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喂方法及养分摄入量对肉用种公鸡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个ME水平,三个CP水平组成的六种日粮,饲喂实行公母分饲的AA父母代种公鸡,并以公母混饲群作对照。结果表明不同饲喂方法对公鸡体重、健康、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公母分饲法的种公鸡体重基本符合标准,体质健壮、活泼、敏捷、配种能力强。公母混饲法的种公鸡体重超标,脚腿病增加,死亡率高,中期的繁殖性能已明显下降。公鸡每日的ME和CP摄入量对其繁殖性能影响很大。研究表明,种公鸡为维持良好繁殖性能需要的ME为  相似文献   

2.
种鸡公母分饲效果好莫巨星,吴海慧(广东省食品企业集团公司南海市联营种鸡场528222)公母分饲是指平地饲养的肉用种鸡,在产蛋期间公母分开给料的一种饲养方法,目的是使公鸡在母鸡产蛋期内不要采食过多的饲料,从而控制公鸡的体重、体型,以达到减少脚疾残次、中...  相似文献   

3.
肉用种鸡公母分饲应注意的问题葛继正,于会祥(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场261413)据介绍,肉用种鸡公母分饲可通过控制喂料量防止饲养后期公鸡体重过大,使其体重保持在适当范围;保持较强的配种能力和种蛋的受精率;降低腿脚疾病的发病率。通过为公鸡配制能量和蛋白质水...  相似文献   

4.
一种公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公母分饲 育雏期即开始实施公母分饲。母鸡为了获得良好的产蛋性能,一般都是在4~5周龄实行限制饲喂的方案;而为了使公鸡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长有坚实的骨骼和修长的腿胫,育雏期应采取自由采食,不可限制其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之后公鸡的腿胫生长会明显减慢,而腿胫的长短以及胸部的平坦程度对公鸡的交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公母分饲是指平地饲养的肉用种鸡,在产蛋期间公母分开给料的一种饲养方法,目的是使公鸡在母鸡产蛋期内不要采食过多的饲料,从而控制公鸡的体重、体型,以避免脚疾残次、中后期体重体型过大,延长配种期限,提高受精率,降低生产成本。公母分饲主要利用了公母鸡头型大小和鸡冠尺寸之间的差异。该项技术需要熟练的管理经验以及能够适当调整和维护保养的相关设备。  相似文献   

6.
肉种鸡产蛋期公母分饲的运用效果许学标袁爱民张秀兰张祥洪刘义勇(江苏省国营沿湖农场畜禽公司221164)肉用种鸡产蛋期公母同栏分槽饲喂,可使公、母鸡根据各自的营养需要,采食公、母鸡专用日粮,从而合理使用饲养成本,有效地控制种公鸡体重,减少种公鸡腿病,提...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研究了公母分饲对"817"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817"肉鸡饲养方式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选用720只1日龄健康"817"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个3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Ⅰ组为公母混养组(公母各半),Ⅱ组为全公鸡组,Ⅲ组为全母鸡组,饲喂日粮为相同"817"饲粮。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22~49d和1~49d全公鸡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总体分析均优于混养组和母鸡组,且大部分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饲养全期混养组死淘率均显著高于全公鸡组和全母鸡组(P0.05),全公鸡组和全母鸡组总体均匀度明显高于混养组。因此,"817"肉鸡可采取公母分饲技术,以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公鸡的优劣是影响第一大因素 众所周知,公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受精率。以往有些种鸡场不注重公鸡的培育,盲目增加营养,结果造成血液酮体增加、酸中毒破坏了钙磷的正常代谢,出现了软骨病及“痛风”等症状。所以种公鸡的培育必须从育雏及育成期抓起,要公母分饲,营养合理。一般代谢能为2.7~2.9Mcal/kg,日粮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陈晓浪 《中国家禽》2003,25(12):34-35
肉用种公鸡育雏期饲养的要求是使雏鸡长有较长的腿胫,良好的体况,这一阶段的饲料日粮代谢能为11.72~12.14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为18%~20%,钙1.0%~1.2%,有效磷0.40%~0.45%。在管理方面,首先应实施公母分饲,公鸡应有较快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之后公鸡的腿胫生长就减慢了,而  相似文献   

10.
岭南黄种鸡公母分饲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黄种鸡公母分饲效果初探杨德明,刘国晓,陈书华(河南省泌阳县成人中专泌阳463700)据报道,公母鸡分饲可以有效地控制公鸡体重,保证其良好的繁殖体况,减少种公鸡趾瘤的发生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为了使这一新的饲养技术尽快应用于岭南黄肉用种鸡,提...  相似文献   

