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玉1号是贵州省大宇种业责任有限公司于2003年用自选系7713作母本、17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单交种。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于2005年12月引进该品种并按程序组织参加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表现优异。2007年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3号。  相似文献   

2.
杂交玉米新品种丰茂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茂2号是贵州省贵阳丰茂农业科技中心于2002年用6259×599—141作母本,自交系123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三交种”。2004年初由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按程序组织参加了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表现出优良品种特征特性,于2007年10月30日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1号。  相似文献   

3.
和盛  林玉华  关全 《种子》2008,27(3):98-99
丰茂2号是贵州省贵阳丰茂农业科技中心于2002年用6259×599-141作母本,自交系123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三交种".2004年初由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参加了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表现出优良品种特征特性,于2007年10月30日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1号.  相似文献   

4.
李萍  段修安  刘峰 《种子科技》2023,(19):1-4+16
文章根据云南高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新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中低海拔组)在保山市施甸县试点的试验结果,对参试的12个玉米品种(含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康050、高康999、高康201等10个品种综合性好、高产稳产,建议扩大展示、示范。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块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步伐,通过对10个玉米新品种的区域试验,鉴定各参试玉米杂交种在套种条件下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区域适应性,为品种审定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018~2021年辽宁省玉米品种(东裕)联合体晚熟区域试验资料,近几年晚熟参试品种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减少趋势,除特殊年份外,晚熟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平均水平略呈上升趋势;通过区域试验能够评价、筛选出一些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产量数据结合农艺性状、抗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报告结果,初步分析认为,目前辽宁晚熟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依然是高产、高抗、优质。提出如下建议:⑴加强晚熟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研究;⑵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加大选择压力,加强抗逆性筛选;⑶注重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⑷开展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是反映参试品种特征特性及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情况的真实结果,但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影响试验准确性因素。本文通过对文山州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做好杂交籼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切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新品种试验可以客观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明确新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区域,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道真县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熟期适宜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2006年根据遵义市种子站的安排进行了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共9个:达玉一号,遵玉3号(ck),三千一号,涿单2000,富友2号,金农728,绿单2号,渝单1  相似文献   

9.
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裕玉207、遵玉6号、黔单21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当地主推品种渝单7号,且综合性状好,可在道真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准确掌握2009年镇平县引进的玉米新品种的综合性状,进一步鉴定玉米新品种在我县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县合理利用玉米新品种、品种布局及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设立此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均为近年来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共12个,  相似文献   

11.
常化营 《种业导刊》2013,(10):10-12
玉米品种生产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的桥梁,各项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评价各参试品种的优劣.生产试验应做到数据准确无误,为品种评审提供可靠数据,最终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2.
观察我国杂交玉米品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地区[以下简称刚果(金)]的生育期、丰产性和适应性,以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在当地示范推广的当家玉米品种。参照2014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执行,采用国内玉米常规种植方法。参试的我国杂交玉米品种产量均高于当地的对照品种,适应性较好。刚果(金)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玉米,我国杂交玉米品种引种到刚果(金)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全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陆续筛选出一大批优良新品种,为我国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新品种合理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全国玉米新品种育种攻关单位试验协作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张爱萍  张小伟 《种子》2020,(2):134-136,F0003
ZF 2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用Z-1作母本,FRH-13作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2016—2017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8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新审玉2018年18号,适宜新疆北部春播区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5.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龙育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育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自交系T23为母本、自交系T 160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六区预备试验,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六区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六区生产试验.2013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早熟品种,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具有籽粒脱水快、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新玉18号(原品系代号35—15)是农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自选高代品系H32为母本、D48为父本进行杂交选配的组合,属中晚熟品种。1996年在生产上进行了少量的试种,1999年进行品比试验,2002-200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播玉米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播玉米生产试验,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显丰 1136(原代号金北 136)系甘肃金西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 JBZ14-37 为母本、4CV-87 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玉米品种。2019-2021 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210030)。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活秆成熟,适应性广,生物产量高,籽粒后期脱水速度快,商品品质好;抗倒伏、抗病性强,较耐瘠薄,抗旱耐涝,是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首选品种之一。2022 年以来显丰 1136 作为主推玉米品种在甘肃陇东地区、河西地区及宁夏、内蒙古等周边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地区复杂生态环境成功选育的集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为进一步探讨该品种的增产潜力.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总结提出了一套适于贵州高海拔山区推广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高产栽培技术.供大面积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引进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比较,鉴定其在临汾市自然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工作人员在2014年选取了13个品种进行了玉米新品种综合比较试验,最终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为今后推广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昌金  张家卫 《种子》2001,(4):48-48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种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进入市场服务农业生产的科学方法。能使育种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 0 0 0年 ,我州承担了全省玉米新品种区试工作 ,通过区试 ,为实现杂交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寻找可用于生产的高产优质玉米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S992 :贵州省南方玉米育种中心供种 ;川单 15 :四川农业大学供种 ;97- 12 9:遵义市农科所供种 ;户单 96 1:陕西户县粟龙绿色种业公司供种 ;黔 2 6 0 9: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供种 ;遵玉 3号 :遵义市种子公司供种 ;遵 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