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湿地水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补水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湿地萎缩和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介绍了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保障机制,综述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补水策略研究,以及补水对区域水资源、湿地景观和植被、湿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的发展成就及生态补水实践探索,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规划、方案编制、实践探索、生态系统影响评估等方面给出了未来湿地生态补水发展和研究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湿地生态补水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湿地的生态作用、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概况和辽宁湿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辽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优势,为辽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种有效形式。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就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随着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开展,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态建设的一个主要切入点,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广东省湿地公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因此,对湿地保护理论、对策和技术的研究变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管理、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湿地保护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湿地保护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湿地旅游持续升温、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引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关注,促进湿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探求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对沂南汶河湿地公园内水系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文化保护及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湿地的建设与保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雷 《广东园林》2006,28(3):51-53
湿地号称“地球之肾”,对湿地的研究与保护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政府的重要议题。我国的湿地资源丰富,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湿地在一定时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加强对湿地研究并提出系列湿地保护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产品的长期可持续为核心目标,强调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是人类应对湿地退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梳理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研究,文中对其热点领域和方法采用文献列举方式进行分析,概述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湿地生态系统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湿地水文过程调控、湿地保护修复的策略与规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与协同、湿地利益相关者需求与协调、湿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等;归纳了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情景分析法,统计学、数学分析法,模型模拟法,社会、经济协同分析法,统一框架综合决策法等;指出未来研究可能向跨学科交叉与融合持续深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测量、评价和价值实现,多尺度研究的协同,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接续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已成为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文献的基础上, 简要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 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影响因子、研究尺度、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现状, 其中重点归纳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湿地公园的良好条件,随着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项目的展开,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安全屏障建设的一个主要切入点,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自治区湿地公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湿地共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和泛洪平原湿地 7种类型 ,并对现有的 8处重点湿地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当前我国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国内外有关湿地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 结合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 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态需水概念、理论、计算原则及相关计算方法。基于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湿地生态需水概念就是为解决和恢复湿地生态问题及实现湿地保护目标所需要的水量。计算需注意的地方主要有7个方面, 即:①维系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②维持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不再退化; ③恢复历史某个时期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功能; ④维持湿地基本特征或者某些具体目标; ⑤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⑥保护不同级别濒危珍稀物种或特殊生态系统; ⑦实现国家发展计划。计算方法主要有:湿地分级法、水文生态法、模拟模型法及遥感解译法。  相似文献   

13.
按现行湿地分类标准,吉林省湿地资源分为4大类16型,但从吉林湿地资源特点及全省湿地保护实际出发,吉林省湿地分类系统有必要进行细化调整。在原有湿地分类系统基础上,吉林省西部湿地地区增加更能凸显迁徙鸟类生境的湿地型,沼泽湿地类中增加泥炭沼泽型。鉴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现状,吉林省有必要划定湿地保护红线。本文对吉林省湿地保护红线划定原则、方法及相关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方案,将北运河流域湿地规划为湿地保护小区、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及开放式郊野湿地休闲区等3种类型。针对北运河流域不同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采取包括湿地地形重塑、湿地水分联通、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岸带护坡、围栏设施建设、污水及垃圾治理等相应的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尝试界定湿地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并依据湿地资源本身的属性、常见湿地景观的类型和湿地旅游活动的属性对湿地资源的分类进行探讨。分类结果应用于我国微山湖湿地的分类,能有效地指导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干扰对安庆沿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徽安庆沿江滩地湿地,研究了天然芦竹、芦苇湿地,次生旱柳林和意大利杨人工林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旱柳林,也高于自然芦竹、芦苇湿地。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最大,杨树人工林次之,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最小,而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生态优势度则不那么明显;同时也说明在长江中下游滩地湿地上,天然次生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较高,而杨树人工林的生态优势度较小,它的物种丰富程度要高于旱柳天然次生林。人工杨树林的均匀度指标高于天然芦竹、芦苇湿地,也高于天然次生旱柳林。不同高程不同生态系统内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高程的升高,物种总数量降低,但植物多样性指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林龄的林分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福泉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和补充调查的成果资料基础上,根据福泉市实际情况,采用3S调查技术对福泉市范围内符合湿地定义的湿地资源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全市湿地资源的分布、数量、面积、类型、保护等级等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全市湿地资源保护数据库总面积为21030亩,分布于2镇1乡2个街道,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83%,湿地保护率为40.65%。福泉市湿地按保护等级均为一般湿地,保护形式有5大类: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县级湿地公园、其他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湿地评价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成为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湿地评价可以分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湿地生态效益评价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但各种湿地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甚至重叠,特别是湿地功能评价与其他湿地评价类型间关系更加密切。今后我国湿地评价应主要侧重于湿地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构-过程-功能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定量化方法的研究和湿地评价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湿地的权属特点及保护管理现状的归纳和总结,分析了造成目前我国湿地管理低效的主要原因,指出了法律法规、监测和市场手段的不完善,以及湿地保护资金缺乏等因素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破碎化和资源衰退的趋势,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湿地恢复监测与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 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 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 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 并从湿地水体、湿地植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管理方法, 以期为更好地完成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