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提高柑桔座果率的生理机制主要是增加果实的激素物质,从而增强幼果调运和吸收树体内部营养物质的能办,阻止果胶物质的减少,延缓果柄离层的发育。柑桔的保果技术之一,就是花期或果实生长期喷布外源激素以减少幼果的脱落。过去,国内外在应用2.4—D赤霉素保果的研究上,已有大量成功的报告;而对三十烷醇的保果效应,则仍在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2.
苹果花后即幼果期,喷敌敌畏、敌百虫、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能使果树产生药害一引起幼果严重脱落。对此过去有材料报导,而因喷布水胺硫磷农药引起的落果,却未见材料报导。 我县用的水胺硫磷系山东陵县农药厂,根据西德拜耳公司专利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为40 %乳油。今  相似文献   

3.
栖霞县小庄乡南交毛寨村在1992年5月下旬,给果树喷布河北沙市产的600~900倍的50%甲胺磷乳油,喷后3~4天先后发现部分叶片边缘变成红褐色,褐斑逐渐扩大、发脆以至整叶变褐而脱落,黄豆大小的幼果果柄发黄后亦脱落。调查发现,未喷布甲胺磷的果园没有发生幼果和叶片脱落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4.
山葡萄幼果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山葡萄幼果正常发育与脱落的果实中内源激素ABA、GA_3、IAA和ZR含量及其变化,分析其对山葡萄脱落幼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调控幼果生长发育过程,正常发育幼果中生长促进型物质IAA、ZR、GA_3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脱落幼果,生长抑制型物质ABA含量低于脱落幼果,使得正常发育幼果ABA/(IAA+ZR+GA_3)比值显著低于脱落幼果,较低浓度IAA与高浓度ABA很可能是促使离层出现进而导致幼果脱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梨果萼脱落宿存过程中果萼幼果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梨果萼脱落宿存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以库尔勒香梨、鸭梨、锦丰梨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梨果萼、花朵、幼果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梨果萼和幼果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与果萼脱落宿存有密切关系。利于果萼宿存的因素有:幼果中IAA、ZR质量分数高,果萼中IAA、GA3、ZR质量分数高,果萼中ABA质量分数低,果萼中IAA、GA3、ZR质量分数与幼果中的质量分数比值大,果萼中ABA质量分数与幼果中质量分数比值小。利于果萼脱落的因素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三种多胺在苹果开花及坐果初期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王世平  李连朝 《园艺学报》1996,23(4):319-325
研究了苹果开花过程中花药、幼果(花托和子房)和贮藏花粉内源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in)的含量变化及外源3种多胺对花粉萌发、雌蕊寿命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花药中3种多胺的含量逐渐降低,花粉中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和荫芽率同步降低;3种多胺浴液浸泡的花粉,其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极显著提高和增长;从蕾期到第一次生理落果,幼果多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受精幼果比未受精幼果的下降速度缓慢;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幼果内源多胺含量降到最低点;用3种外源多胺喷布花蕾,均延长了雌蕊寿命,增强了受精能力,提高了坐果率。  相似文献   

7.
<正> 在墨西哥温暖地区采用低温需求量少的苹果品种“安娜”,使其苹果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安娜”苹果的叶片不能自行脱落,发芽晚且不整齐。因此必须进行化学去叶。喷布1.5%的碘化钾,可使全部叶片迅速脱落,萌芽整齐且早;碘化钾浓度为3%时对枝条有伤害。采用5%尿素喷布,也能促进落叶,但较缓慢而萌芽略整齐;用10%浓度时,落叶较迅速,萌芽整齐且较早。喷布5%硫酸铜不能使叶片完全脱落,而且萌芽也晚;用10%浓度时则叶片全部脱落,萌  相似文献   

8.
1适时喷药 升温初,对树体、地面和墙壁全面喷布2°Be~4°Be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花芽露萼期,喷布一遍净、齐螨素、甲基托布津混合液,防治蚜虫、螨类和病害,要细致周到;幼果期,花萼脱落前后要经常观察,及时防治褐腐病、炭疽病等。其他时期,做好田间病虫发生动态调查,对症防治。设施内湿度大,防病是重点,一般间隔15-25d(天)喷1次杀菌剂,连阴天或雨雪天前后及时喷药防病。  相似文献   

9.
1)及早清除残萼。大棚中空气流动性较差,谢花后残萼会紧紧包裹在幼果顶部,不能自行脱落,夜间棚内相对湿度接近100%,残萼吸潮后极易发生霉变进而侵染果实。当幼果发育至花生粒大小时,要集中人力迅速将残萼清除,同时对果蒂前后3cm处的枯黄叶片、芽鳞残片、枯死的针刺状枝一并清除。若遇枝条有明显的突起,要用利刀削平,以免果实膨大后被硌伤。2)及早喷布杀菌杀虫剂。摘除残萼后及时喷布1次内吸性杀菌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300倍液+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间隔10~15d(天)再喷1次,遇雨可在雨后立即喷药。可换用“大生M-45”300…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我县首先在脐橙,温州蜜柑等无核品种上应用赤霉素(GA)和细胞激动素(BA)保果,近年来推广到锦橙等有核品种。在实践中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借鉴。 一、激素保果的应用时期和次数:可在谢花后5—7天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即开花后幼果带果梗脱落)前,用BA或BA与GA混合液喷树冠;第二次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桃、油桃品种Maravilha、Sunfed、Rhodes和Hermosa的露红期、盛花期或幼果早期,对单枝或全株喷布不同浓度(0~16%)尿素。定期统计标定枝上的座果数、称重,计算校正疏除的幼果数,并于采收时对成熟果实称重,根据以上数据来评价疏除效果。喷布尿素显著地降低了各品种的座果率,增加了喷布尿素后1~2周时幼果的重量,提高了最后的单果重。按主干横断面积计算的产量没有降低,尤其是Sunred品种喷布16%尿素的处理。Rhodes和Hermosa品种于盛花期比露红期和幼果期对尿素敏感,但Maravilha品种不这样。虽然生殖器官对尿素的敏感性不同,但以上3个时期都可进行喷布。较高浓度(12~16%)的尿素会渗透到未萌发的休眠芽中,从而引起小枝的干枯。(文摘号5498) 译自(英)《园艺学文摘》1988年第58卷第9期译者:吴瑗  相似文献   

