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在田间应用的诱捕效率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有望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测报。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田间诱捕效果的影响,2018年7月-9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和原阳县的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田,利用蛾类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比较了块状食诱剂对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分别与2种诱捕器结合,在4种作物田对棉铃虫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诱捕作用;蛾类诱捕器诱集到的棉铃虫成虫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1.2~6.5倍。因此,蛾类诱捕器与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结合使用可以更有效诱捕田间棉铃虫成虫。  相似文献   

3.
在陆地种植的番茄的结果期,使用船型粘胶诱捕器配合13种性引诱剂诱芯进行番茄潜叶蛾诱捕试验,筛选最佳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效果最佳诱芯。试验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约0.8~1.2 m处,诱蛾效果最好;配合船型诱捕器的13种不同诱芯对番茄潜叶蛾均有一定诱集效果;以TA20188C诱芯为对照,TA20207D1、TA20207D2两个诱芯综合诱集效果较佳,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126.00头、114.00头,诱捕器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2 167.00头、1 804.33头;TA2021885E和作为对照的TA20188C在试验中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87.33头、84.33头,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1 606.67头、1 593.67头。综合分析,在番茄结果期,在离地面约0.8~1.2 m处悬挂船型诱捕器配合TA20207D1、TA20207D2、TA2021885E、TA20188C 4种番茄潜叶蛾性诱芯在田间中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较好,建议在番茄潜叶蛾的监测和防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1997年在南疆棉区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的诱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伽师县2乡和铁日木乡两地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捕器的18.6倍和11.9倍。经统计分析 ,诱蛾量随季节推移有下降趋势。根据笼罩诱蛾效果及其相对稳定性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用笼罩诱捕器取代水盆诱捕器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不同类型性诱捕器及糖醋液诱捕器不同设置高度对豆野螟成虫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性诱捕器、桶形性诱捕器和糖醋液诱捕器对豆野螟成虫的诱捕效果与设置高度有关,均以悬挂于距地面1.5m处的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佳,2.0m处次之,1.0m和0.5m处的诱蛾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 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 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 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 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 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 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 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 使用水盆式诱捕器, 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飞蛾通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在玉米拔节期时诱蛾量无显著差异,抽雄后2.2 m处理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器排列间距30 m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20 m和25 m的,但3个间距处理间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性诱监测发现,2020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搭配BLB性诱芯具有最佳诱捕效果,田间最优悬挂高度应高于玉米植株,诱捕器田间设置间距以30 m为宜。性诱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并可作为害虫防治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粘胶)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对小菜蛾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中以干式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为理想,显著高于水盆型诱捕器,极显著高于黄板+性诱芯,而单纯使用黄板诱杀小菜蛾几乎无效。在小菜蛾综合治理工作中可推广使用干式诱捕器和水盆型诱捕器诱杀雄蛾,并可用于小菜蛾的测报。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以每667m2设置4个诱捕器,并沿蔬菜种植行呈直线排列诱蛾量最多,22d内共诱得雄蛾453头,诱捕器数量每667m2设置5、6个的效果与4个的诱蛾量差别不大,但都高于设置3个诱捕器.通过性诱成虫,田间落卵量明显少于常规化防区50%以上.并讨论了小菜蛾性诱捕器在田间的设置与诱蛾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控制效果及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性诱剂连续诱捕,能降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数量;诱捕器接虫袋内放置敌敌畏、水+机油、水+洗衣粉对诱蛾效果无不良影响,放置敌敌畏的诱蛾效果最好;2d清理1次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明显好于5d、10d清理1次的,在发蛾高峰期,以2d清理1次诱捕器为宜,不是高峰期可以5d清理1次.  相似文献   

11.
