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混凝土地下输水管道具有节水节能、减少占地、适应性强和工程寿命长等优点。从各地试用情况看,管道接头漏水是一大难题,目前施工质量比较好的渗漏损失也在5%以上。为了解决接头漏水问题,河北省肃宁县水利局采取承插式接头,外用合页式铁模包裹灌注水泥砂浆,包箍的办法,不但接头牢固、施工方便,而且大大减少了渗漏损失。据新建成的南孙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重力式地下滴灌水分运动模型与分区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建立了重力式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分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对黄土高原不同分区的4种典型土壤、不同灌水技术要素条件下的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形态、滴孔处出流量及土壤土水势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榆林紧砂土土壤导水率较大,向下渗漏过多,不适宜地下滴灌;安塞砂壤土、洛川中壤土、武功重壤土在相同灌水量下,供水压力与滴孔孔径对地下滴灌湿润体形态影响微弱,但对滴孔出流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地下滴灌工程设计时,只需根据田块长度和渗水管损失设计孔径和供水压力,并采用较小供水压力,降低供水水池高度,减小工程量;对武功重壤土,孔径和供水压力较大时地下滴灌滴孔处土壤易饱和板结,宜采用较小的孔径和供水压力.  相似文献   

3.
防渗渠道输水损失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渠道防渗已成为我国大型灌区改造的主要手段 ,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估算防渗渠道的水量损失 ,已成为评价灌区改造的重要技术问题。在概括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估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揭示了流量指数型估计式 σ=A/ Qm(% )对于防渗和非防渗渠道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 ,对影响估计式参数的因素及规律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建议对防渗或非防渗渠道的渠道渗漏损失均采用该估计式 ,防渗渠道的参数可通过现场静水试验求得 ,或直接对透水性系数进行折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北方地区目前使用几种低压输水管道的出水口型式(包括盖板式混凝土圆形、给水栓式、活动弯头式、套插式和组装式)进行了介绍与评述,第二部分介绍了两种较好的低压地下混凝土防渗管道的接头方法,铁模浇筑套袖接头法和塑料油膏接头法。  相似文献   

5.
渠道渗漏量的试验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少丽 《灌溉排水》1998,17(2):39-42
应用静水入渗试验,双环入渗试验和渠道引水条件下附近地下一变化的观测分析及理论公式的模拟计算,对渠道自由渗漏情况下的渗漏量和渠中水深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点参仪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决定着过滤器在过滤过程中的工作效果。【目的】探究立式和卧式2种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原型试验,重点开展了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与进水流量,含沙量与过滤时间关系的试验探究。【结果】2种过滤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一致,进口流量对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影响远大于含沙量的影响,随进口流量的增加,水头损失增加;同时,根据连续性方程及局部水头损失公式建立了进水流量与水头损失之间的数学表达模型;将试验结果进行拟合验证,发现2种过滤器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均小于5%,且公式拟合度均可达96%以上。【结论】公式可指导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理论计算,确保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最优工况运行。  相似文献   

7.
土渠输水的渗漏损失一般为20%~40%,使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对干渠系、支渠系进行防渗漏处理,可使渠道输水损失降低到5%~10%,从而可大大地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一种新型翻板网式过滤器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头损失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室内原型试验,重点开展翻板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与进水流量以及进水含沙量关系的试验探究.结果显示,进水流量是翻板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水头损失增加;同时,根据局部水头损失公式及连续性方程建立了水头损失与进水流量之间的数学表达模型,并将试验结果进行拟合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基本小于10%,且公式拟合度可达90%以上.同时试验设定各流量和含沙工况符合实际微灌工程的工作工况,故公式可指导新型翻板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理论计算,同时作为确定排污压差和排污时间的理论依据,确保翻板网式过滤器最优工况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缓解衡水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微咸水,减少开采深层水,并且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以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提出了“咸淡混浇与管道输水一体化”技术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缓解衡水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微咸水,减少开采深层水,并且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以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提出了“咸淡混浇与管道输水一体化”技术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一、液态电瓶的检查与保养1.检查电瓶外壳有无渗漏电解液现象。如有渗漏,应更换电瓶;无渗漏,则用热水清洗电瓶表面和电瓶极柱上的氧化物,注意不要让水从通气孔进入电瓶内部。待水干以后,最好用砂纸打磨干净极柱和接头上的接触面,拧紧接头上的固定螺丝,以保证启动时能够有足够强度的  相似文献   

