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动物的形状像鱼 ,或名字叫鱼 ,但是它们和鱼却不是一家子 ,滥“鱼”充数。下面是一些冒牌的“鱼”。鲸鱼 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 ,外形似鱼 ,其实不是鱼。它用肺呼吸 ,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 ,可潜泳 1 0~ 45分钟。甲鱼 也叫团鱼 ,名鳖。它属脊椎动物爬行纲 ,鳖科。生活在湖河、池沼中。鳄鱼 也是属脊椎动物爬行纲 ,喜欢在水里呆着 ,休息和产蛋的时候才爬上岸来。人鱼 也叫美人鱼 ,名儒艮。它属脊椎动物哺乳纲 ,儒艮科。年产一仔 ,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 ,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 ,宛如人在水中游泳 ,故有“美人鱼”之称。…  相似文献   

2.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兽类动物,又名蓝长须鲸或剃刀鲸,英文名Blue whale。属海兽类中的鲸目,须鲸亚目,须鲸科。它外形十分似鱼,所以许多人以为它是鱼,其实不是鱼。鱼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靠鳍游泳,有脊椎骨,蓝鲸也具备这些特征,但它不像鱼那样用鳃呼吸溶于水中的氧气,而是像陆地哺乳动物那样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蓝鲸不是鱼而是海兽类。  相似文献   

3.
《齐鲁渔业》2012,(9):56-56
世界上有一些动物尽管名字叫鱼,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鱼。 鱼是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的水生脊椎动物。而下面这些叫鱼的动物,却不具备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4.
鱼是生长在水中的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和陆地上的动物一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部有一条脊椎骨,称为脊椎动物;另一类是背部没有脊椎骨的,叫做无脊椎动物。一般说来,“鱼”是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但是这样回答尚不完善。诚然,在水中生活的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虾、蟹、螺、蚌,各种浮游动物……,这些都不属于“鱼”,人们很容易把它们和鱼类区分开来。不过,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许多是背部具有脊椎骨,同时还有鱼的称呼。如:甲鱼、娃娃鱼、鲸鱼、鳄鱼……。而这些种类又不能算作“鱼”,它们和真正的鱼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5.
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 ,我国可食用的鱼类约有 2万种以上 ,可是 ,有的名叫“鱼” ,其实不是鱼 :鲍鱼不是鱼 ,而是贝类 ,在生物学分类中 ,它与海洋中的宝贝、红螺、淡水中的田螺同属螺类。鲍在世界上有1 0 0多种 ,我国北方的叫皱纹盘鲍 ,南方出产的叫杂色鲍、洋鲍等。鱿鱼不是鱼 ,是头足类软体动物。生活在海洋 40米— 80米深水处 ,以摄取小鱼、甲壳类及浮游生物为食铒。鱿鱼有趋光性 ,它怕风、怕雷、怕雨。鱿鱼是名贵海产品 ,小的 1 0 0多克 ,特大鱿重达 5 0 0 0克。鲸鱼不是鱼。尽管鲸生活在海洋中 ,它不是用鳃呼吸 ,而是用肺呼吸的。这与鱼…  相似文献   

6.
<正> 水外鱼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其实,这句话也不尽然,因为世界上确实有一种能够生活在水外的鱼。这种鱼叫肺鱼。它除了能用鳃呼吸外,还能用“肺”呼吸,并且单纯靠肺呼吸也能照常维持生命。不过,这个“肺”不是其它动物用来呼吸的肺,而是一种奇特的鱼膘。奇就奇在鱼膘的构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的鱼体被鳞片;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把一些不是鱼的水生动物,也称之为鱼,如鲍鱼、墨鱼、鲎鱼、星鱼(海星)、鲵鱼(娃娃鱼)、鳄鱼、鲸鱼等。因此,要学习养鱼知识,首先应当弄清楚鱼的科学定义。上面所提到的水生动物,按其身体有无脊椎骨这一重要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属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如鲍鱼、墨鱼(软体动物)鲎鱼(甲壳动物)、星鱼(棘皮动物)等,都是无脊椎动物;而鱼类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84,(1):43-45
鱼是生长在水中的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和陆地上的动物一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部有一条脊椎骨,称为脊椎动物;另一类是背部没有脊椎骨的,叫做无脊椎动物。一般说来,“鱼”是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但是这样回答尚不完善。诚然,在水中生活的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虾、蟹、螺、蚌,各种浮游动物……,这些都不属于“鱼”,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念认为,鱼鳖互为敌害,不可同池共养。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鱼鳖混养(以鱼为主混养鳖)和鳖鱼混养(以鳖为主混养鱼)不仅可行,且有共栖之利。首先,它们共栖可提高水中溶氧和热量,鳖是以肺呼吸为主的动物,其呼吸和摄食不停地在水体中上下运动,从而打破了水体的溶氧分界层,使水体的表层和底层的溶氧和水温得到了交流减少了晴天中午前后水体表层氧气过于饱和而逸走的损失,弥补了水体深层的“氧债””。这样既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又可增加水中的热量。其次,它们共栖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鳖生活在水体底层,促使沉积在池底的有机  相似文献   

