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该文就氨气对环境的影响和猪舍氨气排放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详细综述了氨气排放的机理模型和基于不同因素建立的经验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国外对氨气排放的模型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最后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氨气排放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妊娠猪舍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测定与排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妊娠舍的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妊娠猪含氮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冬季2004年11月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4±4.36,(1.17±0.2)mg/m3,夏季7月舍内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2.67,(0.6±0.02)mg/m3;妊娠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85.2~500.8)mg/h,氧化亚氮为(3.85~35.93)mg/h。  相似文献   

3.
猪场沼渣与玉米芯混合槽式堆肥氨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既是粪便资源化利用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氨气排放源。针对猪粪沼渣堆肥的现场研究较少,实际生产过程中氨气排放数据缺乏,排放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开展了猪粪沼渣与玉米芯混合堆肥氨气排放特征的现场试验研究。本研究在实际槽式堆肥车间构建实时在线气体监测系统,对生猪养殖场沼渣槽式好氧堆肥车间氨气浓度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测算堆体氨气排放通量,分析氨气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堆肥38d内槽式好氧堆肥车间氨气浓度变化范围为0.85~22.40mg·m~(-3),平均3.63mg·m~(-3)。由于翻堆对氨气扩散的促进作用,白天堆肥氨气浓度高于夜间,12:00-16:00氨气排放浓度最高(6.77±4.37mg·m~(-3)),其次为16:00-20:00(4.26±2.07mg·m~(-3))和8:00-12:00(3.62±1.46mg·m~(-3));堆肥车间单位体积堆肥原料的氨气排放通量为50.25~196.59mg·m~(-3)·h~(-1),平均103.99mg·m~(-3)·h~(-1),整个38d堆肥过程的氨气排放量为94.84g·m~(-3)。研究结果将为猪粪堆肥过程氨气的控制及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妊娠舍的氨气及氧化亚氮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妊娠猪含氮气体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冬季2004年11月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4±4.36),(1.17±0.2)mg/m~3,夏季7月舍内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2.67),(0.6±0.02)mg/m~3;妊娠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85.2~500.8)mg/h,氧化亚氮为(3.85~35.93)mg/h。  相似文献   

5.
氨气是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减少氨排放对控制大气雾霾有重要作用,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氨气排放源,科学评估不同环节的氨气排放量及减排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了国内外不同畜禽养殖舍的氨排放因子情况、主要减排技术及效率,并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获得的全国主要畜禽采用机械通风养殖场的数量和养殖量,对中国分地区、分畜种密闭式畜舍外排空气的氨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机械通风畜舍外排空气氨气年减排潜力为26.56万t,主要来自生猪、蛋鸡和肉鸡三种畜禽,其减排潜力分别为10.18万t、7.73万t和6.75万t,三种畜禽舍减排潜力占比92.8%;从地区上看,主要可实施地区为华东区、中南区和华北区,氨气减排潜力分别占全国的35.1%、26.9%和14.9%。建议开展密闭式生猪、蛋鸡和肉鸡舍氨减排设施建设,可为全国氨减排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密闭箱处理蛋鸡粪的氧化亚氮氨气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切箱处理蛋鸡粪的方法,研究了密闭箱内产生的氧化亚氮、氨气的排放规律、影响因子及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氧化亚氮的产生与有机质的含量以及蛋鸡粪内部的氧氧状况密切相关;氨气与氧化亚氮的逐日排放变化规律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蛋鸡粪的内部温度作用表现不明显,受外界气温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反刍动物是甲烷最大的人为排放源之一。该文就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模型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主要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的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结合中国国内当前关于甲烷排放研究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日间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鸡舍空气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和氨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不但影响场区生物安全,更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采用直线多点均匀采样新型系统,对北京地区某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空气颗粒物、微生物和氨气3种污染物的日间排放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半阶梯式笼养蛋种鸡舍冬季日间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该蛋种鸡舍试验期间舍内温度保持在18.0~20.0℃;间歇性通风条件下,风机的开启时长和舍外温度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R2=0.883 7);在冬季8:00-18:00期间,空气颗粒物的排放质量浓度为0.5~0.8 mg/m~3,每只鸡排放量为1.0~1.5 mg/h;空气微生物的排放浓度为4.0~4.5 log10CFU/m~3,每只鸡排放量为4.3~4.8 log10 CFU/h;氨气排放浓度为7.6~14.3 mg/m~3,每只鸡排放量为8.1~13.7 mg/h。