12.
灌溉渠道输水损失量在我国农田灌溉水量损失中占相当大比重。从区域水资源角度出发,将自由渗漏梯形灌溉土渠道输水过程中的真实损失量划分为4部分,并提出入渗率达到稳定后渗漏损失量为补给地下水量,可作为灌溉回归水重新抽取利用,非无效损失,不计算在渠道输水损失量之内。然后针对4部分损失量产生机理,分别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用改进后的经验公式进行损失量计算,此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区域(或灌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水灌溉等相关内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青县水利局研制成鼠洞式地下软塑低压输水管道,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成果和经济效益。鼠洞式地下软塑输水管道,是以充满水的软塑料管作内衬,以挤压成形的钻孔为外壳的输水管道。整个管道由联接管、联接头、出水口、放水闸阀及排水阀组成,与地面第三级软塑管或毛渠相联直接流入田间。鼠洞式地下软塑输水管道的铺设方法是:在已规划好的管道安装线路上,每Zoom挖一个安装水平钻机的工作坑,每50m或80m挖一个安  相似文献   

14.
蓄流灌溉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蓄流灌溉技术原理和灌溉方法,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蓄流灌溉与果树常规沟灌的用水量、土壤水分、土壤湿度、果树生长量,以及与滴灌比较的节水节能分析。分析表明,果树蓄流灌溉方式下土壤湿度适宜,用水经济,节水增产,节能低耗,提高水温,防止病虫害等;灌溉系统田间供水畅通,无深层渗漏水量损失,田间水利用效率和灌水质量提高;灌溉管理操作简单,灌水时间和轮灌周期缩短,灌水作业劳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1.油箱损伤。油箱损伤后,可将漏油处擦干净,用肥皂或泡泡糖塞在漏油裂缝处。 2.油管接头渗漏。油管接头出现渗漏时,可甩棉纱缠绕于喇叭口下端处,再将油管螺母与油管接头拧紧。也可将泡泡糖或麦芽糖嚼成粘胶状涂在油管螺母座口,待其凝固后即能起到密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燃油系漏油是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普遍存在的问题。燃油系漏油不但浪费燃料,而且污染机车,影响环境和美观。1.产生的原因(1)油箱供油阀(放油开关)长期使用发生磨损、锈蚀,破坏了严密性,造成渗漏。(2)低压油管接头渗漏。这是由于铜垫或铝垫凸凹不平、变形,油管接头平面或空心螺栓端面不平、粘有杂质所致。(3)高压油管接头部位渗漏。这是由于出油阀紧座、喷油器体进油接头凹锥面和高压油管相配合的锥形头有沟痕,封闭不严所致。(4)铜管喇叭口的油管接头出现裂纹或断裂,产生漏油。(5)放气螺塞和放沉淀油螺塞因螺纹损坏…  相似文献   

17.
详细分析了淠河总干渠放水涵闸的渗漏原因,即涵身破裂、涵管接头裂开、涵身渗漏、翼墙绕渗,提出了治理渗漏要采取更新涵管及基座、改建胸墙、严格夯实回填土、更新闸门及启闭机等措施,简要分析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地热温室蓄热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热资源充分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地热利用率、提高地热井运行时间和进行地热蓄热调峰。从蓄热设备的选型、耐热防渗型料膜优选以及保温盖的结构与选材方面分别论述了地热温室蓄热技术,给出了蓄热式供热系统模型。以50m^3半地下式蓄热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4h不同形状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聚苯乙烯板保温效果较好,热损失仅为无保温材料覆盖的36%,是首选的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19.
稻田总磷迁移规律与最佳灌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利用测桶试验,研究浅水勤灌、控制灌溉、浅湿调控、覆秸秆旱作灌排模式下地下排水及不同深度土壤渗漏液的总磷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与浅水勤灌和浅湿调控相比,控制灌溉和覆秸秆旱作显著降低了灌水量、灌水次数、地下排水量、总磷浓度和总磷流失负荷,有明显的节水省工减排效果。不同灌排模式地下排水总磷质量浓度波动下降,最大为0. 450 mg/L;不同灌排模式、不同深度土壤渗漏液中,总磷浓度表现不同,除分蘖后期外均为表层最高,且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浅湿调控和覆秸秆旱作的土壤渗漏液总磷浓度高于浅水勤灌和控制灌溉。控制灌溉、覆秸秆旱作两年灌溉水分生产率均显著高于浅湿调控、浅水勤灌。与浅水勤灌相比,控制灌溉显著增产10. 45%,覆秸秆旱作显著减产14. 69%。综合灌排水量、灌水次数、磷素流失负荷、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控制灌溉是节水、省工、减排、高产的最佳灌排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液控智能转换接头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其内部流道结构,利用Pro/E构建了该智能转换接头的三维模型,划分了非结构网格,根据该装置工作原理和特点,采用标准k-ε模型及壁面函数法,确定了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装置内部的单向阀在4个不同开度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4个不同开度下内部流场的速度分布图及湍动能分布图,并搭建了试验台对装置在4个开度下的出口流量及进出口压差进行了测试,通过数值分析及试验数据的对比确定装置水力损失较小的最佳开度.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接头基于液压控制原理可以实现采油状态和测试状态的智能转换,满足功能要求;单向阀在50 mm开度下内部流动损失较小且流速较大,内部流动状态最佳.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结果为改进装置内部结构、提升装置采油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