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两种药物驱除山羊自然感染肝片吸虫、莫尼茨绦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硫双二氯酚和左旋咪唑联合用药对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的粗计驱虫率和驱净率均为100%,对莫尼茨绦虫分别为94.2%和80%;硝氯酚和左旋咪唑联合用药对捻转血矛线虫的粗计驱虫率和驱净率均为100%,对肝片吸虫分别为81.0%和60.0%,对莫尼茨绦虫无效;吡喹酮和左旋咪唑联合用药对捻转血矛线虫的粗计驱虫率和驱净率均为100%,对莫尼茨绦虫分别为94.1%和80.0%,对肝片吸虫无效。建议在山羊生产中采用硫酸二氯酚和左旋咪唑联合用药驱除肝片吸虫、莫尼茨绦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可获得最佳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3.
应用两种药物驱除山羊自然感染肝片吸虫、莫尼茨绦虫和捻转血柔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硫双二氯酚和左旋咪唑联合用药对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的粗计驱虫率和驱净率均为100%,对肝片吸虫分别为81.0%和60.0%,对莫尼茨绦虫无效;吡喹酮和左旋咪唑联合用药对捻转血矛线虫的粗计驱虫率和驱净率均为100%,对莫尼茨绦虫分别为94.1%和80.0%,对肝片吸虫无效,建议在山羊生产中采用硫酸二氯酚和左旋咪唑联合用  相似文献   

4.
<正>矛形双腔吸虫属于双腔科双腔属(也有称之为歧腔科歧腔属),是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的一种小形吸虫。肝片吸虫属于片形科片形属,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之一。2012年5月26日,笔者在承德县六沟镇遇到1例矛形双腔吸虫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从辽宁省葫芦岛市通过汽车运输引进成年绵羊60只,体重5565 kg,采取放养的方式。购入10 d左右,绵羊陆续开始发病,表现腹泻、  相似文献   

5.
经对宁夏4个地区1085只家兔和35只野兔的调查,发现有3种双腔属(Dicrocoelium)吸虫: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东方双腔吸虫(D.orientalis)和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其中后2种为宿主新纪录。它们在家兔中的感染率依次为4.2%、1.8%、0.4%,在野兔中的感染率依次为14.3%、5.7%、5.7%。中华双腔吸虫呈纺锤形,体长5.702~6.934mm,体宽1.091~1.549mm,长宽比4.9:1,睾丸并列,阴茎囊椭圆形并达腹吸盘前缘,卵黄腺起自于睾丸之后、卵巢之前水平处;其余2虫种的形态与记载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禽蠕净、丙硫咪唑、盐酸左旋咪唑对自然感染蠕虫的放牧鸭群进行驱虫比较试验,丙硫咪唑以25mg/Kg体重剂量对棘口吸虫和膜壳绦虫的驱虫率为100%,对其他吸虫有一定驱除效果对绒虫无作用;盐酸左旋咪唑以25mg/Kg体重剂量仅能驱除厚尾扭首绒虫,禽蠕净以相同剂量能100%驱除棘口吸虫,角杯吸虫,光隙吸虫和膜壳绦虫,对厚尾扭首绒虫有46.15%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是危害湖羊生产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以往我们只是按季节月份确定湖羊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的驱虫时间,没有考虑不同季节之间的气温差异,即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的生活史,常常贻误了驱虫的有效时机,效果较差。为此,我们进行了以蚕、水稻、油菜、大小麦作为物候指示对湖羊肝片吸虫和血矛线虫病的防治时机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羊:舍饲湖羊,随机抽样78头,试验组58头,对照组20头,作小群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扩大试验,试验羊总数为6230头。驱虫药物:丙硫咪唑,由杭州药厂生产,剂量为每kg体重20mg。  相似文献   

8.
应用清虫佳口服液、丙硫.苯脒唑和左旋脒唑对绵羊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间隔7天、分2次用药;后,对羊线虫均表现出明显的驱除效果,但清虫佳组粪便虫卵转阴率(90%)高于丙硫苯脒唑组(80%)和左旋脒唑组(80%);就对羊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而  相似文献   

9.
双腔吸虫在分类学上属吸虫纲前口亚目双腔科双腔属 ,包括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曾有散在发生 ,2 0 0 2年 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 2 0 0只小尾寒羊 ,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 ,致使 5 1只羊死亡。复诊确定为矛形双腔吸虫病 ,病死率 2 5 .5 % (5 1/2 0 0 ) ;虫卵阳性率76 7% (2 3/30 )。1 材料与方法1.1 病料采集取 3只病死羊肝脏及肠内容物 ,取 30只患病羊直肠粪便。1.2 检查方法1.2 .1 虫体观察 将肝脏在水中挤压或撕碎 ,连续洗涤检查虫体并计数 ,检出的虫体适当加热使其充分舒展 ,以 70 %酒精固定。随机…  相似文献   

