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处理A:纯菇渣,处理B:菇渣、泥炭土和玉米秆混合,处理C:菇渣、玉米秆和炉渣混合,处理D:珍珠岩和炉渣混合,CK_1:V_(泥炭)∶V_(炉渣)=3∶2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对照,CK_2:土壤栽培作为栽培方式对照,探讨了日光温室不同有机栽培基质配比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基质配比处理B(菇渣、泥炭土和玉米秆混合)对辣椒的栽培效果最好,其株高、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与CK_1和CK_2相比分别增加了16.6%和11.0%,24.2%和18.8%,5.8和3.6个,0.67 kg和0.31 kg,9.4 kg和7.2 kg;处理C(菇渣、玉米秆和炉渣混合)对辣椒的栽培效果次之,其株高和小区产量与CK_1和CK_2相比分别增加了19.6%和24.5%,6.0 kg和3.8 kg。此外,处理B和C显著改善了辣椒果实的品质。与CK_1和CK_2相比,处理B辣椒果实Vc、可溶性蛋白及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8.5%和13.5%,23.3%和10.9%,27.7%和12.2%;处理C辣椒果实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类分别提高16.4%和10.6%,14.3%和10.0%。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栽培基质配比菇渣、泥炭土和玉米秆和菇渣、玉米秆和炉渣显著促进了辣椒的生长发育并且改善了果实品质,适宜在设施蔬菜茄果类作物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明确绿薄荷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95%乙醇对绿薄荷茎和叶进行索式抽提,并测定了茎和叶提取物12.5、25.0和50.0 mg/mL浓度下小菜蛾幼虫的拒食率和成虫产卵忌避活性。结果显示,绿薄荷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和成虫的产卵忌避均有显著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拒食率和产卵忌避率越大。当茎和叶提取物浓度为12.5 mg/mL时,小菜蛾的拒食率最低,分别为36.16%和59.81%,产卵忌避率最低,分别为46.18%和57.78%;茎和叶提取物浓度为50.0 mg/mL时,拒食率最高,分别为82.67%和87.15%,产卵忌避率最高,分别为88.29%和98.27%。茎和叶对应的拒食中浓度(AFC_(50))最高分别为18.93 mg/mL和15.97 mg/mL,产卵忌避中浓度(AOC_(50))最高分别为16.38 mg/mL和15.03 mg/mL。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盆栽法对山东省8个地区大豆田杂草马唐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抗性系数RI作为标准,山东省济南、东营、日照地区马唐对精喹禾灵和稀禾啶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抗药性,抗性系数均在5.00以上,3个地区对精喹禾灵和稀禾啶的抗性系数分别为7.78和8.00、6.26和7.90、5.87和5.01,其次是泰安、枣庄和青岛,抗性系数分别为6.31和4.77、5.84和3.97、3.14和3.66,抗性不明显的是潍坊和淄博,抗性系数分别是3.04和2.51、1.06和3.13。其中抗性系数超过3的占全部测定地区的87.5%,说明对精喹禾灵、稀禾啶抗性马唐种群在山东省多数种植大豆田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烟草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嘧霉胺、异菌脲和丙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估了这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并对灰霉病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多菌灵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平均值为0.06 mg/L,其次为丙环唑、嘧霉胺和异菌脲,EC50平均值分别为0.36、0.53和0.60 mg/L;异菌脲和丙环唑对烟草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平均值分别为2.05和2.21 mg/L,其次为嘧霉胺和多菌灵,EC50平均值分别为10.56和131.23 mg/L。异菌脲和多菌灵对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均最强,当药剂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离体叶片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100%、100%和98.3%、91.8%。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对沙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旱作农田改作水浇地对沙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2009年在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调查比较了灌溉农田与旱作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种群密度分别由4目12科和35.2只/m2增加到5目15科和83.2只/m2,Shannon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也分别增加了4.2%、16.9%和11.8%;2)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后,有5个类群因不适应农田灌溉而消失,有8个新的类群侵入,优势类群由拟步甲科更替为蚁科,亚优势类群由叩甲科和蚁科更替为皿蛛科和蚁甲科,群落发生演替;3)群落中捕食性和杂食性类群比重分别由20.8%和15.4%增至40.0%和26.7%,植食性类群比重由30.8%降至20.0%,群落中捕食性和杂食性密度比重分别由18.2%和18.2%增至30.8%和51.9%,植食性动物密度比重由54.5%降至9.6%;4)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和pH值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旱作农田改为水浇地可以增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改变群落功能群结构,降低土壤节肢动物对作物危害的风险,其作用机制主要源于灌溉可以明显改善土壤质地、水热条件和土壤养分状况,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pH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变化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鸿超  张正祥 《干旱区研究》2019,36(4):1005-1014
本文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景观格局、生态脆弱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论如下:①流域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存在差异,景观优势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城乡用地和草地稳定增长,林地、耕地、水域呈减少趋势。②流域脆弱度以较低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为主,低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游和下游较发达地区,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东南地区和下游西北荒漠化及林草地破坏区域。③流域脆弱度总体相对稳定,呈略微上升和两极分化的趋势;脆弱度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与地形有一定相关性,受气候变化影响并不显著,但仍能反映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甜菜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甜菜种植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连续3 a进行了不同比例羊粪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质量及甜菜含糖率和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0%羊粪比其他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甜菜含糖率,与100%化肥比较,土壤容重、pH值和全盐降低10.45%、15.14%和15.35%,孔隙度和团聚体增加5.29和5.81个百分点,总持水量、CEC、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增加10.69%、16.85%、29.90%、29.93%和16.33%,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8.93%、27.27%、21.74%和17.95%,甜菜含糖率增加2.74个百分点;施用100%化肥比其他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盐和氮磷钾含量,与100%羊粪比较,全盐含量提高18.14%,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1.23、1.78倍和1.22倍;施用50%羊粪+50%化肥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甜菜产量和经济效益,与100%化肥比较,甜菜叶丛高度、根体长度、根直径、单株根重、根产量、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增加6.40%、8.75%、19.00%、6.96%、5.33%、0.10万元·hm~(-2)和0.02元·元~(-1)。