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干旱绿洲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变化记录评估、适应和对策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为绿洲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控、治理与改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及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磊  高亚琪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2):1579-1582
【目的】完善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关保护性与预防性政策、法规、条例,以促进伊犁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过程中政策、法律中存在的缺失,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新疆伊犁河流域现有政策和法规主要存在立法滞后性、立法在利益关联机构设置和作用方面未涉及、政策对环境保护的监管不力、缺乏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缺乏保护土地开发的合理规划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伊犁河流域土地管理、水资源利用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法规、条例以及赋予综合管理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部门相关执法与管理职能、完善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的政策体系、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等发展对策,为实现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罗磊  高亚琪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2):1579-1582
[目的]完善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关保护性与预防性政策、法规、条例,以促进伊犁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过程中政策、法律中存在的缺失,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果]新疆伊犁河流域现有政策和法规主要存在立法滞后性、立法在利益关联机构设置和作用方面未涉及、政策对环境保护的监管不力、缺乏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缺乏保护土地开发的合理规划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伊犁河流域土地管理、水资源利用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法规、条例以及赋予综合管理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部门相关执法与管理职能、完善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的政策体系、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等发展对策,为实现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婧  程伍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68-7869,7966
阐述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分布地区、类型以及土地沙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分析土地沙漠化的防治现状,提出植被自然恢复和重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制度保障、开展制度创新等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对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水土流失防治的制度创新机制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以恢复和改善生态为主,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的系统工程,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投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统创新,以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深化市场机制在水土保持实  相似文献   

6.
基于石羊河流域绿洲农业发展对水资源转化影响机理的分析,概化了影响流域水资源转化的主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和反映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的状态变量,建立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为输入端、以水资源转化响应结果为输出端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多年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了预期要求。利用该模型能够进行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资源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宁宁  王录仓  张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96-6698,6703
疏勒河流域处于河西走廊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会引起与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转化相关的生态环境变化。主要从水资源、耕地、人口、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移民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趋势不断完善,人口与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具有正相关性,所以在以后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水土资源为核心,定发展、定绿洲、定林草,促进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和田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气候条件,研究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切合实际的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沙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青海湖地区土地沙漠化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沙漠化的环境背景。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根据其分布特点分为潜在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4个等级。研究了沙漠化发展趋势,针对环青海湖区沙漠化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和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 ,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沙漠化类型的动态变化 ,指出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分析了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沙漠化的动态变化,指出了沙漠化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四川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四川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趋势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耕地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为实现四川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应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力度;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污染;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搞好骨干和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分布及其防治措施,提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因素。在沙漠化治理上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对新疆农业发展,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布局,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边疆繁荣稳定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该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变化及其趋势作出详细的评价及分析。基于伊犁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发生特征,综合应用了广义归纳法、德尔菲法等系统工程方法及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流域土壤侵蚀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确保伊犁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谭振忠  李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78-9779,9949
介绍了青海省共和县沙株玉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了其沙漠化动态及规律,阐述了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评价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损失,并分析了近年来沙漠化防治措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面对沙漠化土地"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现状,探索新的沙漠化治理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通过对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分析,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艰辛而伟大的防沙治沙历程,认为在沙漠化土地治理中存在着对沙漠和沙漠化概念的差别,在研究和实践领域没有达到广泛共识、沙漠化治理方针和措施有片面性等局限.对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和特点分析后,认为保护性耕作在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中能起到三个积极的作用:(1)减少土壤扰动、增加地表覆盖率,直接减少土壤风蚀、防治土壤沙化和沙尘暴.(2)培肥土壤,防治土壤退化和潜在的土地沙漠化.(3)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使农民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进一步提出建设干旱区保护性农业防治土地沙漠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和探讨坝系对纸坊沟流域沟道洪水洪沙的几种作用及其产生的效果或效益,论述坝系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功能,为通过沟道工程—坝系对陇东地区小流域沟道荒沟荒滩(土地资源)及洪水洪沙(水土资源)的全面综合治理与高效、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扼要叙述了半干旱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未能按照环境资源特点去开发利用引起土地沙漠化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区域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主的整治沙漠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宁夏土地沙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宁夏土地沙漠化现状、形成因素、造成的危害,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和探讨坝系对纸坊沟流域沟道洪水洪沙的几种作用及其产生的效果或效益,论述坝系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功能,为通过沟道工程一坝系对陇东地区小流域沟道荒沟荒滩(土地资源)及洪水洪沙(水土资源)的全币综合治理与高效、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