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间伐时间和强度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实验种植基地的杉木1200株,在不同的始伐时间和不同间伐强度下进行了培育,研究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中幼林生长与间伐强度和始伐时间之间呈相关性.即始伐时间越早、间伐强度越大,杉木中幼林抚育效果就更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所以,要想培育中大径杉木,应该在始伐期和强度间伐期进行研究,以取得最佳的种植效果.结合福建省邵武故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探索适合本地环境、气候、经营条件的抚育间伐方案,为实现杉木速丰林的经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302块杉木人工林标准地材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配合形高模型及林分变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最优收获量表,为抚育间伐和生长预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抚育间伐是培育杉木林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探求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1979年冬,我们进行了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经过四年观察,初步看出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3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四种不同强度的扶育间伐对比试验,经五年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促进杉木林分的生长,弱度间伐后只在前2年生长较快,而胸径生长量以强度间伐为最大,中度间伐最后立木蓄积量最大,未进行间伐的林分长势最差。  相似文献   

5.
以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在间伐后的林窗、林隙下套种阔叶树种木荷。对试验地杉木和木荷生长情况进行4 a的持续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了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上述生长指标也不断增大。试验还表明,随着杉木林分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内套种的木荷植株胸径、树高、冠幅呈上升趋势,同时间伐后3a内各处理植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较套种时相关指标均有增加。试验说明合理抚育间伐和林下套种,有利于保留杉木和林下套种木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间伐强度的规律性,试验采取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6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采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987年设置30块面积为0.06hm~2的标准地,1990年全面复查,根据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计算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直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材积生长量、生长率及材积收获量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林,提高立木质量和获得短期的经济收益,但不能提高林分的收获量;②以林分直径生长量与材积生长率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来衡量,今后闽北地区杉木林间伐时,应以“闵北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间伐强度的规律性,试验采取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及对照等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试验表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林,提高立木质量和获得短期的经济收入,但不能提高林分的收获量。以林分直径生长量与材积生长率以及其它有关因素来衡量,杉木抚育间伐应以强度间伐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董春英  陈孝 《湖南林业科技》1997,24(2):64-66,36
林分密度直接影响林分平均直径的生长,抚育间伐是林分集约经营活动中的主要措施。作者在调查分析湖南省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中杉木、马尾松幼林生长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杉木、马尾松合理的始伐时间和间伐强度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以林分密度调控为主,当小径木的比例达到30%,自然整枝高度达1/3,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时为间伐的起始期,根据培育目标确定间伐强度及间隔期,间伐采用下层抚育法进行间伐,效果明显,在16立地指数条件下,同样的造林密度,12年生林分,间伐强度为46.9%,间伐后平均胸径在20.48cm以上。未间伐的林分平均胸径为15.5cm;每公顷蓄积高于未间伐的5.2%,间伐蓄积97.93m^3,增加蓄积124.02m^3。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2028株杉木胸径和冠径,选用4种数学模型拟合林木冠径与胸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模型为y=1.114 6+0.120 1x;将林分平均胸径代入该模型即可估算出平均理论冠径,进而可以估算出林分单位面积理论密度;探讨了用林分理论密度确定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靖安8a生杉木人工幼龄林和湖南华容12a生杉木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测定和定量统计的方法,分析比较林分间伐(20%间伐强度)和未间伐(2015年抚育,连年调查)土壤层(0~15 cm,15~30cm)的理化性质及固土保水效益。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降低杉木林的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且其增加值表土层大于心土层、幼龄林大于中龄林。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地土壤p H值的影响不明显,其酸碱度均在4.0~5.0之间;抚育间伐促进了杉木林地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含量最高值为幼龄组达16.83 g/kg,促进作用表土层大于心土层、幼龄组大于中龄组,有机质含量均为抚育样地大于对照样地,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抚育间伐对土壤钾、磷等营养元素的影响总体上较小。