影响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田间诱捕效率的几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影响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诱捕器诱捕效率的几种因子,结果表明,中捷四方性诱剂诱捕效率显著高于另一型号.3种诱捕器在诱捕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船型诱捕器具有较高的监测效率.诱捕器诱捕半径以20~25m为最佳诱捕范围,与15m和30m的差异显著.地面植被覆盖程度对诱捕器诱捕效率有明显影响,且诱捕器在林冠层相对开放、同时无低矮灌木层条件下,易于发挥其诱捕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秋季在天津地区大葱田,进行了不同性信息素产品诱捕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塑料毛细管型诱芯(1~3号)和2种硅橡胶塞型诱芯(4、5号)对甜菜夜蛾成虫均具有灵敏、高效和持效期长的特点。放置诱捕器42d时各处理平均诱蛾量(头.器-1.2d-1):5号为92.13头,优于其他4种产品,与1号(45.27头)相比差异显著。53d时各处理总诱蛾量1007.3~2138.3头.器-1,最高和最低诱蛾量相差2.12倍。不同产品的性价比3号最高为15.41,其次为4、5号,分别为12.45、7.76,2号和1号较低,分别为4.97和3.78。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性诱剂和诱盆设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及其设置高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捕器的口径大小以24cm为佳,绿色水盆的诱蛾量比其他颜色的要大;在越冬代诱捕中,诱盆的高度在20cm左右效果较好;性诱剂离水面的高度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有一定影响,其高度在0.5~1.0cm的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4种不同诱杀剂?4种诱捕器及9种常见组合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防治效果, 为橘小实蝇田间防控优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诱杀剂聪绿处理区成虫总数和果实受害率最低, 成本低廉, 可用于桃园橘小实蝇防控?迷饵?诱尔和康碧可显著降低橘小实蝇发生数量, 可根据发生区实际情况选择或改进使用?4种诱杀剂对雌性比的影响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2)甲基丁香酚油剂与诱捕器组合中, 推荐常规诱捕器和新蛾类通用诱捕器分别用于监测和防治工作, 不建议采用迷你型实蝇诱捕器+矿泉水瓶或新型飞蛾诱捕器进行监测和防治?3)常规诱捕器+甲基丁香酚油剂?专用诱捕器+食物诱杀颗粒剂?黄板2和黄球4种组合分别在各自类组中表现较好, 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苹果园设置4种不同组分的糖醋液(Ⅰ 红糖∶食用醋〖DK1〗∶酒〖DK1〗∶水=2〖DK1〗∶3〖DK1〗∶1〖DK1〗∶11,Ⅱ 白砂糖〖DK1〗∶食用醋〖DK1〗∶酒〖DK1〗∶水=2〖DK1〗∶3〖DK1〗∶1〖DK1〗∶11,Ⅲ 红糖〖DK1〗∶乙酸〖DK1〗∶水=2〖DK1〗∶1〖DK1〗∶11,Ⅳ 白砂糖〖DK1〗∶乙酸〖DK1〗∶水=2〖DK1〗∶1〖DK1〗∶11),比较其对香梨优斑螟等果树害虫的诱捕效果,及对天敌草蛉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糖醋液中添加酒的组分(Ⅰ和Ⅱ)对香梨优斑螟的诱杀效果好,与不添加酒成分的效果差异极显著;对草蛉的诱杀也存在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糖醋液中不同的糖(Ⅰ和Ⅲ,Ⅱ和Ⅳ)对于香梨优斑螟、苹果蠹蛾、其他蛾类及草蛉的诱杀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发现诱杀的不同种类昆虫数量上存在补性,认为在诱捕器附近可能存在种间排挤效应。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应用性信息素诱捕甘蓝斜纹夜蛾及田间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应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对秋甘蓝斜纹夜蛾开展了大面积诱杀试验,并就配套应用技术及其田间控害效果进行了评估。性信息素防治区内,在外围、中围和内围以及上风口、下风口等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单瓶诱集量差异明显,上风口的诱集量大于下风口,且增加幅度从外围往中心依次递减;在不同点位上的斜纹夜蛾雄成虫的诱集量差异跟田间虫口发生量呈正相关,虫口密度越大,外围成虫诱集量比中内围的增幅也越大。性信息素防治区在减少药剂防治2次的情况下,斜纹夜蛾落卵量比化防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减少27.5%和65.3%,田间累计幼虫发生量分别下降70.9%和94.3%。本试验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捕能有效控制甘蓝斜纹夜蛾的危害,可为蔬菜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不同诱捕器和不同波段LED灯对美国白蛾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霞  邓建宇  王义平 《植物保护》2021,47(1):103-107
为提高现有诱捕器及灯光诱捕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诱捕效果,本研究对目前应用的6种美国白蛾诱捕器进行筛选,以明确对美国白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捕器及LED波段;同时对美国白蛾日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桶形诱捕器对美国白蛾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个7.1头,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灯光诱捕美国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