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北京市食用菌主产区采集感染木霉病的培养料及子实体,分离得到33株木霉菌株,根据形态学进行鉴定,共鉴定出4个种群,分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其中优势种为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测定了氯化钠对哈茨木霉、康氏木霉以及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毒力曲线,并计算EC50,结果表明,氯化钠对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木霉。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韭菜的重要病害.选取5种木霉制剂进行韭菜灰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在苗期进行喷雾处理,结果表明,深绿木霉20111、哈茨木霉C61、哈茨木霉LTR-2、哈茨木霉21990和深绿木霉23617对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3.62%、68.93%、64.00%、91.72%和87.23%,其中,哈茨木霉21...  相似文献   

3.
精准鉴定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重要前提。利用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四种木霉病害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它们分别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哈茨木霉T.harzianum、子座木霉T.stromaticum和钩状木霉T.hamatum,为今后精准鉴定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病害提供方法,同时也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这四种木霉病害的鉴定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4.
平菇代料栽培中污染木霉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北京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产区收集的木霉病害样本,通过分离纯化及显微观察,确定了5种引起袋栽平菇发病的木霉菌,分别是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桔绿木霉(Trichodermacitrinoviride),并发现了平菇栽培中的优势污染种--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  相似文献   

5.
木霉(Trichode。aSpp.)可以引起多种食用菌发病,是食用菌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木霉的寄生性来防治植物真菌的研究也曾报道过。笔者在香菇木霉病原分离鉴定出的5个种共6个生理小种中,选择在当地致病力最强的优势种哈济木霉1号小种菌株(Tri'-chode。aharzianumRifai...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杀菌剂在1 mg/kg浓度下对哈茨木霉生长和10种杀菌剂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灰霉克星和咪鲜胺对哈茨木霉的抑制率分别达92.14%和82.93%,抑制作用强而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弱。  相似文献   

7.
试验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青霉(Penicillium spp.),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它们对生姜茎腐病(Pythiummyriotylum)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霉菌中青霉对生姜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表现最佳,哈茨木霉次之,其室内抑菌率分别为50.97%和55.23%;盆栽防效分别高达74.83%和61.9%,显著高于绿色木霉,显示出了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致病性测定、病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等对天人菊菌核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拮抗作用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筛选生防木霉菌株。结果表明:将天人菊菌核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筛选到对天人菊菌核病菌拮抗作用最强,盆栽防治效果最好的菌株是哈茨木霉H5,其拮抗指数为Ⅰ级,防治效果为93.2%。在测试的5个木霉菌株中,哈茨木霉H5对天人菊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唐祥宁  朱小兵 《食用菌》1998,20(2):38-39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平菇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病原菌,尤其是春末夏初栽培的高温平菇,受害极为惨重,甚至造成绝收.生产上普遍采用杀菌剂来防治,但是如果杀菌剂使用不当,会影响平菇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筛选出有效的杀菌剂及其适宜的使用浓度,才能达到既不影响平菇的正常生长发育,又能抑制木霉病菌生长的目的.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现将特克多防治木霉病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柑桔贮藏期青霉病和绿霉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贮藏期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酸腐病、软腐病、蒂腐病等,其中以柑桔青霉病、绿霉病发生普遍,危害最严重.2003~2004年,我们筛选出45%扑霉灵乳油等4种杀菌剂来防治柑桔贮藏期青霉病和绿霉病,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稠李树(Prunus padus L.)的根围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孟加拉红平板分离法及GamsBissett(1998)形态分类系统与Kullnig-Gradinger等(2002)的分子分类观点的鉴定方法,研究了稠李树(Prunus padus L.)的根围土壤中木霉(Trichoderma)的种类、数量及多样性状况,以期发现其根围土壤中的优势木霉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哈茨木霉(T.harzianum)25株,说明稠李根围木霉菌丰富但是种类单一,该研究结果为"稠李专用木霉菌肥"的制备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药水苏白绢病株为试材,通过致病性测定法确定病原菌,采用病原菌的形态鉴定方法并结合该菌的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平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果表明:药水苏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 sii Sacc.);5个供试木霉菌株 中以哈茨木霉(H2)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拮抗指数为Ⅱ级,抑菌率为86.27%.  相似文献   

