,比播种麦低15~20克,据我们实验,株率达10%的麦田可亩减产22.8~30.4公斤;二是影响播种麦光合作用,降低灌浆强度。“野生麦”一般比播种麦秸秆高出18~32厘米,叶子长出7~10厘米,且呈“猪耳朵”型,在播种麦上层形成网状遮阳“凉棚”。有资料表明,“野生麦”  相似文献   

16.
"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育成了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38”。本文利用205对微卫星(SSR)引物检测“川麦38”遗传背景。其中21个位点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亲本,占所用引物数的10.24%,远小于理论值25%。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在A、B和D染色体组分布频率不均衡,分布频率B组>A组>D组;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在“川麦38”各染色体间差异也很大,其中在1B和1A、5A染色体导入频率较高,而在2A等13条染色体上则无导入位点分布;人工选择压力可能是导致遗传位点出现偏分离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黑疸、乌麦、腥乌麦,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小麦腥黑穗病有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两种,前者危害小麦和黑麦,在我国南,北麦区都有发生;后者仅危害小麦,以北方麦区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8.
用2,4-D诱发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是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界又一引人瞩目的问题。本文以小麦为试验材料,观察到一定浓度的2,4-D虽能诱发小麦根部结瘤,但结瘤后的小麦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用乙炔还原法测不出这些麦瘤具有固氮活性。以抗药性标记的根瘤菌进行追踪试验,证明根瘤菌在麦瘤中出现机率仅为30%左右,有半数以上的麦瘤不含根瘤菌。试验再次表明小麦“根瘤”实际上是2,4-D直接引起的对作物本身有害无益的病态变异,而不是共生的固氮根瘤。  相似文献   

19.
干旱风是小麦生育后期常常发生的一种災害性天气康贝合闹?北方干冷的气流南下侵入华北地区,增温变性,因高气压位置的关系,淮北地区往往形成干热的偏西南气流,群众称为“西南风”,又称为“火风”。淮北地区每年春末夏初,正当小麦灌浆到成熟期间,常遭受干旱风的危害,使植株迅速失水,“急死”“假熟”,不仅会形成疮粒,千粒重减轻,严重地影响产量,而且也会影响小麦质量,降低出粉率,出现所谓“风干不实”和“籽粒干疮”的现象。正如群众所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麦到‘芒种’怕假麦”等,都说明麦到“小满”尚未顶满仓、灌满浆,极易受災而导致减产虼?进一步研究干旱风发生规律,探讨经济有效的防御措施,是争取小麦高产稳收的一项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正常天气和遮阴2种生态条件下,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地上器官同化物的积累及转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正常天气和遮阴处理条件下,以3种小麦品种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顺序衰老(正置)和非顺序衰老(倒置)茎为材料,在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发生开始时和发生后第5天,采用系数法和称质量法测定小麦正置茎和倒置茎顶三叶的绿叶面积和地上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结果】无论是正常天气条件还是遮阴条件下,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正置茎顶三叶绿叶面积大小次序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而倒置茎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遮阴条件下小麦顶三叶的绿叶面积较正常天气条件下大。小麦正置茎旗叶和倒二叶干物质积累量无明显差异,而倒置茎倒二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旗叶。正置茎和倒置茎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叶鞘干物质积累大小次序一致,均为旗叶鞘倒二叶鞘倒三叶鞘。倒置茎茎秆和剩余叶(除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外)、颖稃片和穗轴以及籽粒的干物质质量均明显高于正置茎。正置茎花前地上器官同化物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明显大于倒置茎,而花后则相反。在成熟期,倒置茎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大于正置茎。遮阴条件引起小麦地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和籽粒千粒质量降低,但对穗粒数影响不大。【结论】无论在正常天气条件还是遮阴条件下,小麦灌浆结实后期叶片的非顺序衰老有利于小麦籽粒的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