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麦蚜是河南省麦区的常发性害虫,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2014—2017年河南省麦田蚜虫发生动态,抓住小麦全生育期麦蚜防控关键时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防治方针,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河南省麦区丰产。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是唐山市丰南区主要粮食作物,整个生育期都会遭到各种病虫草危害,因此对于病虫草害的防治,我们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小麦播种前和播种期间开始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在小麦生产全生育期分三个阶段开展全程科学防控是全面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措施。1小麦播种期病虫草害防治做好冬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小麦播种后出苗时达到苗齐、苗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康县小麦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病虫监测、调查、预报、防治为一体,外加五个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重点防治的"三级、五组织"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对小麦全生育期运用"药剂拌种、早春预防防治、一喷三防、分区域施用不同药剂混喷比例"等综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系统地预防、控制,减少疫情发生,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一次喷药多重防治的效果,同时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工作效率,选用有效药剂品种[1]在小麦抽穗70%时化防,防病(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防虫(小麦吸浆虫、蚜虫)和叶面喷肥一次完成,防治效果优异、可靠,能够较好解决吸浆虫的危害。同时,把传统"一喷三防"时间(杨花末期至灌浆期)提前到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实现小麦吸浆虫防控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达到防病防虫和促进小麦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绿色食品,镇平县植保站从2011年开始,开展了黄板诱杀蚜虫、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生物农药防治蚜虫、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掌握不同防控方法应用技术和防治效果,根据试验示范的结果,初步形成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早期以黄板诱杀预防、始盛期进行生物防治、必要时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的穗蚜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进一步示范推广及制定小麦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危害的时期,也是开展大面积、高效率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验证,通过"一喷三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不同防治次数防效对比试验示范,明确"一喷三防"的防效及最经济的防治次数,改进和完善小麦"一喷三防"防控技术。1试验目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实施推广,防治了小麦吸浆虫、蚜虫、赤霉病等,并促进了小麦灌浆,增加了千粒质量,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为了更科学地指导推广小麦"一喷三防"防治工作,指导站通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健康栽培,重点普及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强化暴发性、危险性病虫草害的应急防控和迅速扑灭机制,推广小麦生长中后期合理混防技术,一喷多防技术,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一、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防控的对象小麦播种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等,同时预防白粉病、锈病、蚜虫、灰飞虱、黄矮病、丛矮病等苗期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介绍花生蚜虫的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并提出其绿色防控技术,以为花生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麦蚜是晋南麦区麦田常发性害虫,暴发频率高,对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晋南麦区蚜虫消长动态,提出了将农业防控、生态调控、物理监测与诱杀以及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技术措施,抓住小麦全生育期麦蚜防控关键时期,调节小麦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个小麦群体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种衣剂在麦蚜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各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在93.0%以上;麦蚜进入减退期(小麦乳熟期),防效仍在87.2%~91.0%。种子包衣可以控制小麦全生育期的蚜虫危害,省药、省工、省时。对种子发芽率、小麦分蘖、千粒重均有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15,(4):1
<正>今年受冬春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等不利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的最佳时期。近日农业部要求各地以小麦赤霉病、蚜虫防控为重点,全力打好小麦后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力争夏粮首战告捷。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植保机构要迅速进入临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报讯近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一种名为"害虫推拉防治策略"的绿色防控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初步应用。在山东德州武城县的麦田中央,竖立着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小铁盒",盒子四周密布着细小的孔洞——这就是推拉策略的核心装置。"蚜虫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小铁盒里装着蚜虫报警激素缓释药物,蚜虫闻到激素会向外躲避,从而把害虫往外‘推’。与此同时,小铁盒里的挥发物还可以显著吸引蚜虫天敌的种群数  相似文献   

13.
<正>一、 防控目标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麦茎蜂、蚜虫等重大病虫,兼顾赤霉病、白粉病、根腐病、麦蜘蛛等常发病虫。全省实现防治处置率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4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各类高产创建示范片、绿色防控示范区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目标。二、 防控策略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抓住重大病虫、重点地区、关键时期,开展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强化绿色防控、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4.
小春作物蚜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俗称"腻虫、旱虫",云南省小春作物如小麦、油菜、蚕豆等在生长期间均有不同种类的蚜虫侵入危害,且蚜虫危害后传播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开春后蚜虫发生迅速,取食量大,繁殖率高,若不及时防治蚜虫将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江苏省重要口粮作物,其丰歉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江苏省粮食安全。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尤其是一类病害呈重发、频发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是对江苏省夏粮生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流行频率高、防治技术要求高、自然危害损失高,一旦疏于防控,除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外,还会导致真菌毒素超标,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危害,加强对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全程全方位指导服务,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全生育期管控策略,从秋播种子处理着手,综合运用抗(耐)病品种、健身栽培、科学用药等措施,提升防控效果,降低危害损失,为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合陕西省三原县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三原县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结果]组合药剂拌种处理能使小麦苗齐、苗壮,较对照农艺性状优良;进行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的麦田,即实施组合药剂拌种、春季及时喷施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开展小麦病虫"一喷三防",均有显著的病虫防效和增产率;以小麦抽穗率达60%~70%时实施第1次,隔7 d后实施第2次"一喷三防"的防虫、防病、增产效果更显著。[结论]试验结果为三原县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指导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甘肃省植保植检站拟定并印发了小麦、玉米、马铃薯、果树、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农药使用名单。名单包括防治小麦锈病、蚜虫等病虫草害药剂52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蚜虫等病虫草害药剂29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等病虫草害药剂38种;防治苹果树红蜘蛛、斑点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是由蚜虫爆发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侵染引起的,造成我国北方小麦危害损失严重。生产上急需有效的防治药剂。甾烯醇是我国研制的一种新的植物源抗病毒剂,开展了甾烯醇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甾烯醇预防处理的植株长势良好,叶色基本正常,发病率为10.5%,相对预防效为70.01%,治疗处理后,发病率为18.37%,相对治疗效果为66.28%,甾烯醇预防后的保产效果为26.67%,治疗后的保产效果为17.81%,说明甾烯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植物源抗病毒剂甾烯醇可以作为小麦黄矮病的绿色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19.
春末夏初气温逐渐回升,"蛰伏"的蚜虫、大棚白粉虱以及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开始危害大棚蔬菜,要密切注意,及时防治. 1、蚜虫  相似文献   

20.
介绍蚜虫在小麦安全生产中的发生危害特点,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植物源农药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麦田蚜虫的无害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