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1994~2017年垦区整体、各管理局静态层面农业技术效率,利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进一步测算动态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垦区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4~2017年垦区整体层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增长。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效率表现为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垦区当前人力资本水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受灾率对农业生产效率均表现为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状况,本文建立效率评价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7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三市(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5年湖南省环洞庭湖地区三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益阳市的平均效率排在首位,2015—2017年呈上升趋势,常德市的平均效率排在首位;Malmquist指数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从影响因素上看,城镇化率、有效灌溉率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对农业生产效率起负向作用,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起正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三点建议:依靠科技和管理水平进步,加快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和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安徽省2010—2017年农业绿色生产相关指标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安徽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比较显著,人均GDP对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安徽省5个基础碳源数据,结合LMDI模型,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2006-2015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356.53万t增长至2015年的449.03万t;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与总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从2006年的87.28 t/km2增长至2015年的107.37 t/km2;从市域空间来看,2015年安徽省北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总量高于南方地区;LMDI模型的因素分解表明,与2006年相比,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累计实现减排527.90万t,其中效率因素影响力度较强,而结构因素、经济因素总体上对累积CO2排放量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凸显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DEA-BCC模型和超效率模型,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量,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较好,但纯技术效率偏低;北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总体高于南部地区,邢沧两市农业投入要素冗余情况较为严重;单位耕地面积产值与单位化肥施用量产值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为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及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2类碳源,计算出安徽省2004—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农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来自种植业方面的物资投入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来自畜牧业方面的碳排放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因素拉动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结构因素则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为促进安徽省农业碳减排,应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碳减排的应用技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其"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凸出。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消费水平较低,要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必须立足扩大消费需求,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基于此,以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居民消费支出的不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原因。利率对消费有负相关关系;价格与消费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选取了2008~2010年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市农业生产未达到有效,主要是在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量等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农业生产相对较弱的地区应找出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作为输入变量,以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有19个省份尚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大部分省份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有较大上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20个)的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宁夏、甘肃、新疆三个西北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明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DEA模型测度安徽省16个地市耕地利用效率,运用ESDA模型从全局和局部分析了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GTWR模型从时空维度探讨了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均值均大于0.9,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时间变化波动起伏,规模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变化的关键;(2)耕地利用效率H-H集聚区从空间上由合肥市向西北逐步迁移,L-L集聚区分布在安徽省西南部,主要为山地、丘陵区;(3)人均GDP、灌溉指数、复种指数、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显著影响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其中灌溉指数对耕地利用效率解释力最大,复种指数、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GDP的解释力次之;(4)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空间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