12.
<正> 柿园斑病在柿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在短日照阴湿的条件下更为严重,叶被害率常达70%以上,造成早期落叶,重者10月中旬叶片落光,树势逐渐衰弱,果实小且变软早落,严重影响柿的产量和品质。一般于病菌流行期的6月上中旬喷波尔多液,可控制此病的大发生.通过试验发现75%多菌灵500倍和70%甲基托布津500倍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波尔多液的效果。于柿芽萌动前(4月上旬)和幼果期(6月上旬)用75%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配成500倍液进行喷布。树干环状包扎施药法先将处理树之树干刮去粗皮露嫩皮程度,约10厘米宽一圈,每株用药10克分5次施药,每次2克以水稀释50倍后用脱脂棉或锯末吸附,放入事先捆好在刮皮处之塑料膜内扎紧保湿,隔日补水,隔日续药。  相似文献   

13.
1987年5~9月,在太行山区的左权县拐儿村,对40年生核桃树进行三十烷醇喷布试验。于雌花盛开期和幼果膨大期分别喷0.5ppm和1ppm的三十烷醇,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看出:在雌花盛开期与幼果膨大期连续喷布二次0.5ppm的三十烷醇,可极显著地提高座果率,比对照增加8.8%,而喷布1ppm及只喷一次0.5ppm的处理,其座果率低于对照;喷布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可显著地增大叶面积和叶片厚度。喷1ppm的三十烷醇能显著地提高单果重,其中喷一次与喷二次的单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9g和4.49g。因此,对落花落果严重的类型,或在核桃座果率低的地区,可喷二次0.5ppm的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点喷保果剂的工具——微型喷雾枪为减少柑桔幼果脱落,提高着果率,生产上常采用喷或涂BA和GA或其他保果剂来达到目的。采用喷雾器喷布,无论怎样“扫荡”或快喷,总难免要喷到枝叶上而出现副作用,采用人工涂果效果虽好,但耗工费时。笔者自1988年开始采...  相似文献   

15.
柿蒂虫近几年在山东省昌乐县职业中专园艺场多有发生,幼虫钻食幼果,使柿子早期发红、变软、脱落,使产量和柿的商品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高效西瓜子叶离体再生培养体系,以小果型西瓜品种香秀为试验材料,选取无菌培养4~5 d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源激素6-BA、NAA、IAA和IBA对西瓜子叶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比是MS+2.25 mg·L-16-BA+0.1 mg·L-1 NAA,诱导率为90.56%;不定芽伸长的最...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治远东卷叶虫等虫害,近几年来我场常在苹果花期前后喷布敌百虫,后来发现这个时期喷布敌百虫,能引起幼果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因此,这个问题引起我场广大职工的注意。 一九七一年苹果花后(5月初),我们实验喷布900~1300倍敌百虫加少量碱的药液,观察喷药后的座果情况,结果发现座果率比对照降低了20~80%。 一九七三年花后,我们对几个主要品种重复作了喷药实验,结果和1971年实验大体相符。进一步证明了花后喷敌百虫能引起严重的落果,实验结果列如下表。 根据生产实践和专题实验结果,我们有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花后喷布敌百虫农药,对…  相似文献   

18.
采用4个梨品种(A、B、C、D)花粉为香梨授粉,利用气相和液相(HPLC)色谱技术测定脱萼/宿萼香梨幼果果萼离层部位/顶部和果心部位内源乙烯(ETH))、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含量,研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香梨幼果萼片发育过程中萼片脱落/宿存关键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萼片脱落/宿存的影响。结果显示:A、B、C 3个脱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发育初期离区内源ETH急剧升高,并形成2个峰值,对冲了同期离区IAA,诱导离层形成,同期相同部位的ABA与ETH协同促进萼片脱落,脱萼幼果顶部和果心ETH、ABA含量均呈现"M"型波动,且显著高于IAA,GA3,而IAA、GA_3又在幼果发育关键期抑制了ETH、ABA过高水平而可能导致落果,最终形成"母梨";D宿萼花粉授粉后,香梨幼果无论果萼顶部还是果心的IAA、GA_3均呈现"N"型波动,且水平显著高于ETH、ABA,从而促进香梨幼果向"公梨"发育。  相似文献   

19.
<正> 生长调节剂对果树枝条、短枝、花和幼果抗寒性的影响 1983~1984年,对苹果、桃和樱桃等果树进行了叶面喷布或土壤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叶面喷布或土壤施用1000ppmPP333或DEPEG(聚乙二醇十二烷基已醚)对桃树一年生枝的抗寒性没有增强作用。喷布PP333提高了阿兹威尔矮生和玫丽  相似文献   

20.
喷布PP333对温州蜜柑的抑梢保果作用彭良志,赖九江(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江西省赣州林业学校赣州341002)柑桔投产幼树以及长势旺的成年树,多因夏梢抽发量大,与幼果争夺养分,导致果实大量脱落而减产。长期以来,生产上一般采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