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3年6-8月在鄱阳湖区的鄱阳、都昌以及余干县(瑞洪镇)水域,对1683尾克氏原螯虾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在采集的样本中,最大体长11.2cm,最大体重64.6g;最小体长4.4cm,最小体重3.6g。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关系为式为W(综合)=0.020 L3.291(r=0.9460,n=1683)、W♂=0.013 L3.516(r=0.9482,n=762)、W♀=0.025 L3.158(r=0.9600,n=921),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克氏原螯虾肥满度(k)平均为3.71%,雌虾肥满度平均为3.89%,雄虾肥满度平均为3.53%.雌虾的肥满席大于雄虾;在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捕捞季节,其捕捞规格以7.5-8.9cm为主,占55.85%。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等生长性能指标,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为依据,比较"太湖1号"F1及F2代与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饲料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太湖1号"F1<日本沼虾<"太湖1号"F2,其中F1和F2差异显著(P<0.05)。平均规格及上市成虾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太湖1号"F1>"太湖1号"F2>日本沼虾,其中F1代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太湖1号"的肥满度与日本沼虾差异不明显。9—10月吃食旺盛季节,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体质量与体长均高于日本沼虾,其中,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体质量与体长的瞬时增长率优势不明显。9—10月份"太湖1号"F1养殖池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显著低于F2和日本沼虾池,而溶解氧与pH值的差异不大。养殖效益分析表明,尽管杂交青虾的增产优势不明显,但因其规格大,销售价格高,其产值与净利润仍高于日本沼虾,且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的养殖性能显著优于日本沼虾,但F2代的生长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4年5-7月对白洋淀的日本沼虾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采样期间日本沼虾的性比变化在0.58~3.33之间,平均性比为1.48,抱卵率变化区间30.00%~55.56%,平均44.54%。主要繁殖期有三个繁殖高峰:5月23-5月30日,6月14日-6月23日,7月5日-7月15日,繁育群体组成,体长大于45mm的抱卵虾依次降低。体长与怀卵量成正比关系:y=7.574 2x2+222.57x(R2=0.814 7)。体长45mm以上的抱卵虾,抱卵数1 100~4 000粒;体长45mm以下的抱卵虾,抱卵数500~1 500粒。  相似文献   

4.
1 青虾简介 1.1 青虾的特征 青虾,又名河虾、柴虾、沼虾、大头虾、大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英文名freshwater shrimp,由于体形如竹节而半透明,体色青蓝并伴有棕绿色斑纹,故名青虾.青虾隶属于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青虾属于淡水虾类,仅产于我国和日本,是我国淡水虾类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一般雄体可长到6.5~8cm,雌体长4~6 cm.青虾通常一年繁殖2次,第一次在4~5月份,称"春虾";第二次7~8月份,称"秋虾".其主要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5.
武湖日本沼虾的合理捕捞规格为体长4cm和体重1.4g以上;合理捕捞时期为4~6月和9~12月共约200d;禁捕期为7~8月;休渔期为1~4月上旬;合理开捕时间为4月中旬;合理捕捞强度4~6月底为1,9~12月为0.5;合理捕捞渔具为虾笼和地笼。同时为保证日本沼虾资源的持续利用,须在4~6月对日本沼虾资源进行自然或人工增殖。  相似文献   

6.
2018年6~10月在鄱阳湖湖区鄱阳、都昌、瑞洪及星子水域对397尾鲫鱼、575尾鲤鱼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在采集的样本中,鲫鱼最大体长25.5 cm,最大体重651 g;鲫鱼最小体长6.9 cm,最小体重12 g。鲤鱼最大体长为87 cm,最大体重18500 g;最小体长11.5 cm,最小体重31g。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湖区鲤、鲫鱼体长体重关系为式为W_(鲤鱼)=2E-0.5L~(3.0445)(r=0.9951,n=575)、W_(鲫鱼)=2E-0.5L~(3.0383)(r=0.9939,n=397);在鄱阳湖湖区鱼类捕捞季节,鲤鱼、鲫鱼其捕捞规格分别以10~59.9 cm、10~14.9 cm为主,分别占70.25%和63.98%。  相似文献   