13.
克霉灵对平菇和木霉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华奇  张子学 《食用菌》1996,18(4):35-36
木霉,最常见的是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因其孢子绿色俗称绿霉,是生料栽平菇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多菌灵来防治,由于长期使用多菌灵,木霉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因而防治效果下降。山西省运城市化工研究实验厂生产的“三王”牌克霉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完全性杀菌剂,为了掌握其在平菇生产中的使用浓度及对平菇和木霉生育的影响,笔者特设计此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黑麦草为试材,采用接种和未接种哈茨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定殖对黑麦草的生长发育、根系浸染共生程度、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含量以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以期为哈茨木霉在黑麦草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哈茨木霉的定殖显著改善了黑麦草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显著提高了水分亏缺;2)提高了黑麦草在光系统Ⅱ处可调节性的能量耗散的非光化学淬灭量子产量;3)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的净光合速率,从而显著增加了生物量的累计,促进了分蘖。因此,哈茨木霉的定殖可以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对峙培养筛选与田间防效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抑制番茄叶霉病菌的机 制进行了研究。对峙培养结果显示,5 个木霉菌菌株均覆盖或侵入了病原菌菌落,其中菌株TH16 和TH54 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田间防效试验表明,木霉菌TH16 和TH54 孢子悬浮液浓度在108 个 · mL-1 时防 效最好,分别为69.4%和60.0%。接种木霉后,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 浓度(Ci)、气孔 导度(Gs)、CO2 光饱和同化速率(Asat)、Rubisco 最大羧化(Vcmax)、RuBP 最大再生速率(Jmax)及Rubisco、 FBPase 活性均明显增加。而接种叶霉病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同时伴随着Vcmax 和Jmax 的下降。预接种木 霉菌能将叶霉病菌导致的Pn、Asat、Vcmax、Jmax 抑制消除并恢复到对照水平。接种木霉能显著增加光合相 关基因的表达量,FBPase、FBPA、SBPase 和TPI 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53 倍、3.51 倍、5.17 倍和7.81 倍。 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通过激活与光合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缓解了叶霉菌对番茄光合生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建彬  王建步 《花卉》2019,(10):296-296
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DL36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DL36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其发芽指数、发芽速率有显著影响,并与盐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现在盐度越高,其促进效应越强。在重度盐碱地条件下,哈茨木霉对植被的生态恢复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集金针菇工厂洁净区域的浮游真菌样本,通过对峙培养和真菌侵染性试验观察其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棘孢木霉(T.asperellum)、伞枝犁头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马菲氏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尖孢枝孢霉(Cladosporiumoxysporum)、白囊耙齿菌(Irpexlacte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及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iticillioides)等12种浮游真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或等于金针菇,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哈茨木霉还能在已被金针菇菌丝封面的培养基上生长,具有竞争和侵染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8.
哈茨木霉对设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10~8 CFU·g~(-1)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108 CFU·g~(-1)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每667m~2施药量100~150g,对设施种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高可达75%左右。哈茨木霉可以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在草莓坐果期开始施药,每667m~2每次施药量100g,可取得较好的防治病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拮抗和接种试验表明,胁迫温度及其处理时间共同影响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生长及其抵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侵染的能力,3个供试菌株Q7、L607和Y2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37~42℃短时间胁迫处理对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没有明显影响。Q7在37℃处理24h或39℃处理18h和24h,Y2在39℃处理24h和48h,菌丝体转移至PDA中正常温度(25℃)均能继续生长,但已失去了抵抗哈茨木霉侵染的能力。但L607在39℃处理不超过30h时,保持了对哈茨木霉的抗病力。高温胁迫处理时间过度延长可导致香菇菌丝死亡。栽培试验表明,25℃室内培养的香菇菌棒没有发生腐烂病,而在缺乏控温条件的栽培棚内,菌棒腐烂率达到76%。温度测定表明,当秋栽香菇制袋时间提前至7月中旬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栽培棚内菌丝体受到了40~43℃高温胁迫。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引起香菇菌丝抵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最终导致香菇菌棒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双效灵防治平菇木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Trichoderma spp.)俗称绿霉,是生料栽平菇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生产上普遍使用多菌灵来防治。由于长期使用多菌灵,在一些地方木霉耐药性菌株逐渐上升为优势,防治效果下降。再者多菌灵具苯环结构,性质稳定,分解温度高达310℃,进入人体后难以分解排出。因此,在一些国家已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杀菌剂被禁止使用。我国食用菌生产上的当务之急是需筛选出能替换多菌灵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性杀菌剂,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现将其中有关双效灵防治平菇木霉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