抚育间伐后第一年杉木林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但以后杉木林地表径流量呈现抚育样地低于对照样地的趋势,中龄组的效果好于幼龄组;抚育间伐对净水率、净泥率、径流系数等的影响与地表径流量相似。试验结果有利于为科学合理经营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对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和杉木生长过程经营密度研究范小红,徐东(忠县林业局)马尾松和杉木是忠县人工营造的主要树种,其林木资源比重大、分布区域范围广,现已大面积进入中、近熟龄生长抚育阶段。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把握好抚育间伐的各项技术标准,使抚育间伐真正起到促...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前言建国以来,我省大力营造了人工杉木林,据一九七八年底统计,杉木人工林面积为4876860亩,其中幼、中龄林面积占96.3%。随着时间的消逝,需抚育间伐的林分越来越多,然而如今尚缺乏抚育间伐科学数量依据。由于森林经营强度的提高,定量间伐的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林分生长马立木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才能使抚育间伐工作有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建山地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闽北、闽中山地,通过对杉木大径材培育过程中的遗传控制、密度控制、立地控制与林分施肥等主要措施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优化方案,即选用杉木优良家系,选择18指数以上的立地,初植密度1800~2505株/hm^2,间伐后保留密度1100~1200株/hm^2,可不施肥。为杉木大径材的目标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的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强度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和经济出材率;但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经济效益以中度间伐为最高,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7%,内部收益率提高2.2%,每公顷增加收益1356元;其次是强度间伐,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5%,内部收益率提高1.2%,每公顷增加收益1248元。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间伐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的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强度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和经济出材率;但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经济效益以中度间伐为最高,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7%,内部收益率提高2.2%,每公顷增加收益1356元;其次是强度间伐,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5%,内部收益率提高1.2%¥,每公顷增加收益12  相似文献   

17.
武冈林场第二代人工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表明:a.杉木中幼龄林抚育间伐能促进林分胸径、树高、材积的增长,能使林分的速生期延长1-2年,能有效地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木材质量;b.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类型对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以株数间伐强度30-40%效果最佳;c.对培育大径材的杉木林分,可实施三次间伐,第一次在9-11年,第二次在14-16年,第三次在19-22年;第三次间伐能明显促进后期林分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赵品福,陈汉民,顾小平关键词杉木林,相对地位级,合理密度,数学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分的密度管理研究是用以指导杉木造林和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基础,在林业生产上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19.
对林下套种有草珊瑚的杉木林分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后杉木和草珊瑚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杉木和林下草珊瑚生长产生显著的影响。采取强度间伐,即间伐后林分郁闭度0. 5~0. 7,可促进杉木和林下套种的草珊瑚生长,获得较高的杉木立木材积和草珊瑚干产量。3年后,经过强度间伐处理的杉木单株立木材积增加最多,达0. 44 m3·株~(-1),林下套种的草珊瑚平均单株干重最高,达312. 46 g·株~(-1)。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中度Ⅱ间伐处理木荷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最快,两者分别比对照高28.5%和78.2%,其增长量分别较对照高243.9%和326.7%,杉木除强度间伐胸径生长量略高于木荷外,各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小于木荷对应指标值。(2)由于间伐减少了树木株数,林分蓄积量和杉木蓄积量有所降低,但木荷蓄积量明显增加。中度Ⅱ间伐、中度Ⅰ间伐和弱度间伐时木荷蓄积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112.5%和139.8%。(3)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木荷与杉木的径阶分布峰值所在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方向进级,中度Ⅱ间伐木荷直径分布左偏、尖峭,中大径阶木荷株数多且分布集中,能有效实现大径级材种的培育目标。[结论]对密度较高的中龄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适宜采用强度间伐措施,即间伐强度35%左右,林木密度1 780株·hm~(-2)(木荷杉木株数比约为1:2),在保持林分蓄积量不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木荷胸径、单株材积快速增长,以实现木荷大径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