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鱼竖鳞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戌平 《齐鲁渔业》2002,19(4):40-40
鱼患竖鳞病的症状为: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如果是因鱼波豆虫引起的坚鳞病,除有竖鳞的症状外,镜检鳞囊积液,还可发现其中有大量鱼波豆虫。 鱼竖鳞病对鱼的危害较  相似文献   

2.
竖鳞病     
<正>│病原│水型豚鼠气单胞菌。│临床症状│鱼体鳞片竖立,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充满大量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囊,可见大量渗出液从鳞囊喷出。│病理学特征│病鱼鳍条基部及体表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部分膨大,腹腔有积水。│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春季,流行水温17~22℃,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主要危害鲤、鲫、草鱼等。│诊断│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判断。│防治措施│1调节好水质,可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生。2易发病季节经常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  相似文献   

3.
六、竖鳞病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呈球状,鳞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至鳞片竖起。用手摸在鳞片上稍加用力,渗出液就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并常伴有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眼球外突,腹部肿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据多年鱼类越冬情况看,在春季开池之后,鲤、鲫鱼最易患的病害是竖鳞病。病鱼的症状十分明显,肉眼即可诊断。病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病鱼肌肉发炎变性,  相似文献   

5.
孙广策 《科学养鱼》2002,(12):47-47
鲤鱼越冬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翌春销售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有的养殖户由于粗心大意,春天出塘时发现鲤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鲤鱼肌肉发炎变性,失去弹性,有一股腥臭味,不能食用。治疗效果不理想,对养鱼户而言,几乎没有治疗的意义,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竖鳞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致病菌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水中常见菌。发病内因是鲤鱼经过较长的越冬期,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体重比秋冬停食…  相似文献   

6.
张荣芝  王学成 《齐鲁渔业》2006,23(10):27-28
鱼类越冬期间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如防治不及时,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养殖经验,把淡水鱼类越冬期间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向大家介绍如下:1竖鳞病1.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在尾部的部分鳞片,多数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其内部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至鳞片竖起,伴有表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5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某日本锦鲤场大规模爆发竖鳞病,现将疾病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称;鳞囊内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故又称鳞立病。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  相似文献   

8.
竖鳞病病原:初步认为,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病症:患坚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症。随病情的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这样持续2-3天后死亡。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和金鱼也时有发生。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预防:l、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  相似文献   

9.
竖鳞病也叫鳞立病,是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鲤、鲫与金鱼、罗非鱼、草鱼、白鲢等鱼类。鱼体受伤及水质污浊是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在50%以上,严重者可达100%。因此,对鱼类竖鳞病必须及时进行诊断,认真加以防治。 一、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缓慢,反应迟钝,浮于水面。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立,鳞下有渗出液,用手按压渗出液会从鳞下喷出。鳞片脱落,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有积水。病鱼贫血,鳃、肝、脾、肾色变淡,鳃部表皮充血。  相似文献   

10.
鱼种放养一般都在春季进行,这时,也正是竖鳞病流行季节。它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和白鲢。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在尾部)向外张开象松球,鳞基部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液体便可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常伴有烂鳍、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  相似文献   

11.
虎嘉鱼鳞片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虎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鳞片表面结构做了观察。鳞片为圆鳞,未见辐射沟,顶区无异常结构。鳞纹呈同心圆排列,基区较稀疏。鳞纹线上有许多不规则齿状突起。未见鳞纹的“切割”现象。并对用鳞片鉴定虎嘉鱼年龄和分类指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鱼类越冬期间处于“休眠”状态,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经验,把淡水鱼类越冬期间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向大家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竖鳞病 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在尾部的部分鳞片,多数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  相似文献   

13.
无鳞的鲶类     
也许,人们会说鱼都是有鳞的,因为鱼要靠鳞来保护它们的体躯,好似人们要穿衣服一样。人的衣著,各式各样,多姿多彩,鱼的鳞片也各有不同,有圆鳞、栉鳞、硬鳞、盾鳞之分。大多数鱼确都长着各式各样的鳞,可是有些鱼类是没有鳞片的i例如淡水鱼中的鲶类,在鱼类分类学上被列为“鲶形目”。这些无鳞的鱼是怎样保护自己体躯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  相似文献   

