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麟 《中国种业》2016,(9):63-65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3.
西秀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宣薯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3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和威芋5号表现都较好,单产分别达2598.15kg/667m~2和2593.22kg/667m~2,比对照宣薯2号增产1.41%和1.21%,商品薯产量则比对照增产12.16%和3.06%,增产明显,适宜在西秀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贵州高海拔地区不同春马铃薯品种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威宁县是典型的高海拔马铃薯种植区,为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植株形态、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马铃薯品种中,以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2 086.5 kg/hm2,其他品种丽薯7号、wy 08-002和威芋5号属于“高产”品种,丽薯8号、白粉果、威芋6号和宣薯2号类属于“中产”品种,而威芋3号和丽薯6号则类属于“低产”品种;宣薯2号、丽薯8号和wy 08-002病情指数较低,均属于“高抗”品种,丽薯6号、丽薯7号、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6号属于“中抗”品种,而威芋3号和白粉果则属于“低抗”品种;此外,与常规品种威芋3号相比,其他引进品种的氮、磷、钾、淀粉含量以及收获后的土壤肥力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升.综合来看,青薯9号、威芋5号、丽薯7号、宣薯2号和wy 08-002表现较好,可在贵州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七星关区马铃薯大田生产品种选择提供指导,以威芋5号、青薯9号、宣薯2号、丽薯6号这4个脱毒马铃薯为材料,在玉米间作模式下进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中,威芋5号产量最高、品质也好,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植株生物学性状优,商品薯率高,适合七星关区大田生产,青薯9号综合表现较好,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6.0万、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单株主茎数呈增高趋势、主茎粗呈下降趋势。不同密度对马铃薯单株薯块数、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而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9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达到7.7个,单株产量0.98 kg。  相似文献   

7.
在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模式下开展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对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宣薯2号产量的影响试验,旨在为遵义县提出高效益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中晚熟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及结薯特性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对生育期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与氮磷钾用量成正比,单株结薯数与单薯重成反比关系;但施肥过量产量不再提高反而降低。N、P_2O_5、K_2O纯养分施用配方为8.75kg/667m~2、4.83kg/667m~2、17.5kg/667m~2,产量高达1893.4 kg/667m~2,套种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甘肃早熟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9)
为鉴定评价适宜甘肃种植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从全国引进29份马铃薯种质材料,对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宣薯5号、莱柯1号、延薯10号、Ba 39、L 0529-2及延薯9号等6份材料较对照克新2号增产,其余材料均减产;延薯7号和青2014-6为抗病性较佳的材料;宣薯5号、L 08103-6、中薯10号、延薯7号及青2014-6等5份材料结实性较好;宣薯5号、延薯7、9、10号、中薯10号、莱柯1号、青2014-6、L 0529-2、L 08103-6、Ba 39及Ba 66等11份材料可以作为早熟育种的亲本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于河西地区种植的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满足马铃薯加工企业及种植户需求,笔者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开展田间比较试验,生长期调查各参试品种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陇薯9’号和‘青薯10号’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陇薯9号’平均单株结薯数5.7个,单株产量1308.5 g,商品薯率93.9%;‘青薯10号’平均单株结薯数5.4个,单株产量1278.7 g,商品薯率92.5%。在园艺村和花寨村2个试验区,陇薯9号产量分别达到66919.2 kg/hm2和 70555.6 kg/hm2,淀粉含量分别为18.89%和19.17%;‘青薯10号’分别达到62626.3 kg/hm2和62676.8 kg/hm2,淀粉含量分别为19.12%和18.80%。试验初步筛选出‘陇薯9号’和‘青薯10号’可作为河西沿山冷凉灌区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性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性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地膜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地膜覆盖马铃薯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商品薯率及防除杂草效果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