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云南蔬菜主产区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 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和Bt的敏感性最高, 仍处于敏感水平, 对茚虫威属低抗水平, 对虫螨腈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28和31.68倍, 属中抗水平, 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为44.62倍, 到高抗水平, 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最差, 抗性倍数829.90倍, 达极高抗水平。抗性水平和田间药效呈一定相关性, 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药后7 d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 茚虫威、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田间防效较好。通海县小菜蛾可选择的防治药剂包括茚虫威、多杀菌素和丁醚脲, 注意不同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确定兰州市城乡结合部范围,分析其地域差异性,为未来城市空间合理扩展提供理论依据,文中运用定性和信息熵法确定兰州市城乡结合部范围,采用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分析地域差异性,并利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和组合系数法分别计算其多样化程度、集中程度和组合类型。结果表明:1)兰州市区区域差异性最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分别在50-68级、0.7-0.845级和0.172-0.5级之间,多样性大多数在0.5以上;永登县和皋兰县均匀度和优势度最低,分别介于0.127-0.3和1-1.339级之间。2)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集中化程度较高,集中度都在0.3以上;榆中县和西固区耕地和居民点工矿用地组合数高,最高为6。结论: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区域配置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应因地制宜,使其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粳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与其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2份粳稻材料进行抗稻瘟病性(抗叶瘟、穗颈瘟)与其生物学性状(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分蘖率、单株有效分蘖数、空秕率、着粒密度,以及成熟期等)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同品种(系)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抗叶瘟性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着粒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09、0.491、0.426、0.657、0.471;与空秕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1。抗穗颈瘟性与株高、每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0.462、0.362;与空秕率、分蘖率、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343、-0.332、-0.476。试验表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率、每穗粒数、空秕率等性状,可做为主要标记,在粳稻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选鉴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同时测定水稻叶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连续3年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先封泥于水稻基部叶鞘再人工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明显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和对照,其控病效果为72.80%~81.21%。先封泥再接病菌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高,但低于井冈霉素处理;先封泥再接病菌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杂草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不会影响杂草稻种子萌发.水稻与杂草稻不同比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与杂草稻基本苗在27∶ 1~320∶1时,水稻不影响杂草稻的生长,对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和杂草稻产种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木霉米糠菌剂沾根防治辣椒枯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是贵州省辣椒上的重要病害,利用木霉(Trichodermaspp.)拮抗菌灌根防治辣椒枯萎病虽有一定效果,但用菌量较多,防治费用较高,推广有困难。我们用菌糠沾根法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治辣椒枯萎病的试验,取...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水稻作物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 2 0 8个细菌菌株对稻瘟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抑菌圈直径在 2 0mm以上的有 65株。选用室内拮抗性较稳定的 8株细菌菌株经两年的田间防病试验 ,不同菌株间防效差异显著 ,其中两年防效较好的菌株是Ma 3 2 (蜡状芽孢杆菌 )和Xi 55(枯草芽孢杆菌 )。一些菌株处理种子对秧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病毒胁迫下的水稻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向电泳联用MOLDI-TOF-TOF质谱对水稻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和抗病品种KT95-418感染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前后的叶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RSV基因组编码的病害特异蛋白(disease specific protein,SP)在武育粳3号中的积累量明显高于KT95-418中。其他25个蛋白经质谱成功鉴定,包括RSV NS2蛋白,寄主中与光合作用、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和离子平衡状态及蛋白的合成、转运与翻译后修饰等相关的蛋白。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与水稻感、抗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危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中籼、中粳稻为对象,对稻曲病为害产量损失及精米下降率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中籼、粳稻品种(组合)中,稻曲病对粳稻的为害程度高于籼稻。对参试的3个中籼稻品种(组合)的为害程度基本相似,建立籼稻和粳稻危害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19.
糙米和稻壳中哌虫啶的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建立了哌虫啶在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液相色谱检测(SPE—LC)。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哌虫啶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1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哌虫啶在上述样品(添加0.02、2mg/kg)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8.0%-99.1%之间,变异系数最大为8.64%。  相似文献   

20.
10%吡·噻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吡·噻WP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后3d的防效达91 3%~94 2 % ,药后7d的防效达91 5 %~96 % ,药后14d的防效达76 6 %~84 2 % 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相当理想,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