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年限对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老芒麦种植提供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青海省海晏县“青牧1号”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2018年和2019年)监测不同生长年限3个样地(样地1:3龄到4龄;样地2:4龄到5龄;样地3:7龄到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2019年3个样地pH值分别较2018年降低了2.77%、2.25%和2.24%,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了18.08%、48.24%和41.32%。2年之间样地2和样地3有机质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全钾分别较2018年升高了11.36%和10.78%。样地1和样地2全磷含量均降低,但样地3含量升高了33.59%。样地3全氮降低显著且较2018年减少了30.65%;3个样地老芒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生长年限增加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而土壤脲酶活性则明显增加了29.70%、13.41%和118.08%。【结论】主成分分析表明,3龄和4龄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较高,全氮和蔗糖酶对老芒麦根际土壤质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素水平及施氮方式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敬龙  祁娟  刘艳君  杨航  李明 《草地学报》2021,29(2):259-269
为探究施氮方式和氮素水平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交互作用,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不同生长年限(4年生和5年生)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施氮方式(Y4:第4年施氮、Y4-5:第4年施氮后第5年追施、Y5:第5年施氮),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45,60,75,90和105 kg·hm-2)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4施氮方式下,60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有效钾、速效磷含量以及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75.3%,119.2%和90.5%;Y4-5施氮方式下,75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80.2%;Y5施氮方式下,60 kg·hm-2氮素水平时,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提高了57.3%。施氮方式、氮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老芒麦根际土壤特性会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施氮可以改善老芒麦根际土壤环境及提高土壤养分,第4年施氮后第5年追施75 kg·hm-2氮素时对根际土壤的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3.
贮藏处理对老芒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试验以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收获的老芒麦种子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1~3年老芒麦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在低温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高水平,但贮藏3年后种子老化发芽率急剧下降。低温贮藏条件下贮藏2年的老芒麦种子ATP含量和酸性磷酸酪酶活性均低于贮藏1年的种子,但贮藏1、2年的老芒麦种子ATP含量和酸性磷酸圈酶活性均高于常温贮藏的种子。种子浸出液含糖量和电导率值随老芒麦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连作烤烟根际土壤自毒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连作烤烟12年的土壤为材料,分析烤烟连作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自毒潜力及土壤物质成分差异,为深入揭示烟草连作障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对受体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烟草(Nicotiana tabacum)具有较强的化感自毒潜力。物质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未种植烤烟的对照土壤中存在7种糖类物质、14种酸类物质、16种酯类物质、1种其他类物质;而连作烤烟根际土壤中存在2种糖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8种酯类物质、12种其他类物质。与对照相比,连作烤烟根际土壤中存在特有的8种与自毒作用相关的物质,如香草醛、洋地黄毒素、雪松醇、植酮、诱虫烯、β 谷甾醇、胆甾烷醇、胆甾烷 3 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铁棒锤和不同土壤对同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和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通过室内生物学实验研究了铁棒锤整株和粉末浸提液,以及铁棒锤根际、退化天然草甸、未退化天然草甸、退化人工草地和未退化人工草地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棒锤整株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铁棒锤整株和粉末浸提液对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以及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且粉末浸提液对禾草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显著。几种土壤浸提液对青海中华羊茅种子的发芽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铁棒锤粉末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的根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铁棒锤和不同土壤水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铁棒锤整株浸提液对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同德老芒麦则最弱,而粉末浸提液对青海冷地早熟禾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同德老芒麦最弱;不同土壤浸提液对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垂穗披碱草最弱。铁棒锤和不同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浸提法制备了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的浸提液,在室内测定了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了苜蓿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5%浓度的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5%浓度及以上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浓度达到10%时达乌里胡枝子基本不能萌发。不同浓度的根浸提液和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种浸提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其强弱顺序为:茎叶浸提液根浸提液根际土壤浸提液。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青藏高原青海省高寒草地中广泛分布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中的常用牧草品种-青牧1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分析老芒麦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和光合作用变化特征及对养分的响应。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湖东地区设置1~6龄老芒麦自然生长田,6龄老芒麦施肥田和老芒麦连续施肥田(6年)3个处理。从2015年开始,每年5月进行老芒麦种植,播量2.25 g·m-2,行距30 cm,小区面积15 m2 (3 m×5 m)。采用KONICA MINOLTA, INC公司的SPAD分析仪,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株健康植株,从旗叶开始从上往下依次测定3片叶子的叶绿素相对含量。采用LI-COR公司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老芒麦开花期(7月底-8月初),选择天气晴朗早上10:30-11:30,随机选取5株健康植株对其旗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3龄时老芒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出现降低趋势,6龄时老芒麦叶片出现了逆向衰老现象;随着老芒麦年龄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持续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从3龄开始显著降低,且3~6龄间无显著差异;青牧1号老芒麦6龄田,氮肥和磷肥施入普遍提高老芒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且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33.30%~48.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7.05%~30.72%),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在高氮处理下得到缓解,氮肥和磷肥施入普遍提高老芒麦叶片净光合速率,N(60 kg·hm-2)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10.77 μmol·m-2·s-1);青牧1号老芒麦在连续施肥6年处理下,低氮(45 kg·hm-2)施肥下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磷肥对保持老芒麦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效果不显著;中度氮肥(60 kg·hm-2),同时配合磷肥添加长期施入,可有效维持高龄老芒麦叶片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盐渍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际磷含量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在盐碱地种植牧草的报道并不多.试验以河西盐渍地2、3、4、5、8龄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株龄苜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磷含量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在种植苜蓿的前5年,有效磷在根际与非根际均显著增加,种植8年开始降低,而全磷无显著变化规律.根际pH值低于非根际,但根际酸化不明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根际pH值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年限紫穗槐根际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种植年限的紫穗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 采用Tiessen等修正后的Hedley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对其有效磷、全磷及不同形态磷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从无机磷含量特征可以看出除了H2O-Pi(水溶磷)和Conc.HCl-Pi(浓 HCl提取无机磷)外,其余无机磷均是Y60的含量最高。不同形态磷:除Y28的NaHCO3-Po(0.5 mol/L NaHCO3提取有机磷)外,其他株龄的NaHCO3-Pi(0.5 mol/L NaHCO3提取无机磷),NaOH-Pi(0.1 mol/L NaOH提取无机磷),NaHCO3-Po,NaOH-Po(0.1 mol/L NaOH提取有机磷),Conc.HCl-Po(浓 HCl提取有机磷)含量均是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相应磷指标含量。根际土壤有效磷与Dil.HCl-Pi和Conc.HCl-Po含量显著相关(P<0.05),H2O-Pi与Total-P含量显著相关(P<0.05),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与pH值和根际全磷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年限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农牧交错带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对照,比较不同利用年限对退耕还草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草地的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年限对老芒麦草地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利用第2年和第3年的老芒麦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一个生长季中,利用第3年的老芒麦草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11.