10.
<正>A池塘高效增氧技术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  相似文献   

11.
海獭     
《齐鲁渔业》2012,(6):56-56
与鲸、海象、海豹等身体硕大的海洋哺乳动物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小个子了。海獭属于鼬科动物,跟陆地上的黄鼠狼是亲戚,但它们比黄鼠狼大多了。成年海獭体长1.3-1.5m,体重在30-45kg左右。为了在水中生活,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壳,滚圆的躯体。最突出的变化是后肢,长且宽扁,趾间有蹼,像鳍。在游泳时,它们用后肢交替地扒水,产生向前的力。尾巴很长,约占身体的四分之一,游泳时可以当舵用。  相似文献   

12.
鱼生活在水中,这种生活在水中的客观条件决定了鱼的生活以及行为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水中影响鱼类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氧气,大多数的鱼靠过滤水中的氧气呼吸,水中溶解氧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繁殖。如果减少水的含氧量,并阻止其获得氧气,鱼就会窒息而死。但反之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帮助鱼获得氧气,鱼就会很容易生病,所以池塘水中的含氧量对鱼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盘良  吴伟强 《内陆水产》2007,32(10):21-22
中华鳖又名甲鱼、团鱼、脚鱼,生活在水中的两栖爬行动物,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池塘和水库的泥河中,用肺呼吸,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及"掘洞"、"攀登围墙"的特性。以动物性饵  相似文献   

14.
赵亚龙  曹蕾  王艳茹 《河北渔业》2003,(4):18-18,46
<正> 众所周知,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由于它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鱼类具备一些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是鱼类一些生理活动的基础。 1 茂氏细胞(Mauthner cell) 茂氏细胞是硬骨鱼类延脑内一对大神经元,细胞体有许多突触小体。大多数属于第8对脑神经(听神经),听神经收集外界环境声波振动刺激迅速传到鱼的尾部肌肉产生快速运动,出现惊吓  相似文献   

15.
朱晓平 《齐鲁渔业》2010,(12):39-40
<正>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如果水质状况不良,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浪费饵料,重则使鱼的抗病力降低,导致鱼类发病,如果不及时调控,严重的还会导致泛池死鱼。所以说"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具体做法是:1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调节好池水深度具体要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4,(2):42-44
<正>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17.
甲鱼又称:鳖。南方也叫“水鱼”、“团鱼”等。人工养殖甲鱼在我国只有十多年时间,但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饲养经验。 甲鱼喜食鱼、虾、螺蛳、昆虫、动物内脏及动物尸体。在这些食物缺乏时,也吃瓜果和粮食。其生长速度缓慢。一般4-5年体重才能达到500—600g。 甲鱼在水中生活,常潜伏在水底泥沙中,有时也爬到陆上活动,能挖洞爬墙,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海豚的报道很多.世界各国的海洋生物学家都加强了对海豚的研究利用.海豚可以作很多高难动作,还很通人性,能帮助人们救援、深海探索、排雷等,人们还发现它具有许多奇妙的功能.海豚的生理构造有许多奥秘,比如它游泳的超高速度等令人赞美不已.海豚是一种什么动物呢? 海豚属鲸目,是大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祖先生活在大陆上,由于大陆的变迁而被迫进入水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型呈纺锤型,前肢退化为鳍肢,后肢仅在体内留下一点点痕迹.鲸目分须鲸和齿鲸两个亚目,须鲸亚目的特征是有两个喷气孔,口中有须无齿,体型较大,通常就称为“鲸”.齿鲸亚目只有一个喷气孔,口中有齿无须,体型较小,这就称为海豚.在海面上,可以根据呼吸喷出的水柱来判断是鲸是豚.海豚种类繁多,分布在海洋和江河里.还有淡水海豚,我国独有的白  相似文献   

19.
<正> 铰猾鱼 陆地上,被认为最狡猾的动物是狐狸,而淡水里被认为最狡猾的动物是“齐赫利德”鱼。这种鱼生活在非洲和美洲热带的大水域里。科学家对它们进行考察时发现,非洲马拉维湖里的“齐赫科  相似文献   

20.
周祖波 《科学养鱼》2007,(10):21-21
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象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如果水质状况不良,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浪费饵料,重则使鱼的抗病力降低,导致鱼类发病,如果不及时调控,严重的还会导致泛池死鱼。所以说"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