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欢 《福建茶叶》2023,(10):180-182
云南是世界最大的茶树资源起源中心、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大量的古茶树资源分布在多个地区,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我国茶文化发展中,古老大茶树是重要的遗产。云南作为古茶树较多的省份,要保护好自身特有的古茶树资源,才利于云南茶文化弘扬和茶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云南古茶园的生存现状,探究云南古茶园价值、发展困境,最后提出云南古茶园法律保护机制建设策略,以此促进云南古茶园法律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16,(10)
正路线1:毛峰·松萝之旅谢裕大公司谢裕大唐模生态茶园,位于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玉屏山,古徽州旅游线路上,毗邻5A级古徽州文化国家景区,总基地面积近两千亩。主要分为五个区域: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黄山茶树种优质资源保护园、高效双茶示范园、黄山特色山珍种植园以及立体循环养殖园。整个茶园采用生态立体茶园的设施和管理,并通过了"热带雨林联盟"认证。园区设有古茶树保护区,移栽有距今400余年古茶树——黄山毛峰母种和全国各地尚存的古老珍稀茶树。  相似文献   

3.
茶叶来源于茶树,茶树来源于茶园,循序递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茶文化。中国是最早利用和发现茶树的国家,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很多国家的茶树都是从我国引入,而在我国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古茶树和古茶园,这些古茶树、古茶园的存在,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能够从其中窥探到茶文化的发展,而且也能够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并且予以完善,从而促进整体发展。本文就针对于此,探讨古茶树、古茶园法律保护机制如何采取措施予以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浅谈茶树无性系苗木移栽成活率低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茶树良种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推广应用无性系良种已成为当今世界茶叶主产国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茶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有所扩大,但与其他产茶国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相比,普及率仍很低,这与我国是世界上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有:茶树无性繁殖技术性强,成本高,茶树无性系苗木移栽成活率较低,无性苗木定植茶园要求管理水平高等,本文仅从茶树无性系苗木移栽成活率低及对策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茶树嫁接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选用优良品种逐步更换现有生产上的群体种,发展名优茶园,不断提高我国茶树良种化水平,加快三高茶园建设,是当前茶叶生产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按常规方法换种改植,费工多、成本高、时问长。采用嫁接换种,使之成为新的无性系良种,节约了常规法改植技种挖茶树、整地、开种植沟、施基肥、移栽良种茶苗、幼树培育等人力物力的资金消耗。并且在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借助砧本品种优势弥补按穗品种某些不足的潜在应用前景。因而,世界名产茶国对茶树嫁接技术在生产及品种选育方山的应用极为重视,并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如中非用在茶树…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布朗族是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古老濮人的后裔。生活在澜沧县惠民镇芒景乡的布朗族,有着悠久的茶历史文化,这里种植有千年栽培型古茶园,这些古茶园是布朗族先民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布朗族在此发现茶、种植茶、饮用茶,并形成特有的民族饮茶文化。少数民族饮茶习俗是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普洱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与保护民族茶文化对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镇沅县发展高原特色茶产业的经验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镇沅是世界茶源的中心地带,2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镇沅县千家寨。全县有野生茶树群落1.58万公顷,栽培型古茶树2050公顷,现代茶园5400公顷,茶园分布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中部高山丛林之间,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上乘,倍受茶商茶友喜爱。在茶叶市场波动中,镇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为谈例我国古茶树和古茶园的法律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祖普 《福建茶叶》2016,(4):280-281
本文就以云南省为例,深入探究我国在古茶树与古茶园方面实行的法律保护机制。最后通过提出利用法律对其进行完善与监督,以期建立起完善的古茶树与古茶园保护体制,从而对其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6,28(2):21-21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一书共十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茶树害虫来源,发生与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茶园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1.
二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2):19-19
1.茶树栽植 进行茶苗栽植、定型修剪、浇定根水,建设新茶园。改造茶园要完成换种改植或归并移植。  相似文献   

12.
一、平面式茶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茶叶生产实质是通过茶树光合作用机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茶树又从茶园土壤中吸收所需的矿质元素。可见,阳光和土壤是茶树生长有机体和茶叶生产的物质源泉。然而,不少茶区长期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茶园,从这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山顶到山脚,整片开垦植茶,不留一株树木,这种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给茶树带来脆弱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1,(9)
我们所指的古茶树,多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以及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云贵高原与古茶树的变异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和地质变迁看,自喜马拉雅山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  相似文献   

14.
茶苗出圃移栽后,在一、二年内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时期。若培管不善,往往死亡率高,造成茶园缺株,茶树生长参差不齐,不仅增加今后补苗的工作量,同时,直接影响茶园长相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谢孝明  罗以洪 《茶叶通讯》2021,48(3):385-391
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这一论断已毋庸置疑,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也已成为业界共识.然而,西南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在云南还是西南地区其他地方,迄今仍无定论.本文从深化历史的解读、扩展观察的视野、提出新材料(民族语言、独特的饮茶习俗、古茶树和茶树种质资源及茶籽化石)等几个方面论证贵州是中国西南茶树原产地的...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70年代四川原国营宜宾县黄山茶场职工在黄山分场球场坪茶园旁海拔1000m处发现了一株高13.6m、树幅13.0m、干径33.0cm、最低分枝高8.0m,当地俗称为“黄山苦茶”的典型乔木大茶树。树体的形态、树高和干径都开创了当时四川古茶树的记录。由于茶园扩大的需要,茶场将茶树周围的林木砍伐,导致古茶树于1984年遭雷击后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产茶园缺丛断行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于低产低收。在大面积改造这种低产茶园时,采用种子或茶苗来补缺,则难以迅速养成匀齐美观的丰产树冠,采用成龄茶树带土归并法补缺,则又费工费时,事倍功半,为了摸索出一套成龄茶树补缺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江西庐山茶区的一些茶场进行了茶树刈枝截根客土移栽法的茶园补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困鹿山古茶园的基本情况宁洱种茶、饮茶历史悠久,古茶树文化底蕴深厚,茶资源极为丰富。地处宁洱县和景谷县的困鹿山脉,山高峻岭,云遮雾罩,雨量充沛。古茶树木中有多年保存下来的参天古树,也是普洱市仅存的原始森林之一。海拔1410至227 1米之间,隶属无量山余脉,山中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最高峰海拔2000米以上,是宁洱境内较高的山峰之一。困鹿山古茶树群落总面积10122亩,地跨宁洱镇、磨黑镇,古茶园分东、南、西、北四个部分组成,附近的宁洱镇、磨黑镇、黎明乡还有大片的人工栽培型、过渡型的古茶资源。困鹿山山脉与景谷、镇源两县的古茶树群落一脉相承,古茶树群落共计达3万多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茶树生育的基础,是水分和养分供给的源泉。因此: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园的早日成园投产。但是,当前在新建茶园中,有的选择土壤条件不严!以至荒山坟地一概用来种茶、这就给茶园早日成园投产以及后期高产稳产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20.
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耀平 《中国茶叶》2008,30(1):30-31
进入冬季到第2年春天茶叶开采之前,是茶园管理工作相对较少的一段时间。但这一时期的冻害,尤其是早春倒春寒的发生,却会给茶园带来最严重的损害。浙江茶区2005-2007年连续3年的倒春寒使不少茶农吃足了苦头。茶芽刚萌发,气温骤降或下雪,即将到手的收益化为乌有。不少茶农在新茶园建设中,想引进早生品种,但又怕茶树受冻,左右为难。因此,广大茶农迫切期望能找到一种有效防止茶树受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