10.
绵羊矛形复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复腔吸虫(Dicrocoelium Ianceatum)寄生于绵羊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矛形复腔吸虫是小型吸虫体长7毫米,宽2毫米左右。因形态扁平,外观呈“矛”形而得名。我国草原牧区及内地计有十三个省(区)的牛羊较普遍地患有该病。我省有的旗(县)绵羊感染率达90%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阿肯色州选两个牧场,各选20头犊牛接种感染性肝片吸虫囊蚴。56天后,两个牧场的牛根据体重随机各分成对照与治疗两组,每组10头牛。治疗组按体重7mg/kg口服克洛萨路(Clorsulon)悬液,治疗6周后剖杀。全部试验牛作肝片吸虫计数。两个牧场克洛萨路的平均疗效为96%和91%。且对牛无副作用。克洛萨路(4氨基-6-三氯噻吩甲基-1,3-二磺胺苯)在治疗绵羊和成牛肝片吸虫感染的效果是已经肯定的。据报告,按体重3.75mg/kg治疗成牛和绵羊肝片吸虫感染的疗效为100%。对排除未成熟的肝片吸虫,按体重15mg/kg,其疗效为92%~97%。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克洛萨路对犊牛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囊蚴56天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在肝片形吸虫疫区饲养的牛羊群中,用硫双二氯酚100mg/kg(羊)、60mg/kg(牛)口服 左旋咪唑10mg/kg口服驱虫两次后,蠕虫剖检法查牛羊共10头,在肝脏胆管内查出肝片形吸虫146条;第3次驱虫后,剖检羊5头,找到虫体42条,驱虫效果不理想;从外引进的12头牛羊感染肝片形吸虫后药物驱虫敏感,效果明显,经过3次驱虫后,肝片形吸虫病基本转阴。  相似文献   

13.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东方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双腔吸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双腔吸虫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引起的疾病。虫体寄生于动物胆管和胆囊中,该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的羊有时甚至死亡,尤以绵羊为甚。  相似文献   

15.
不同驱虫药物对奶牛消化道线虫和吸虫驱除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应用两种不同药物对舍饲奶牛消化道寄生的线虫和吸虫进行了驱除试验,1组奶牛投服丙硫苯咪唑,2组奶牛投服一次净打虫星。结果投药后第5天,1组奶牛的消化道线虫和吸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100%和78.1%,2组的减少率分别为90.9%和87.2%;投药后第10天,1组奶牛的减少率分别为100%和18.8%,2组奶牛的减少率分别为72.7%和17.0%。从而说明,丙硫苯咪唑与一次净打虫星对奶牛消化道吸虫的驱除效果不显著,对驱除线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东方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双腔吸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硝氯酚和福诺得驱除绵羊肝片吸虫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硝氯酚和福诺得在绵羊中进行了驱除肝片吸虫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硝氯酚按5mg/kg体重驱虫,虫卵减少率96.17%;福诺得按13mg/kg体重驱虫,虫卵减少率96.34%,两者的驱虫效果相似,但在应用时硝氯酚剂量稍大会出现中毒反应,剂量过小则效果不佳.建议驱除绵羊肝片吸虫时尽量应用福诺得.  相似文献   

18.
<正> 1丙硫咪唑此药对肝片吸虫、绦虫、肺丝虫和胃肠道线虫效果显著,是防治畜禽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该药物对血毛属等线虫病的羊、牛,每千克体重口服2.5~10毫升,驱虫率达94%100%,对牛、羊的鞭虫、绦虫的驱除效果也很明显。用小剂量驱除鸡、猪线虫,驱除率可达85%~95%。2苯硫脲该药物对于治疗猪、牛、羊、马、狗等各种线虫病效果明显。驱除剂量为绵羊口服5毫克/千克体重;牛口服5~8毫克/千克体重;猪口服5~20毫克/千克体重;马口服5毫克/千克体重。该药物对感染蛔虫的野生动物,口服5~20/千克体重,驱除效果也较为理想。3苯硫咪唑该药物为光谱高效驱虫药物,羊每千克体重口服5毫克,对线虫的驱除率可达90%以上;猪每千克体重口服5毫克,对线虫、蛔虫和结节虫驱除率可高达95%以上。4丙氯咪唑  相似文献   

19.
杀虫净驱除黄牛肝片形吸虫和线虫的试验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610066)周婉丽蒋进王泽洲蒋学良杀虫净系复合制剂,我们用本药做过牦牛和绵羊内外寄生虫的驱杀试验,获得高效、安全的结果。为了考查该药对黄牛的安全性和驱除肝片形吸虫和线虫的效果,于1997年9...  相似文献   

20.
双腔吸虫病是牛羊寄生虫病之一,兽医人员要重点关注对双腔吸虫病,对双腔吸虫病的特征及症状做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解决策略,以此推进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1病原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得知,就当前阶段来看,双腔吸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东方双腔吸虫,另一种是矛形双腔吸虫,以下简要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双腔吸虫的病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