11.
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特将发挥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三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育雏期该期主要是培育出健康的种公雏。由于种公雏因选种等因素的影响,开始会比母雏体型小一些,因此,在育雏期必须给予仔细的照顾和精心饲养,才能使其成活率得到保证,才不致影响到以后的公母比例。1.1公母分饲从育雏开始,应当采取公母分开饲养,这样,不但育雏期能对种公鸡进行细致的管理,而且以后更能有效地控制公鸡的体重。1.2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入胜 《山东家禽》2014,(11):21-23
在我国现代肉种鸡的生产中,公鸡和母鸡都是影响受精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公鸡对受精率的影响更大。因为公鸡的问题影响受精率主要是受公母配比、有效交配次数、精子浓度与质量等三方面的影响。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从细节入手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周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体重均匀度,坚持公母分饲、合理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体况是获得良好受精率的根本保障,笔者结合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实践,现归纳如下几点需要注意的管理细节,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1 种母鸡饲养管理要点育成期培育种鸡的目的 :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的种母鸡和种公鸡 ,使之体格健壮、体形优美、体况良好 ,并能适时地达到性成熟。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育种工作 (品种、遗传 ) ;健康保障 (免疫程序、疾病控制、生物安全体系 ) ;鸡舍构造 ;设备类型 ;饲养密度 ;饲喂程序 ;光照程序。后备种鸡饲养方案选择 :开放式鸡舍或遮黑式鸡舍 ;公母分饲或公母混饲 ;育雏、育成、产蛋期都饲养在同一鸡舍 ,直至产蛋结束 ;在同一鸡舍育雏、育成 ,然后在 18— 2 0周龄时 ,转群到专门的产蛋鸡舍。  1 1 育成期最大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4.
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蛋受精率的高低,因而,在管好母鸡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笔者从事肉种鸡饲养管理工作近10年,通过不断提高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水平,总结经验,使种蛋的受精率逐年提高。近2年饲养AA肉种鸡6万套,全期种蛋受精率平均在94%以上,高峰时达97%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 搞好公母鸡的分饲工作 育雏、育成期实行公母分栏饲喂,产蛋期平养母鸡的料桶应没有防止公鸡吃料的防栅网,每条栅网水平间隙为42.5mm(因品种不同也有差异),每8~10只公鸡吊挂1只料桶,高出地面45~50cm,料桶要平稳,不能倾斜。喂料时先喂公鸡,后喂母鸡,以防公鸡乱窜。分配饲料的速度要快,各个料桶的料量要均匀,尽量让公母鸡在同一时间内都能吃到饲料,料量一定要准确。笼养撒完料后要及时地匀料2~3次,保证每只公鸡采食的料量相同。  相似文献   

15.
1 人工授精的好处 1.1 减少种鸡的饲养量 人工授精公母比例拉大,节约了饲料及其他费用.成本降低,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5~7,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40,少养了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饲养种鸡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和培育品种特征明显、个体优良、均匀度好、生产性能高的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试验根据黔东南小香鸡的品种特性、生长性能和育种纪录,制订出壳、7周龄、18周龄的种公鸡评分标准,采用评分标准进行了出壳、7周龄、18周龄种公鸡的选择,并探讨了饲养管理方式对种公鸡生长发育和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壳、7周龄、18周龄种公鸡选留率分别为89.60%、87.39%、90.55%,体重分别为(26.22±4.13)、(451.25±45.94)、(1 445±150.14)g;7,18周龄日增重分别为10.02,12.38 g;7,18周龄料重比分别为3.14,3.36。在出壳、7周龄、18周龄时,根据评分标准选择优秀的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结合雏鸡公母分饲、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和营养水平、合理的通风换气和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严格的免疫程序、加强疫病防治和环境消毒等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培育出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种用时间长等种用性能高的优质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  相似文献   

17.
培育好种公鸡,是提高种蛋受率、孵化率和产雏率的前提。培育种公鸡应从雏鸡开始。公鸡比母鸡小而弱,采食量也较小。育雏期小公雏要给以较精细的照护。小公雏的饲养程序,通常有两种:一是公母全期分育,即从1日龄到26周龄都实行公母分开养育。二是公母前分后合饲育,当公鸡分养到3—4周龄、体重达到母鸡体重的140%时,才开始合群饲养,并要把公鸡体重一直稳定地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范围,直到24周龄。两者以前者优点多,应积极采用前者,培育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18.
山鸡产蛋期为4~9月,按自然状态饲养,每只山鸡只能产蛋60~80枚;而采用科学方法饲养,每只山鸡产蛋 100~120只。 一、喂饲优质全价饲料。营养标准是:代谢能11.6~11.7兆焦/千克,粗蛋白18~18.5%,钙2.5%,有效磷0.4%. 二、合理确定公母比例.公母比例以1:5为宜,公鸡少了影响受精率,公鸡多了会增加成本。 三、饲养密度与光照。每平方米饲养2~3只为  相似文献   

19.
体试验表明:红布罗肉用种鸡公母分饲可有效地控制公鸡体重,减少种公鸡脚垫病的发生,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并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0.
1种公鸡要有旺盛的性欲不论是本交还是人工授精,都要求种公鸡有健康的体质,保持旺盛的性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精液,这是提高种蛋孵化率的关键。2适宜的公母比例如果采用本交,公母比例应为1∶7,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每只公鸡(每间隔1天取1次精液)可负担40~60只母鸡的配种任务。3种公鸡单独饲养作采精用的种公鸡要单独饲养。由于种公鸡有好斗性,如果将2只或多只种公鸡饲养在一起,则会引起互相打斗现象,消耗大量的体力,这就很难保持种公鸡旺盛的性欲和获得高质量的精液。农家小规模养鸡,为了节省空间,降低饲养成本,常把两三只种公鸡饲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