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20年来,广东省肉桂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随着政府加大对肉桂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肉桂种植区肉桂产品研发能力得到加强,肉桂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产业技术水平、产品加工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肉桂成为广东省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深入基层,对肉桂产业现状、生产技术水平、产业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分析广东肉桂产业现状以及当前肉桂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广东省肉桂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新  宋力 《热带作物学报》1995,16(2):98-102
肉桂泡盾盲蝽吸食肉桂枝条的汁液,造成微小伤口,并携带可可毛色二孢菌,使肉桂枝条容易被该菌侵染,造成皮层坏死,引发极严重的枝枯病。在某些林分,其它枝梢害虫如肉桂双瓣卷蛾、肉桂小峰、肉桂瘿蚊、肉桂木蛾、肉桂天牛,它们的为害也能不同程度地引起肉桂的枝梢枯死。  相似文献   

3.
我国肉桂产量占世界肉桂产量的80%以上,而广东、广西两省肉桂产量占我国肉桂产量的95%以上,桂油生产产生大量的桂皮渣、桂叶渣,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势在必行,并具有广阔前景。目前人畜共粮矛盾的日趋突出,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和开发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利用肉桂渣研究开发一种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肉桂树全身是宝,是一种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药食用香料药材。福建省南亚热带地区早已从60年代引种试种肉桂,并获得成功。说明闽南亚热区适宜肉桂生长 ,同时也具备开发肉桂种植业的各种条件,本文从多方面分析认为福建南亚热区发展肉桂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武夷岩茶水仙和肉桂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香气成分,探讨β-葡萄糖苷酶对水仙和肉桂加工过程香气形成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仙香气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于肉桂,但加工过程香气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率高于肉桂:水仙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橙花叔醇、香叶醇均呈高度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73、0.999,与芳樟醇、雪松醇分别呈高度、较高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872:肉桂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柽花叔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I呈较高指数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888、0.869、0.882。  相似文献   

6.
为对人参的病害进行生物防治,选用大黄和肉桂的乙醇提取液对人参枯萎病、立枯病、根腐病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剂浓度为50μg/mL肉桂对枯萎病抑菌率为100%,药剂浓度为50μg/mL大黄和药剂浓度12.5μg/mL以上的肉桂对立枯病的抑菌率为100%,药剂浓度为50μg/mL肉桂和大黄对根腐病的抑菌率为80%左...  相似文献   

7.
肉桂是武夷岩茶的后起之秀。改革开放以来,武夷山市的肉桂品种发展迅速,茶园从1984年的66公顷发展到1997年的2133公顷,十三年增长323倍;产量从1984年的2吨多提高到1997年的257.64吨,增长126.8倍。但由于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者对发展肉桂存在着盲目性,产销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致使1997年肉桂芝茶滞销较严重,给武夷山市茶农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就肉桂岩茶为何会出现滞销和怎样促销进行探讨。一、肉桂滞销原因分析(一)盲目发展,肥培管理跟不上,鲜叶内含物发生变化,影响成茶品质的提高。肉桂品种原产地在武夷山和星村沿着…  相似文献   

8.
丹桂等新品种三明市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7年在三明市茶树良好繁育试验场对五个乌龙茶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经七年区试鉴定结果表明:(1)新选310三年小区平均鲜叶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种肉桂、铁观音,增是42.5%;新选304、新选302、新选303显著高于对照种肉桂,铁观音、新选304比肉桂、铁观音增产20.6%、27.0%;新选302显著比肉桂、铁观音增产21.4%、27.9%;新选303比肉桂、铁观音增产26.7%、33.  相似文献   

9.
本言语对肉桂在漳州市的发展概况做了介绍,对我区发展肉桂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我区肉桂良种基地化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先哲思维活动中最富哲理的理论构想。上等武夷岩茶肉桂,其山场较好,且在其环境内有独特的小气候,肉桂生性喜阳,在茶园内种植一般取向阳面;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说,喝肉桂茶最好是在春季喝,为了适应春天阳气升发的需要,注重养生的人大多会食用一些辛温发散之品,肉桂茶对于喜好养生的爱茶者不失为首选;若外感风寒,身体初不适,可以适当饮一些肉桂茶,即可自愈。肉桂茶辛散,过饮会造成人体腠理开泄过度,反而容易感染风寒外邪。  相似文献   

