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进一步阐明鸟类视觉通路的结构特征, 试验采用Golgi-Cox法, 灌流固定后尼氏体(Nissl bodies)染色和羰花青荧光染料DiⅠ(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逆向神经标记技术,对雏鸡视顶盖Ⅰ层的厚度和该层的细胞形态、大小进行了观察研究和数理统计.结果表明,Ⅰ层细胞多数呈梭形,还有少数呈圆形、椭圆形、锥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状等.Ⅰ层外侧部较背侧部和腹侧部厚.按照胞体面积大小将细胞分为4类:巨细胞、大细胞、中细胞和小细胞,Ⅰ层背侧、腹侧和外侧以巨细胞最少,其中背侧、腹侧以小细胞为主,外侧以中细胞数量最多.Ⅰ细胞具有2~6个主树突,其中有2个主树突的细胞最多(60.7%, n=128).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阐明鸟类视觉通路的结构特征,本试验用尼氏体染色法、Golgi-CoxⅡ法及羰花青荧光染料DiI逆行神经标记3种方法对雏鸡视顶盖的中央灰质层(Stratum griseum centrale,SGC)细胞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视顶盖SGC层背侧的厚度小于腹侧和外侧。SGC层细胞以大、中型细胞为主,多具有三角形、多边形及纺锤形的胞体。在高尔基镀银法(Golgi-CoxⅡ)染色和DiI逆行神经标记法标记出的细胞中,其树突清晰可见。三角形及纺锤形的细胞多从胞体发出2~3支主树突,树突野较大;多边形和少数三角形的细胞由胞体发出多支树突,树突野较小。  相似文献   

3.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麦芽凝集素(WGA-HRP)注入北京鸭隔中脑束,在延髓的孤束核,脑桥的兰斑核和中脑的中央上核,均见有标记细胞,以同侧孤束核和兰斑核的标记细胞最多,其中孤束核内标记细胞中等大小梭形为多。兰斑核内标记细胞以中等大小圆形为多。此外,尚见延髓腹侧网状结构,脑桥的外侧丘系核,中脑的后线核,中央灰质、Gudden氏被盖背侧核、Gudden被盖腹侧核和网状结构有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4.
用Nissl氏法、Weil氏法和Golgi—Cox氏法染色的猪脑干额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连续切片研究了猪中脑中央灰质(CG)的形态和构筑。猪CG根据细胞的形态、大小、密度及神经纤维的走向可分为四部和一个核:①内侧部,包围中脑水管,②背侧部,位于内侧部的背侧;③腹侧部,位于内侧部的腹侧;④外侧部,在背侧部和腹侧部之间,位于内侧部的外侧;⑤背外侧缘核,呈楔形嵌于外侧部的背外侧缘。  相似文献   

5.
猪的下橄榄核簇由内侧副核、背侧副核和主核组成。内侧副核分为腹侧部、背侧部、Kooy氏背帽、Koo氏腹外侧突、B核和背内侧细胞柱;背侧副核分为主部和后脚;主核分为背板和腹板。在内侧副核腹侧部的腹侧,锥体的背侧,有一从未被报道过的特殊核团,暂命名为底核。  相似文献   