裴国平 《中国种业》2017,(10):50-5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单株产量、单株薯数、商品薯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覆膜和全施基肥能提高天薯11号的单株产量、单株薯数、商品薯率及产量,在密度为5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可作为天薯11号的适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贡市马铃薯生产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的现状,为促进马铃薯扩面增产,满足马铃薯生产淡季鲜食马铃薯市场迫切需求,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以从省内外各育种单位引进的费乌瑞它、宣薯 2 号等 10 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 3 年在贡井区五宝镇、荣县鼎新镇、沿滩区富全镇、富顺县龙万乡 4 个试验点开展秋播和冬播马铃薯品种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希森 6 号、希森 3 号、宣薯 2 号秋冬播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商品率高,增产增收显著,是现有马铃薯主推品种中适宜自贡地区气候条件下推行秋冬马铃薯种植模式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万州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从四川、重庆、湖北恩施州等地的农科院引进10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试验,对品种物候期、生物性状、晚疫病抗性、块茎结薯习性及产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4号、鄂薯16号的丰产性较好且抗病性强尤其是晚疫病抗性强,可进行大面积示范;丽薯6号、合23M-2的产量较高,但中度感晚疫病,推广应用时要注重晚疫病防控;渝薯3号和渝薯6号产量、抗病性等表现较优但有空心等生理缺陷,可续试,其余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渝马铃薯3号原原种的不同种薯大小对其植株性状和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原种薯大小对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的主要性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有明显影响,表现出随原原种薯大小的增大,其株高、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增加,单株薯重提高;而商品薯数量占比和商品薯重量占比与原原种薯大小无关。本研究表明,渝马铃薯3号原种生产应选择5g及以上的原原种作种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原种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不同海拔高度适宜推广应用的马铃薯品种,指导大面积生产,2015年开展了5个马铃薯品种不同海拔种植产量与经济性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宣薯5号、青薯9号、威芋3号、威芋5号等4个品种,在习水县不同海拔区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82-106d。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生育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逐渐延长趋势。在海拔560m(同民)、1040m(良村)、1350m(仙源)地区种植,产量均比本地白花洋芋(CK)显著增产,增幅在24.98%~31.20%之间。海拔560m时,威芋5号为最适宜品种;海拔1040m时,宣薯5号为最适宜品种;海拔1350m时,威芋3号、威芋5号为较适宜品种。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宣薯5号达6.9个,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最高的均是青薯9号,分别为达0.32 kg、82.16%。综上所述,威芋5号、宣薯5号、威芋3号等3个品种均适宜习水县海拔560m~1350m左右地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七星关区中低海拔地区种植早熟马铃薯的可行性,在海拔1030m的生机镇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12月上旬播种,荷兰15、藤育1号产量在1100kg/667m~2左右,成熟较早,在4月中旬即可收获,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威芋5号、丽薯6号产量较高,产量为2300~2500 kg/667m~2,5月下旬成熟,可适当发展。宣薯2号出苗快、早,但出现僵苗现象,其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筛选各生态区域适宜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新品种意义重大。因此,2015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定西以陇薯3号为对照,引进了18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适宜马铃薯主粮化品种的筛选试验,通过对各个品种(系)的生物学性状和品质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了适宜主粮化的7个新品种陇薯14号、陇薯11号、陇薯10号、陇薯9号、陇薯7号、青薯9号、中薯19号和2个品系L0527-2、LY08104-12,宜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主粮化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凉山州引进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而马铃薯生产中施用的复合肥品牌"多乱杂",为筛选出该品种适宜的复合肥种类,以青薯9号原种为供试品种,选用生产中常见的5种复合肥,研究其对青薯9号农艺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相同数量的5种复合肥后,"偷着乐"复合肥处理马铃薯单株块茎重、商品薯率、产量和扣除肥料投入后的产值最高,其中,产量和产值较第2位的"嘉施利"复合肥处理分别高5. 98%和9. 25%。从增产增收的角度分析,在种植青薯9号时推荐使用"偷着乐"复合肥。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原料薯的需求日益增加。鉴于延庆区种植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单一,我们于2016年引进了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并进行比较,筛选出了中薯11号。中薯11号具有抗病、早熟、高产等诸多优点,比目前延庆区加工型马铃薯主栽品种大西洋增产效果极显著,可以继续在生产中试验种植。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