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叶面肥YZS和GZS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组合喷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处理,处理(1)是先在分蘖期喷施YZS 750 g/hm~2,然后在孕穗期喷施GZS 750 g/hm~2;处理(2)是在处理(1)基础上,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GZS 750 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分蘖期喷施GZS 10 d后观察发现,2个处理水稻株高分别为86.5和86.3 cm,而对照株高为88.3 cm,差异极显著;根长分别为12.1和12.3 cm,对照为11.4 cm,差异显著,且处理根系数量多于对照。收获前2 d测产结果表明,2个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个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2.72%和83.96%,对照仅为74.85%,差异显著;2个处理千粒重分别为24.77和25.80 g,对照为24.13 g,差异显著;2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11 471.85、10 531.35 kg/hm~2,对照仅为9 662.4 kg/hm~2,差异显著。[结论]YZS对水稻株高有抑制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齐穗期喷施GZS可明显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水溶肥施用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水溶肥浸种以及分蘖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T3),秧苗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T5),氨基酸水溶肥浸种以及秧苗期、分蘖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T6)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达8 355 kg/hm~2、8 259 kg/hm~2和8 313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T1)显著增产7.2%、6.0%和6.7%。这可能与上述时期喷施氨基酸水溶肥能提高水稻千粒质量有关。与T1处理相比,各水溶肥施用组合均能显著增加齐穗期叶片、成熟期穗氮含量和分蘖盛期至齐穗期茎鞘氮素累积速率;T3、T5、T6处理显著增加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氮素转运量及氮素转运率,并提高水稻氮素回收利用率。水稻产量与抽穗前营养器官(茎鞘、叶片)氮素累积量、抽穗后叶片向穗的氮素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通过施用氨基酸水溶肥增加水稻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以及叶片氮素向穗转运,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其中以秧苗期、破口前5~7 d和抽穗期喷施3次氨基酸水溶肥(T5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同时期和同浓度不同时期2种试验方案对水稻进行喷施,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后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以3mg/L处理的效果较好;喷施不同浓度噻苯隆和在不同时期进行喷施,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产率最高达15.9%,以3mg/L的噻苯隆在水稻分蘖期、扬花期喷施效果最佳。对噻苯隆在水稻上的主要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同时期和同浓度不同时期2种试验方案对水稻进行喷施,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后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以3mg/L处理的效果较好;喷施不同浓度噻苯隆和在不同时期进行喷施,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产率最高达15.9%,以3mg/L的噻苯隆在水稻分蘖期、扬花期喷施效果最佳。对噻苯隆在水稻上的主要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齐穗期对各个处理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和螯合硒,研究对水稻籽粒含硒量、水稻茎叶含硒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后,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基本随喷硒浓度升高而增加;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1组中,喷施2.0 g/hm~2亚硒酸钠处理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达到了16.78%;喷施2.5 g/hm~2亚硒酸钠处理中糙米含硒量最高,达到了0.142 mg/kg,经方差分析,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螯合硒的1组中,喷施2.5 g/hm~2螯合硒处理产量和糙米含硒量均达到最高值,与CK相比增产达到了19.35%,含硒量达到了0.236 mg/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可见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水稻茎叶中的硒含量,对水稻的良好生长起促进作用。在叶面喷施硒含量相同的前提下,喷施螯合硒肥的处理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纯亚硒酸钠,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分蘖期氮水耦合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蘖期氮水耦合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分蘖期合理施氮灌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分蘖期施氮量、土壤水分管理2个因素对粳稻垦粳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纯氮51.75 kg/hm~2、水层为5 cm时的产量(14 278.19 kg/hm~2)、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在不施氮且土壤水势为-30 k Pa时,食味评分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分蘖期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对粳稻垦粳5号的产量和品质存在互作作用,分蘖期氮水耦合对垦粳5号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51.75 kg/hm~2、水层为5 cm时产量及品质为佳。