6.
在光镜下观察北京鸭脑的连续切片。并将 HRP 注入食管、胃、心脏和脊髓,逆向追踪迷走神经背核传出神经元在核内的定位。北京鸭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呈纵向细胞柱,可明显地分为背侧部和腹侧部。腹侧部含淡染小细胞,多为梭形,细胞直径18~20 μm。背侧部内含中小型细胞,混合排列,直径20~35 μm;在闩前的后段还出现大细胞,直径35~40 μm。在二部的外侧有一小部为外侧部。本文提出按部位划分亚核的原则以利应用。共分为尾侧亚核、吻侧亚核、闩前背侧后核、闩前腹侧后核、闩前外侧后核、闩前背侧前核、闩前腹侧前核、闩前外侧前核共8个亚核。用 HRP 法追踪投射到食管各段、腺胃和肌胃薄肌与厚肌、心脏以及脊髓的神经元,肯定了北京鸭迷走神经背核投射至以上各外周器官的神经元在核内有一定的定位区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果表明,驴下橄榄复合体由主核、两个副核和三个细胞柱组成,平均长度14.4mm。主核呈囊状,囊壁皱襞少而小,囊底不弯曲;内侧副核有6个多变的组成部,以“八”字形B核为特殊;背侧副核结构松散;三个细胞柱未见报道,暂名:下橄榄背板背侧细胞柱、下橄榄腹内侧细胞柱和下橄榄底细胞柱。主核和两个副核主要成自中等卵圆形细胞,它们占细胞总数的89.8%,其余为小细胞。三个特殊细胞柱除含中、小细胞外,还有13.1~58.5%的大细胞。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Nissl氏、Weil氏和Golgi—Cox氏三种染色法,在脑干连续横切面、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上,研究了13个猪中脑中央灰质的形态和构筑。结果表明,猪的中脑中央灰质可根据细胞的形态、体积、细胞的密度及纤维分布的方式等因素,分为五个亚核。内侧亚核围绕在中脑导水管的周围,细胞体积小、密度低,有髓神经纤维的含量极少;背侧亚核居内侧亚核的背侧,以分布有多量的颗粒细胞为特征,有髓神经纤维多呈网格状排列;外侧亚核居中脑中央灰质的背外侧区,细胞大小不匀,但密度较高,有髓神经纤维的排列内侧呈环行,外侧呈辐射状;腹侧亚核居中脑中央灰质的腹侧区,小细胞的含量较多,有髓神经纤维呈密集的网格状分布;背外侧缘亚核居中脑中央灰质嘴侧二分之一的背外侧角内,呈一细的纵行的细胞柱,特点是细胞体积较大,且较均匀,细胞密集(29 100个/mm~3),在Golgi—Cox氏法染色的切片上,细胞呈多极形、三角形和锥形,而无其它亚核中占多数的梭形细胞,由于此亚核无文献记载,故暂按其位置命名。  相似文献   

9.
将CB—HRP及HRP溶液注入鸡颈迷走神经干的起始端附近,逆行追踪迷走神经的起源,并结合Nissl氏法对迷背核进行亚核划分。结果如下:(1)迷走神经运动神经元位于延髓的迷背核、疑核、中间带、中间核、中介核、舌咽神经腹侧核、孤束核内侧亚核及第1、2颈髓的中央管附近、中间带、腹角等处。迷走神经背核的树突明显伸向第4脑室膜下及孤束核。(2)根据迷背核内神经元的形态、大小、位置、排列等因素将其划分为八个亚核:尾小细胞亚核、尾中细胞亚核、大细胞亚核、多型细胞亚核、背小细胞亚核,背中小细胞亚核、腹小细胞亚核、前小细胞亚核。  相似文献   

10.
用 HRP 法对奶山羊内脏大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在脊髓的分布部位及节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脏大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分布于胸(T_3)——腰(L_1)和十二个节段,越向胸髓尾端,标记细胞趋于增多,主要集中于 T_(8-13)节内,而以 T_(11—12)节标记细胞最多,其高峰在 T_(12),标记细胞分布于脊髓手术同侧的五个区,即中间外侧核主部(IL_p)、中间外侧核索部(IL_f)、中介核(IC)、腹角外侧缘核(LM)、中介核旁室管膜部(ICpe),但95.51%的标记细胞集中在 IL_p。标记细胞多为梭形、三角形或椭圆形。50微米以下者占73.35%,50微米以上者仅占2.59%。此外,在腹角中央外侧区(CL)也发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1.
IFN-γ在大鼠胸段脊髓内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探讨免疫 -神经 -内分泌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大鼠胸段脊髓内 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FN-γ样免疫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胸段脊髓各板层。其中背角 、 、 层 ,胸髓中间带外侧核 ,腹角 层内可见到较高密度的阳性胞体和树突。中间带和腹角内的阳性胞体的树突还伸向外侧索和腹索 ,有时可达脊髓边缘  相似文献   