7.
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地下涌泉水(7~18℃)流水池塘中,采用全人工饲料投喂养殖哲罗鱼Hucho taimen进行生长性能研究。经2年养殖,鱼的平均体质量达508g,平均体长(L_B)达36cm,成活率57.6%;特定增长率、日增率和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水温回落而下降;体长与全长(L_T)的关系式为L_T=1.0856L_B+0.5097(R~2=0.997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0139L~(2.9423)(R~2=0.9931);体质量变异系数13%~46%,体长变异系数2%~16%;肥满度0.85~1.35。  相似文献   

8.
青虾学名为日本沼虾,广泛分布于湖泊、水库、河流、山溪及池塘中。因其肉味鲜美、茗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年由于人们的酷渔滥捕,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自然资源日渐萎缩,捕捞上市的虾60%达不到上市规格,只能低价处理,经济效益差。为此,近年来我们利用湖泊附近的池塘放养捕捞中小规格青虾(体长在2-3cm),在秋季短期内养成商品虾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l养殖时间的选择时间太早,一则青虾捕捞量少,虾苗来源少,价格高,二来水温高,即使是经过短途运输也会影响青虾的成活率,时间太迟,养…  相似文献   

9.
青虾(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属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江西省主要分布区为鄱阳湖水域。本研究是建立在对鄱阳湖青虾资源调查,不同水域青虾生长对比试验,青虾多种养殖技术模式对比试验及其它相关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青虾养殖技术和产量的提高,使青虾资源得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养殖方式、产量指标和商品规格1.产量指标与商品规格:亩产青虾115kg以上,体长4cm以上达50%以上。2.养殖方式:池塘主养二、池塘条件1.水面和水深:面积2亩~5亩,水深1.…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对江段瓦氏雅罗鱼2只船渔获物234尾进行渔业生物学研究。捕捞群体平均体长16.6 cm(15~29.5 cm),平均体重151.4 g(50~300 g),年龄由1~ ~5~ 龄组成,2~ 占36%;绝对生殖力为8050~12448粒/g,平均为3700粒/g;相对生殖力9. 04~100.6粒/g,平均为34.3粒/g;肥满度系数雌性为0.9436~2.0547%,平均为1.999%。雄性为1.4577~2.054%,平均为1.6262%。捕捞数量2005年春汛6.75 t。嫩江中游讷河江段瓦氏雅罗鱼资源呈现小型化、低龄化趋势;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亟待采取限定捕捞规格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日本沼虾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杂交F1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太湖群体和鄱阳湖群体完全双列杂交F1代4个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太湖♀×鄱阳湖♂(TP)的F1代体长、体重的增加量最大,生长速度最快,显著大于鄱阳湖♀×太湖♂(PT)及自繁F1代,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P<0.05);PT组合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随月...  相似文献   

12.
澧水下游水系黄鳝感染鳗鲡独孤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澧水下游水系的黄鳝对鳗鲡独孤吸虫的总感染率为46 7%,感染强度为3 14(1~11)。体长24cm以下的黄鳝未检出该种吸虫;体长29 1cm以上的黄鳝均有较高的感染率(50%以上),且差异不大,其感染强度亦无显著性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3~5mm的虫体组成,在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 377。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对黄鳝肥满度有一定影响,使黄鳝肥满度系数平均下降9 8%。  相似文献   