15.
该病又称“鲤嗜子宫线虫病”。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和东北各省区流行较广。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鲤嗜子官线虫的雌虫。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成熟的雌虫体长可达10—13.5厘米,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体表分布着许多透明的疣突。雄虫则寄生于寄入的腹腔和鳔中,乳白色,体长仅为3.5—4.1毫米。幼虫寄生长在萨氏虫镖水蚤等大型剑水蚤的血腔中。鲤鱼吞食有幼虫寄生的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雌、雄虫在腹腔或鳔中成熟交配,雌虫迁移到鳞下生长发育。该虫寿命仅一年,春天雌虫钻破鳞囊,由于水的渗透压而使虫体吸水后胀破,幼虫散入水中。鲤鱼吞食有幼虫寄生的大型剑水蚤而完成其生活史。症状与危害: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而且主要危害2龄以上大鲤鱼和红鲤。其在鳞片下吸取鱼体的营养,并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长大,鳞片松散、竖起,有时导致鳞片落,周围组  相似文献   

16.
该病又称“鲤嗜子宫线虫病”。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和东北各省区流行较广。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鲤嗜子宫线虫的雌虫。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成熟的雌虫体长可达10-135厘米,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体表分布着许多透明的疣突。雄虫则寄生于寄人的腹腔和瞟中,乳白色,体长仅为35-4.l毫米。幼虫寄生在萨氏虫然水蚤等大型剑水蚤的血腔中。鲤鱼吞食有幼虫寄生的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雌、雄虫在腹腔或缓中成熟交配,雌虫迁移到鳞下生长发育。该虫寿命仅一年,春天雌虫钻破鳞囊,由于水的渗透压而使…  相似文献   

17.
条石鲷早期鳞被的形成和初生鳞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茜素红染色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早期发育阶段鳞片的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条石鲷鳞片的起始中心有3个,分别是鳃盖后缘、侧线上方和尾柄处。在水温为24~27℃的人工培育条件下,20日龄在这3个起始中心最早出现鳞片,鳃盖后缘至胸鳍基部的鳞被向上下前后扩展,胸鳍后缘的侧线上方鳞被向下和向前后扩展,尾柄处的鳞被前后扩展,头顶部的鳞被向四周扩展,到40日龄时鱼体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通过观察还发现,鳞片向下方发育的速度快于上方,上下方向的发育速度快于前后方向。向前扩展到鳃盖后暂停,向后发育到达尾柄末端,最后出现鳞片的部位是鳃盖。条石鲷鳞片为栉鳞,较细小。在鱼体的同一时期同一部位,鳞片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初生鳞鳞嵴(环片)数目与发育阶段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8.
金鱼鉴赏     
珍珠鳞金鱼属名贵金鱼品种,其身体上的鳞片粒粒如珠,似全身镶嵌了银色珍珠,十分奇特炫目。鱼的体形特征为身体短而肥,两头尖,尾柄较短,尾鳍分为短尾、长尾和宽尾,腹部短而粗圆,呈圆梭形,也称球形珍珠鳞。鳞片中含有较多的钙质,中央凸起成半球状,腹部的珍珠鳞片较大,背部及尾柄处渐小。珍珠鳞片易脱落,捕捞时应注意带水捞取,避免碰伤鱼体。1.红顶皇冠珍珠鳞该鱼体形丰满,珠鳞粒粒可数,体色银白,头顶鲜红色肉瘤,恰似银珠中镶嵌了红色宝石,显的尤为雅致、珍贵。2.十二黑皇冠珍珠鳞此鱼头尖,尾鳍舒展,腹部圆胖。珍珠鳞片粒粒饱满、整齐,集中于腹…  相似文献   

19.
鱼鳞胶及其在食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多数鱼类的皮肤上都有钙质组成的外骨骼,比较坚韧,即鳞片及其衍生物,称为鱼鳞.鱼体上的鳞片分三种:一种是板鳃鱼如鲨鱼等所特有的楯鳞;另一种是斜方型、边缘相联的硬鳞;第三种是骨鳞,这是鱼类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一种鱼鳞,在硬骨鱼类中最多,每个鳞片可分为上下两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分布于滇桂黔三省区的18种金线的体鳞覆盖程度、侧线鳞(孔)数、体鳞大小、侧线鳞与体鳞比较、体鳞辐射沟数和辐射沟的分布等七个性状作了比较研究,证明体鳞特征可作为金线肥鱼类属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文中对金线鱼类体鳞进化趋势作了补步探讨,证明作者将侧线鳞与体鳞一致的金线并入近金线属是合理的。此外,由鳞片结构证明无眼金线鱼与麦田河金线亲缘上较相近,可能由共同祖先分化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