试验期间,舍外温度低于舍内温度,试验鸡舍通风量及波动范围小,空气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和氨气的排放浓度、排放量与舍外温度、通风量、舍内相对湿度之间均未发现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蛋鸡舍空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DNDC模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春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连年耕作和氮肥的高投入,春玉米农田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固碳减排,对于春玉米种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程模型(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DNDC)是评估固碳减排措施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在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模型研究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对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长期综合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DNDC模拟的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总量、 N2O排放季节总量和春玉米产量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一致;同时模型也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和N2O排放季节变化动态。这表明DNDC模型能较理想地模拟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 N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模型综合分析不同管理情景对产量和土壤固碳减排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 1)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氮措施不会明显影响作物产量,能减少N2O排放,且对土壤固碳影响很小,因而能降低温室气体净排放,但净排放降低幅度有限(8%~13%); 2)在优化施氮措施的同时秸秆还田能在保障供试农田春玉米产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春玉米种植系统温室气体净排放,甚至可能将供试农田由温室气体排放源转变为温室气体吸收汇。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管理措施实现春玉米种植系统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烟叶氨气补偿点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氮素代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成熟特性的烤烟品种叶片氨气补偿点及其差异,利用质外体提取方法对3个烤烟品种NC89、K326和中烟90的叶片质外体铵浓度和pH值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不同品种叶片的氨气补偿点(25℃);同时探讨了氨气补偿点与氮素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氨气补偿点随着成熟衰老而上升;烟草叶片成熟衰老期氨气补偿点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关系密切。衰老速度快、叶片氮素状况(总氮和可溶性蛋白)低的品种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幅度大,氨气补偿点升幅大,绝对值也高。因此,衰老速度快、叶片氮素状况低的品种在叶片衰老期具有更大的氨挥发潜力。品种间氨气补偿点的差异与它们的氮素代谢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气质量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快速发展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氨排放量及其排放特征,可为大气环境管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本文根据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系数和活动水平数据,估算了重庆市2013年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分析氨排放特征,并探讨了相应的氨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3年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为17 102.92 t,排放强度为0.21 t·km~(-2);合川、丰都和潼南依次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最大的3个区县,排放份额共占总排放量的30.1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璧山区为氨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县,其排放强度为1.17 t·km~(-2),氨排放强度最小的是城口县,为0.01 t·km~(-2);在全局空间区域上,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区域上有4个区县呈现"高-高"类型区,5个区县呈现"低-低"类型区,没有出现"高-低"或"低-高"类型区。规模化生猪养殖是重庆市畜禽养殖业最大的氨排放贡献源,排放量达9 538.63 t,贡献率为55.80%;其次是蛋鸡,其贡献率为15.87%。畜禽在圈舍、储存管理和后续利用(施肥)3个阶段的氨排放量不同,家禽在圈舍阶段的氨排放贡献率均超过60%,其次是后续利用(施肥)阶段,尿粪储存阶段氨排放量最小;家畜氨排放贡献率最高的是后续利用(施肥)阶段,其次是圈舍内的排放,储存阶段释放的氨量很少。奶牛养殖是减排的重点控制源,规模化畜禽养殖主要减排措施包括低氮饲料喂养、畜舍改造、粪便加盖或密封以及粪肥注施等。  相似文献   

12.
In the Netherlands, there is a vigorous debate on ammonia emissions,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and deposition between stakehold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scrutinise some aspects of the ammonia discourse. In particular, we want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hodology for handling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ammonia emissions. We show that uncertainty in published results is substantial. This uncertainty is under‐ or even unreported, and as a result, data in national emission inventories are overconfident by a wide margin. Next,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statistical handling of data on atmospheric ammonia concentrations to produce national yearly atmospheric averages is oversimplified and consequently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are substantially overestimated. Finally, we show that the much‐discussed ‘ammonia gap’ – either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atmospheric ammonia concentrations or the difference observed between estimated NH3 emission levels and those indicated by atmospheric measurements –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widespread overconfidence placed in atmospheric modelling.  相似文献   

13.