12.
Structure of the giant fibers of earthwor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edian giant fiber and the pair of lateral giant fibers that run the length of the ventral nerve cord in earthworms were thought to arise by fusion of the axons of several nerve cells in each segment. The structure of these giant fibers has now been examined with a fluorescent dye injected into single fibers. Each giant axon connects to one cell body in each segment; the giant fibers are not fused axons. In each segment, the median giant fiber has three branches and each lateral giant fiber has five branches. These branches are presumably dendritic. No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iant fibers i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egions of the worm seem to account for the functional polarity of the giant fiber system observed in behavior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进行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消化系统的光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研究。观察发现,罗氏沼虾的贲门胃内无齿,胃壁背、腹面的一定部位有角质板的特殊结构。中肠很长,占据头胸部的后半部分和腹部的大部分;中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和中肠腺小管细胞的游离端均有纹状缘,无角质膜。后肠很短,无纹状缘。消化道上皮细胞有无纹状缘是区分中肠与前、后肠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进行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消化系统的光镜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研究。观察发现,罗氏沼虾的贲门胃内无齿,胃壁背、腹面的一定部位有角质板的特殊结构。中肠很长,占据头胸部的后半部分和腹部的大部分;中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和中肠腺小管细胞的游离端均有纹状缘,无角质膜。后肠很短,无纹状缘。消化道上皮细胞有无纹状缘是区分中肠与前、后肠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5.
鸡腔上囊传入神经元的分布——HRP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B—HRP法研究鸡腔上囊的感觉神经分布,结果表明:初级传入神经元位于T_6—LS_(13)脊神经节内,主要在LS_9—LS_(11)和LS_1—LS_2;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在LS_8—LS_(12)髓节沿背角外侧缘延伸,止于中央管背测阳背外测区;部分初级传入神经元位于迷走神经结状节内。  相似文献   

16.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鸡第三脑室的室管膜有构造分区。视前隐窝有密集的纤毛和徽绒毛,且呈均匀分布。由第三脑室侧壁的背侧向腹侧过渡,纤毛密度逐渐增加。漏斗隐窝的结构最复杂,是多纤毛区、少纤毛区、无纤毛区和伸张细胞区交错排列形成的嵌合体,并分布有大量的泡状结构。存在于侧壁的室旁器的结构特征为表面分布有大量的室管膜上神经纤维。伸张细胞仅存在于漏斗区,互相排列成蜂窝状,表面分布有少量分泌小泡和微绒毛。在鸡第三脑室的各部均发现了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17.
The topographic map of cell position in the avian retina is inverted in its projection to the optic tectum. Dorsal retinal ganglion cell axons project to ventral tectum, and ventral retinal ganglion cells project to dorsal tectum. Topographic gradients of toponymic (TOP) cell surface molecules along the dorsoventral axes of retina and tectum also are inverted. TOP molecules are most abundant in dorsal retina and ventral tectum and least abundant in ventral retina and dorsal tectum during the period of initial retinal-tectal interaction. Thus, TOP molecules may be involved in orienting the retinotectal map.  相似文献   

18.
奶山羊颈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元胞体的定位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RP注入颈迷走神经干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全长出现标记细胞,但该核的尾部以特征性的巨、大或中型梭形标记细胞为主而区别于核的前和中部。在孤束内侧核有散在的类似于背核的标记细胞。在疑核可见大、中、小三型标记细胞,但在疑核嘴侧部的腹侧群即面后核无标记物。在疑后核、上颈髓中间带区有类似于胸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型标记细胞和分布特征。在脊上核的背侧群和上颈髓的腹角背内侧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有一些大多极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