13.
近10余年来由于市场紧俏,鄱阳湖区内的虾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导致其种群结构受到破坏,优势种群日本沼虾(Microbrachiumnipponense)的种质质量已开始下降,其抱卵虾个体减小,成熟期提前.为了恢复鄱阳湖青虾的品种及经济优势,也为了更好地发挥鄱阳湖区的水面资源优势,我们对鄱阳湖青虾进行了良种选育,成功地获得了第6代,在池塘主养获得丰收后,我们于2004年在都昌县南丰湖进行了大湖套养青虾的生产试验,以期摸索出青虾大湖套养的新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生殖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10日~10月20日,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nhynchas keta)生殖群体随机取样81尾,对其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生殖群体结构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4年度的溯河生殖群体主要由2+~4+龄个体组成,其中3+龄占数量优势(72.0%),体叉长平均为62.6±5.24cm,其中60~65cm体叉长占数量优势(38.3%);体重平均为2.95±1.92kg,其中以2~3kg体重占数量优势(55.6%);绝对生殖力平均为2868.7±859粒;相对生殖力平均为0.8328±0.25粒/g;性成熟系数♀群为12.04~25.00%,♂群为2.64~4.47%;肥满度♀群平均为1.1149±0.12%,♂群为1.0843±0.10%。2004年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种群数量为2.5×104尾,生殖群体数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沼虾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区不同水域的沼虾有8种以上,其中日本沼虾为优势种,可占65%-95%,九江沼虾占1%-10%,贪食沼虾5%-35%,韩氏沼虾为1%-5%,江西沼虾占2%-8%,春沼虾占0.5%-l.0%,粗糙沼虾占0.1%-0.8%,安徽沼虾占1%-2%。日本沼虾在各水体中出现频率为100%,贪食沼虾为8%-55%,九江沼虾则在南湖水域有较为集中分布,出现频率为17%-28%,其它种为0.5%-2%;比较了各采样时间内日本沼虾的平均体长分布和近年捕捞产量的变化,并对其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类之一,与我国常见的淡水青虾(日本沼虾)同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其雄虾最大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600克,雌虾体长25厘米,体重200克。由于该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食性广泛、生产周期短以及口味好、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部湾渔港采样及海上调查生物学测定与数据分析,研究了北部湾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春季生物学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结果显示,2008~2018年春季,多齿蛇鲻个体呈小型化趋势,各年度平均体长范围为15.8~16.9 cm,平均体质量范围为48.8~77.5 g,2018年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6.5%和34.5%。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中的异速生长参数b的范围为3.03~3.42,表明春季群体主要呈正异速生长状态(b>3)。性成熟体长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存在性成熟提前的现象,雌性群体50%性成熟体长从2008年(19.0cm)至2018年(16.6cm)整体呈减小趋势,10年间减小比例为12.6%,其中,2011~2015年海上采样的样品对比显示,50%性成熟体长减小比例为3.8%。2008~2018年北部湾多齿蛇鲻的肥满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均值变化范围为1.09~1.29,渔港采样样品和海上采样样品的肥满度年际变化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通江水道短颌鲚生长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季节性淡水湖泊,鱼类资源丰富,但湖区水深较浅、换水周期短,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水面差异大,致使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差,鱼类资源安全风险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工程建设同时也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水质水量和渔业资源等诸多方面,科学高效的评估将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鄱阳湖通江水道屏峰段逐月随机抽样测定定置网采集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每月在湖口江段整船次或整网次随机采集渔获物,共获得短颌鲚样本1 403尾、18.8 kg,测定其体长和体重数据,运用Fi SAT II软件对短颌鲚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通江水道短颌鲚体长范围为5.6~32.5 cm,平均体长14.3 cm;体重范围为0.6~125.5 g,平均体重13.4 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003L3.022(R=0.985,P<0.05,n=140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得出鄱阳湖短颌鲚渐近体长L∞=34.65 cm,生长系数k=0.390,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0.359;其拐点体重为38.6 g,拐点体长为22.8 cm,平均丰满度为0.32;总死亡系数Z=1.20,自然死亡系数M=0.75,捕捞死亡系数F=0.45,开发率E=0.37。  相似文献   

19.
铜仁锦江日本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贵州铜仁锦江河段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46尾(雌雄各50%),对其体长、头胸甲长、胸高、胸宽、尾长、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和体重等16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体重与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群体的3个性状、雌性群体的1个性状、雄性群体的2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影响雄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头胸甲长和头胸甲高,影响雌性群体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长,建立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也显著不同,Y=-3.368+0.114X2-0.009X4+0.172X11,Y♀=-1.921+0.086X2,Y♂=-3.178+0.120X3+0.243X5(Y为体重,X2为体长,X3为头胸甲长,X4为头胸甲宽,X5为头胸甲高,X11尾肢宽外);逐步回归法分析为日本沼虾的选种和育种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与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淀山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别选择两个群体体长5 cm以上、附肢完整的个体,对其身体各部分进行称量测定后,取腹部肌肉用于营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野生日本沼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51.0±1.13)%]显著高于养殖群体[(42.95±4.76)%](P0.05);野生和养殖群体每100 g新鲜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18.5 g,水分分别为78.83、79.82 g,粗脂肪分别为0.9、0.1 g,粗灰分均为1.1 g,碳水化合物均为0.4 g;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8.688%、76.114%,其中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37.642%、33.689%,鲜味氨基酸分别为32.228%、32.305%;两个群体均含有丰富的钠、铜、镁、锌、铁、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野生群体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1)。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淀山湖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肌肉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野生群体优于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