分蘖期适量施氮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良水稻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面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的富硒降镉效果,为富硒阻镉叶面肥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配制3种含硒叶面肥,分别在水稻破口期时或水稻破口前15~10 d一次性喷施,或在水稻破口前15~10 d和破口时分2次施用,每种施用方法总的叶面肥用量均设置15 000和30 000 m L/hm~22个水平。【结果】不同叶面肥配方、用量及喷施时期均显著影响水稻对硒的吸收,其中配方三叶面肥富硒效果好于其它配方,水稻破口期喷施含硒叶面肥对硒的吸收利用高于在破口前喷施。叶面肥喷施时期对精米镉含量影响显著,早稻于水稻破口前15~10 d和破口时2次喷施处理的镉含量要低于水稻破口时一次喷施处理,在晚稻于破口前15~10 d分别一次性喷施配方一、配方二和配方三叶面肥15 000 m L/hm~2水平时精米镉含量分别比对照低73.9%、56.9%和70.6%;喷施30 000 m L/hm~2水平时,分别比对照低70.0%、73.1%和68.6%。【结论】在轻度镉污染的稻田上,于水稻破口前15~10 d喷一次配方三叶面肥15000 m L/hm~2,能达到较好的富硒降镉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水稻分蘖期叶面喷施3%分裂素·烯效乳油。测定水稻叶片中SOD、CAT、POD三种保护酶活性以及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喷施3%分裂素·烯效乳油可有效的增加水稻叶片中三种保护酶及还原糖的含量,能够使水稻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3%分裂素·烯效乳油100 m L·hm~(-2)对于三种保护酶和还原糖、总糖含量的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归欣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叶面喷施归欣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返青分蘖期喷施归欣甲7 d后对水稻生长发育效果最明显;当使用量达1 500 g/hm2时,对水稻分蘖期株高增长具有持效性;对水稻分蘖期主茎绿叶数的影响较小,当使用量达750 g/hm2以上时,喷施7 d后对水稻主茎绿叶数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持效性;水稻喷施归欣甲能增加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水稻产量;试验产量增加241.23~403.51 kg/hm2,增幅2.52%~4.21%。  相似文献   

10.
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北疆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陆早57号’为试验材料,在化学封顶后,叶面喷施辛酸甲酯(MC)、油菜素内酯(BR)、复硝酚钠(CSN)、萘乙酸钠(NAA) 4种外源物质,设清水(Blank)对照,研究4种外源物质对化学封顶棉花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剂量的外源物质叶面喷施后,棉花各项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指标响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不同剂量外源物质在喷药后15 d、30 d均能使植株生物量提高,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且30 d时,75 m L/hm~2MC、15 m L/hm~2BR、150 m L/hm~2MC、15 m L/hm~2NAA和75 m L/hm~2CSN处理效果较好。喷施各外源物质后,各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衣分及增产率均高于空白处理;处理75 m L/hm~2MC、15 m L/hm~2BR、150 m L/hm~2MC和7.5 m L/hm~2CSN下,籽棉产量提高;其中75 m L/hm~2MC效果最佳,较Blank籽棉产量提高了25.88%。结果表明外源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化学封顶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在本研究条件下75 m L/hm~2的辛酸甲酯处理效果最佳,15 m L/hm~2油菜素内酯、150 m L/hm~2辛酸甲酯次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华恒丰素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及喷施次数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期分别喷施1次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7582.5kg/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华恒丰素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及喷施次数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期分别喷施1次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7582.5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硝铵溶液对水稻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特在东海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中熟中粳品种连粳7号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尿素硝铵溶液喷施替代相应分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施氮,较配方施肥(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对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与本试验条件基本一致时,中熟中粳稻基肥减少总氮量10%(即基肥施纯N 81.0 kg/hm2~),在施用分蘖肥(施N 27 kg/hm~2)、促花肥(施纯N 94.5 kg/hm~2)和保花肥(施纯N 40.5 kg/hm~2)的同时,分别用尿素硝铵溶液3 L/hm~2对水450 kg/hm~2喷施,可获得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铜离子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叶面喷施铜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稻桂育9号为试验品种,分别于2019年2月和2019年3—7月进行了4处理铜离子浓度浸种发芽率试验和双因素7处理铜锌肥喷施试验。【结果】铜离子溶液浸种时,M2处理(9.2 mg/L)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铜离子浓度过高效果下降。大田喷施铜锌肥时,随着锌离子喷施量的增加,有效穗、成穗率、千粒质量、穗长、结实率、蛋白质、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锌离子喷施量增加至24.75 g/hm~2后,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开始下降,喷施铜离子处理比未喷施处理的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有明显提升,千粒质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降低。