氨挥发是太湖流域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DLAS-BLS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稻田追肥期氨挥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追肥后稻田上方空气中氨浓度白天明显大于夜间,而且瞬时波动较大。稻田氨挥发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的2~3天,且氨挥发仅持续一周左右。分蘖期氨挥发速率和损失率均大于抽穗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36.6%、23.0%。氨挥发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分蘖期、抽穗期施肥后前四天的累积氨挥发量分别占总氨挥发损失的80%、84%。分蘖期风速、光照、气温对稻田氨挥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光照的作用更为显著;抽穗期风速和气温对氨挥发的影响较低。降雨对氨挥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降雨期间是影响氨挥发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养猪场典型沼气工程各排放节点氨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典型规模化猪场沼气工程的氨排放特性,选取长三角地区某规模化养猪场的典型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沼气工程设施的不同氨排放暴露节点(集粪池、调节池和沼液池)设置监测点对氨排放进行连续3d的同步监测,测定处理设施各排放节点氨浓度,核算各排放节点粪便氨排放速率,分析各排放节点氨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集粪池、调节池和沼液池的氨日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48、3.08和1.47 g/(d·m2);各节点氨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大致表现为早晨氨排放呈波动增大趋势,午后开始降低,至夜间保持低值排放;集粪池、调节池在粪污周转时段出现日排放峰值;沼液池、集粪池和调节池静置阶段氨小时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集粪池、调节池和沼液池日氨排放量分别为13.44、38.72和5 275.4 g/d。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田大气氨浓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源氨排放是大气氨最主要的来源,其中氮肥施用是最主要的农业氨排放源之一。预测大气氨浓度的变化,确定影响大气氨排放的因素,可为科学管理农田,减轻环境污染提供参考。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农田大气氨浓度及与各气象因素的关系,以便清晰地了解农田大气氨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农田大气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首先选取2015年5—10月的农田大气氨浓度数据及气象监测数据,建立以气象因素(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为输入变量,农田大气氨浓度作为输出变量的预测模型。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农田大气氨浓度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分别为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然后把筛选出的4个主要因素和原来的6个因素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农田大气氨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农田大气氨浓度的实际值为0.148 5 mg·m-3,4个因素的预测值为0.159 4 mg·m-3,6个因素的预测值为0.173 2 mg·m-3,预测误差分别为7.35%、16.65%,并且4个因素的预测相对误差为1.4%~27.0%,而6个因素的预测相对误差为1.1%~45.0%。预测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在前5 d内变化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大气氨浓度逐渐变小趋于平缓,且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利用4个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值比6个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得到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值与实际值更吻合,相对误差值较小。可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去除冗余因素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更加有效,预测结果比筛选之前的预测效果更好,所建立的模型对甄选关键因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农田大气氨浓度的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构建的农田大气氨浓度预测模型可为农田大气氨浓度分析及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奶牛养殖场的大气氨排放控制,形成奶牛养殖场粪便中氨排放的阻控体系,该文在冬季和夏季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的大气、牛粪和牛尿进行了采样试验分析,研究了2种奶牛养殖场不同处理工艺的氨排放特征。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氨气排放浓度最高的是氧化塘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分别为冬季0.862,3.169 mg/m3,夏季2.785,2.130 mg/m3。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牛粪的氨排放系数要高于牛尿1.85倍,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平均排放系数分别为29.23%、49.36%。奶牛养殖场A和奶牛养殖场B总大气氨排放量分别为冬季172.69,1 101.00 kg/d,夏季284.70、1 395.32 kg/d。2种处理工艺冬季和夏季大气氨含量均满足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但超过人居空气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农田氮肥施用氨排放量估算及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氮素是作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氮肥施用过程中,会导致氨的挥发,而氨是形成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为了解天津市农田氮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为天津市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获取天津市不同农作物的不同氮肥种类施用量,依据国家环保部推荐的排放因子法和天津市的年均温度,对天津市农田氮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天津市农田氮肥施用氨排放量为17 999.91 t,排放强度为3.27 t·km-2;从氮肥种类上看,尿素是最大排放源,贡献率为83.13%,其次是碳铵(13.83%),其他氮肥占比为3.04%;从农作物类型上看,蔬菜是最大的排放源,贡献率为38.91%,其次是玉米(29.43%)和小麦(19.66%),其他作物占比为12.00%。氨的排放系数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中午高,夜间低;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在各区县中,武清区氨排放量最大,贡献率为27.06%;津南区氨排放量最小,贡献率为1.14%;另外,宝坻区和蓟县的氨排放量也较高,贡献率分别为20.71%、17.86%。氨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在有氮肥施用的农田排放较高,其他区域排放较低。因此在控制天津市农田氮肥施用氨排放中应加强对武清区、宝坻区、蓟县等区县6—8月份蔬菜种植过程中尿素的科学施用。农田氨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天津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集约化畜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NH3对环境酸化、土壤及地表水的污染等问题在公众与科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西欧等发达国家对畜禽舍内NH3的排放测定、减排技术及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对畜禽舍NH3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国内外有关畜禽舍NH3的减排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