孙守江  马馼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2,30(10):2549-2557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全小龙  陈梦词  段中华  梁军  乔有明 《草地学报》2022,30(12):3326-3333
为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对化感效应的潜在作用,以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常用牧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学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苗高、根长和干重,计算分析化感综合效应。结果显示:以未灭菌土壤U100为基质的5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完全灭菌土壤U0的均为最低,不同比例未灭菌土壤U75,U50和U25则因牧草种子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差异;幼苗生长方面,‘青海’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Qinghai’)、‘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幼苗苗高随灭菌土壤增加而减小;5种牧草幼苗的根长均在U100处理下最长;幼苗干重的变化趋势同苗高相似。未灭菌土壤对5种牧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系生长和干重方面。研究证明在幼苗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对根系生长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能缓解化感效应提高种子发芽率,但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几种禾草化感潜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甘肃马先蒿植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以及根区土壤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揭示甘肃马先蒿对人工草地退化的潜在作用,为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不同浸提液处理对5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的化感效应,总体而言,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的抑制作用比整株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甘肃马先蒿整株浸提液和粉末浸提液对5种禾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对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最弱,而根区土壤浸提液对同德老芒麦的化感潜力最大,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最弱,对其它3种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老芒麦种子发芽及幼苗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学青  王娟  胡小文  王彦荣 《草地学报》2010,18(6):805-809,815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100,150,200,250 mmol·L-1)处理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通过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其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反馈机制,为老芒麦在盐碱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NaCl浓度处理对老芒麦种子发芽特性具显著影响,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苗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NaCl浓度处理显著影响老芒麦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均呈降低趋势,量子产量(Yield)与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qNP)无明显变化;随NaCl浓度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200 mmol·L-1qNP值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5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计和氯仿熏蒸等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探讨了“一”字切根(RT1)和“十”字切根(RT2)处理对老芒麦根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pH和速效钾外,2种切根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养分和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其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在RT1处理下增加更显著。同时,切根处理使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微生物量氮磷比增加,氮磷比、微生物量碳氮比降低,表明切根处理可以缓解老芒麦生长过程中受土壤N,P元素的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与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量氮磷比显著正相关,土壤碳磷比与微生物量磷和氮显著正相关。2种切根处理均改善了老芒麦根系土壤环境,为老芒麦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唐嘉  毛春力  黄琪  唐俊  宋玉梅  孙铭  毛培胜 《草地学报》2020,28(5):1226-1232
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内部生理机能的恶化,线粒体作为种子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e 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位点是最先遭到破坏的细胞器。为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对老芒麦种胚线粒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室温贮藏0~4年的老芒麦种子为材料,分析比较其老化规律及种胚线粒体抗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老芒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鲜重逐渐下降,死种子逐渐增多,种胚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mitochondria malate dehydrogenase,MDH)、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活性逐渐下降,但在死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升高。此外,在贮藏过程中老芒麦种胚线粒体O2·-产生速率不断上升,而H2O2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线粒体中O2·-的积累与细胞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思达  刘文辉  张永超  秦燕  李文 《草地学报》2021,29(12):2827-2837
为了探究早熟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与生产特征,使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Tongde’)分别与‘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nd.‘Qinghai’)混播,在海北州西海镇开展了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混播草地养分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老芒麦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该处理相较于老芒麦单播草地的粗蛋白与总磷含量,分别提高7.51%与14.50%。相对饲用价值较早熟禾单播草地提高34.12%。因此,为解决青海扁茎早熟禾单播草地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选用老芒麦与早熟禾进行混播。使用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种间相容性,因此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与产量稳定性。选用碱茅与早熟禾进行混播可以用于建植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年限对老芒麦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禾  杨波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0,8(4):245-252
老芒麦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特征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入侵植物种数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芒麦在草地群落中相对生物量、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随着利用年限增加而明显下降,而入侵植物相对生物量、相对多度和相对盖度则明显增加。老芒麦的重要值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而急剧降低,老芒麦在利用的第2、3年占绝对优势,在第5、6年入侵植物占重要地位,到第9年才逐渐沦为次重要地位。老芒麦的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收获时间对老芒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生长2年和生长3年老芒麦为试验材料,研究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芒麦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后26-27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延迟收获种子产量则呈下降趋势。生长3年老芒麦同生长2年老芒麦相比,其种子产量下降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