铜锌肥互作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均比对照有所提升,同一锌离子水平下,喷施铜离子的各处理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均优于未喷施处理,除A1B0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升。叶面积指数仅在抽穗初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处理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单独喷施锌离子可以降低精米铜含量,但可能导致锌含量下降;配合喷施铜离子会促进精米铜、锌元素吸收。【结论】9.2 mg/L铜离子溶液(M2处理)浸种,可有效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分蘖期喷施6.9 g/hm~2铜离子(每hm~2对水450 L)和抽穗开花前喷施16.5 g/hm~2锌离子(每hm~2对水450 L)可使水稻桂育9号获得良好的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畜禽粪便消纳及水稻化肥减量生产,利用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猪粪替代高量氮肥对水稻生长动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225 kg/hm~2化肥氮(N1)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25 kg/hm~2化肥氮结合总氮量26.4 kg/hm~2的猪粪(N1M)(总氮量251.4 kg/hm~2)处理的产量和单施270 kg/hm~2化肥氮(N2)处理无显著差异。N1M处理的产量效应与促进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及齐穗期后氮素高强度供应有关,但225 kg/hm~2化肥氮+26.4 kg/hm~2猪粪氮+4 500 kg/hm~2秸秆(N1MR)处理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吸氮量较低。N1M处理2年的氮素利用回收率均值与N2处理相比增幅为7.10%;270 kg/hm~2化肥氮+26.4 kg/hm~2猪粪氮(N2M)处理的氮素回收利用率均值与N2处理相比增幅为9.85%,表明猪粪和氮肥配合对水稻氮素吸收产生促进作用,减氮45 kg/hm~2配施猪粪(总氮量26.4 kg/hm~2)或和秸秆配合可有效保持水稻的高产和氮素吸收利用,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注意氮肥调控能获更高增产效果。上述结果可以为水稻的减量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沼液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液作为沼气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钙、铜、铁、锌、锰等中微量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植物激素和维生素等,将其在水稻生产上资源化利用,对于沼气工程发展和提高水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喷施不同量的以沼液为母液生产的叶面肥,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不喷叶面肥为对照(CK),根据1 hm~2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叶面肥量设置3个处理:CL1(6.00、6.00、3.00 kg)、CL2(7.50、7.50、3.75 kg)和CL3(9.00、9.00、4.50 kg),加水稀释到450 kg喷施。结果表明,喷施合适量叶面肥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和效益,超过一定量反而会导致水稻减产;其中CL2整体效果最佳,有效穗数、千粒质量、产量和效益分别提高17.2%、4.5%、15.4%和4 331.4元/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蘖期水、氮耦合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找出水稻高产的最适宜水、肥施用量,为实现水稻节水节肥的栽培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分蘖期5个不同的施氮水平和5个不同水分含量水平及它们的互作效应对垦粳5号杂交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水层3cm,施氮量51.75kg/hm~2的处理下,垦粳5产量达到最高(7 640.5kg/hm~2)。【结论】土壤水分含量与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氮肥不足的条件下增施适量的氮肥有助于水稻产量提高;施氮量过多,则造成水分胁迫,不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喷施赤霉素对水稻病害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有利于水稻分蘖的发生,可降低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结实率,增大千粒重,以分蘖期喷施效果最好,喷施浓度10 mg/kg,药液用量750 kg/hm2,进行叶面喷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硒对水稻不同器官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用硒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垦鉴稻5"为试验材料,研究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水稻成熟期不同器官硒和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硒能提高水稻叶片、茎秆、稻壳与精米硒、氮和钾含量,并且各器官硒、氮、钾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 g/hm~2和200 g/hm~2硒处理精米中硒含量为对照的1.5倍和2.6倍。施硒能显著提高精米的磷含量,降低稻壳的磷含量。低浓度(100 g/hm~2)硒增加叶片和茎秆磷含量,而高浓度硒(200 g/hm~2)叶片和茎秆磷含量下降。施硒能提高水稻的产量,200 g/hm~2硒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结论]施硒能增加水稻不同器官硒、氮和钾含量,其中200 g/hm~2硒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理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有效穗和干物质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与常规灌溉相当,甚至更优,且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常规灌溉处理分别减少32.0%~46.5%、20.0%~34.8%。可见,对于分蘖期干旱易发水稻产区来说,增加施氮量和提高移栽密度可明显降低因分蘖期干旱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其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2.5穴/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