11.
肉桂与丁香上的叶斑类真菌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1986~1989年在肉桂、锡兰肉桂、清化肉桂、小叶丁香和大叶丁香上发现的12种叶斑类真菌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病情及分布。12种病原菌中,肉桂圆褐斑病菌(Ascochyta cin-namomi P.K.Chi et S.Q.Chen)、肉桂斑枯病菌(Septoria cinnamomi S.M.Lin etP.K.Chi)、肉桂褐斑病菌(Sphaeropsis cinnamomi P.K.Chi et S.Q.Chen)、丁香叶桔病菌(Guignardia eugeniae s.M.Lin et P.K.Chi)和丁香灰斑病菌(Leptosphaeriaeugeniae S.M.Lin et P.K.Chi)是新种。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7年在武夷山市对乌龙茶新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1)黄观音、金观音、新选206种植成活率高,抗寒、旱性强、与黄金枝、肉桂元明显差异。(2)成期平均鲜叶产量、黄观音、金凤音、新选206分别比对照种黄金桂、肉桂增产两成以上,增产明显。(3)加工乌龙茶黄观音、金观音、品质达到黄金桂或肉桂水平,香气明显优于福建水仙;新选206达到或接近黄金枝、肉桂水平,优于福  相似文献   

13.
加速发展云南的肉桂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国内外肉桂产品的市场、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产业的投资经济效益,同了加速发展云南肉桂产业的设想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做青工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省特种茶类之一,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在国内外市场上称为茶中珍品。铁观音贵在“音韵”,肉桂香高殊奇,  相似文献   

15.
阐述武夷肉桂茶树良种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优良品质与生态环境、农业技术、采制工艺的关系;本文就肉桂茶的传统制茶技术进行探讨,并对肉桂茶树良种推广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忠林  王标明 《中国茶叶》2020,(4):50-51,54
武夷山正岩茶区部分茶园的肉桂品种茶树存在树势衰老现象,导致茶园产量下降并影响成茶品质。笔者多年来探究其原因并总结出深挖、清山、客土、开沟、修剪等茶园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肉桂茶树衰老,稳产并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肉桂木栽培食用菌的营养特性,本研究测定了采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1)生产中废弃物肉桂木栽培的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黑皮鸡枞(Oudemansiella raphanipes),黄伞(Pholiota adiposa)和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及聚类分析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与分类。结果表明,6种肉桂栽培食用菌的膳食纤维、多糖和蛋白质含量范围分别为24%~46%、4~15 mg/g和19%~43%。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一共解释了92.46%的差异,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共同决定了PC1,赖氨酸决定了PC2。氨基酸评分发现,肉桂木栽培的6种食用菌中,蛋氨酸+半胱氨酸(Met+Cys)含量均过剩,与其他5种食用菌相比,秀珍菇的Met+Cys含量过剩较少,与WHO/FAO模式值相近。聚类分析结果与肉桂木栽培的食用菌的Met+Cys含量有关,黄伞与金顶侧耳距离最近,秀珍菇的Met+Cys含量与其他5种差异较大,聚类距离较远,与WHO/FAO模式值距离较近。综上表明,肉桂木栽培食用菌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比较齐全,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但是由于肉桂木栽培食用菌Met+Cys含量偏高,仍需要与其他日常膳食搭配以达到人体氨基酸的平衡供给。  相似文献   

18.
姚月明  陈永霖 《茶叶科学》1989,9(2):151-154
武夷肉桂系福建省武夷山众多的岩茶名丛之一,属闽北乌龙无性品系。按正宗武夷岩茶制法,对肉桂与水仙进行了感官和理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肉桂具有辛锐持久的花果香和较醇和的滋味,是适制岩茶的佳品之一。同时,就肉桂岩茶制法对香气滋味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漫话武夷肉桂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武夷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自清代挖掘至今近200年历史。见19世纪蒋衡《茶歌》所载"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桂味辛…"。注解中有"…肉桂在慧苑…",又该后评语认为"辛"是具有强烈刺激之意,符合肉桂茶的品质特点。新中国成立前,原崇安县茶叶研究所曾将此名丛移栽至武夷山企山名丛观察园。说明早年肉桂就被列为诸名丛之前茅。1960年研究所开始繁育肉桂。至1980年在天游、晒布岩、百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08,(10)
武夷肉桂是岩茶中主打品种之一,为岩茶中的高香品种。为了区分产地对茶叶品质的作用,本次特选取了2007年的外山、半岩和正岩的三泡肉桂同时用盖碗冲泡,以便更好对比其中的滋味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