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群体遗传学角度对西镇牛的毛色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其毛色遗传由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支配,毛色以红黄为主,混有晕毛、有色皮斑、胁及四肢内淡化、黑色背线及黑缟纹等杂色,黑色及白斑在群体中分布频率极低。估测的各位点基因型频率误差小、可靠性高,其毛色分布规律可以做为西镇牛品种特征的遗传标记。同时确认西镇牛毛色形成与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不同年龄西镇母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这些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了部分生化指标间相关,将西镇牛血液生化指标与其它黄牛品种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血糖、血钙、血清无机磷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清球比例(A/G)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血清总蛋白0.5岁~1.5岁组与1.5岁组~3.0岁组及3.0岁以上组差异极显著(P<0.01);清夤白、球蛋白0.5岁~1.5岁组与3岁以上组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血钙、血清无机磷含量(Ca/P)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上述结果与已往报道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a与无机磷含量,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含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0.01)。与其它黄牛品种比较,西镇牛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从生化指标角度揭示了西镇牛较秦川牛晚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家畜血型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血型的研究主要包括免疫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两个方面。免疫遗传学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因此“血型”一词多少年来仅理解为用免疫方法测定的血液特性,亦即血型是由基因控制的血细胞的一个或多个抗原因子所决定。现代广义的血型还包括血液中各种蛋白质和酶因遗传控制不同而有的许多类  相似文献   

4.
西镇牛产区解放后曾进行过五次普查鉴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西镇牛的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近年来致力于西镇牛种质特性的测定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数据,为今后拟定西镇牛种畜企业标准创造了一些条件。省农业局科教处去年四月下达了制定西镇牛种畜企业标准的任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主持下,及时成立了制标小组,蹉商技术问题,确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存和提高地方优良畜种的品质,我们在西镇牛阶段选育的10多年工作中,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批供选育遵循的技术标准规范.1983年8月1日省标准局正式发布实施《西镇牛》种畜标准,在此之前,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西镇牛》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拟定的《黄牛颗粒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操作规程》,以及省颁冻精制作技术标准.这些技术规范的施行,特别是《西镇牛》种畜标准的实施,在广大农村和国营牛场对西镇牛的选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增加了数量,提高了质量,获得  相似文献   

6.
西镇牛的形成,是在我区特定自然条件下经前人世代辛勤选育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全地区西镇牛存栏量达20多万头。由于挽力大、耐阻饲,宜山、川、水、旱耕作。肉质好而弛名。多年来以邱怀教授为首的学者、专家和畜牧科技人员致力于该品种的调查、研究,对西镇牛的挽力、体尺、肉用性能作过多次测定、计算,大量数据证明西镇牛属役肉兼用型优良地方良种。1982年6月  相似文献   

7.
西镇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头西镇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及Ag-NOR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镇牛公牛的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为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早期检测矮小型溧阳鸡,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含有DW和/或dw基因的鸡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只含有DW基因鸡仅扩增出417 bp单一条带;只含有dw基因鸡仅扩增出217 bp单一条带;含有DW和dw基因鸡扩增出417 bp和217 bp两个条带。研究表明,该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准确鉴定出含有DW和/或dw基因的溧阳鸡,用于矮小型溧阳鸡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9.
数量遗传学是孟德尔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孟德尔遗传学的许多原理都适用于它,它与孟德尔遗传学不同之处在于孟德尔遗传学中的性状主要决定于主要基因,即它们是由能分别辨认其效果的一对、两对或三对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所造成的,而数量遗传学所研究的性状则是由效果极其微  相似文献   

10.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蒙古牛,泰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牛的Ag-NORs作了比较研究,并根据不同Ag-NORs的个体频率用数学方法估计了4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以此对4个品种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中,西镇牛与岭南牛关系最近,西人扣与蒙古牛关系最远。这与从Y染色体多态性,外形,历史,地理分布及生态类型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反向遗传学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经典遗传学的认知路线为由表及里,是从生物体自身的性状、表型出发到它的遗传物质来研究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而反向遗传学则与经典遗传学恰恰相反,是一条由里及表的认知路线,其首先是获得生物体基因组的全部序列,然后对靶基因有目的地进行加工和修饰,如基因插入、  相似文献   

12.
刘家忠 《养猪》1992,(3):23-24
一、前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内,对用标记基因或生化物质早期预测家畜后期生产性能的可能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一些领域内,尤其是在免疫遗传学和动物繁殖学领域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养猪生产方面,最为令人振奋的是发现了单血液指标—CPK酶与应激感性之间的联系,目前正在研究氟烷基因杂合子血液和肌肉组织中CPK酶的活性范围。随着科研不断深入,一旦采用CPK酶辅助选种,将使育种学家们能比单独根据氟烷测验更为有  相似文献   

13.
与动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学理论大致经历了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即四代遗传学。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也从表型值选择、育种值选择向基因型选择逐步演进和过渡。现代的猪育种已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分子育种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离不开数量遗传学基础,因此形成分子数量遗传学,改变了传统数量遗传学将控制某个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而直接将研究目标指向各个基因座,借助各种遗传标记、通过统计学将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蚕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它的研究是建立在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构遗传学和DNA重组技术的基础上,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刘菲 《中国家禽》2006,28(21):50-53
目前绝大多数家禽病毒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完毕,家禽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已经由结构基因组时代进入功能基因组的时代,于是家禽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应运而生。经典的正向遗传学研究策略是从功能或表型的突变体出发,寻找主导相关功能或表型的基因;而反向遗传学则是从制造基因的突变体以检测生物体表型出发,得知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野猪的染色体、野猪线粒体DNA与家猪的起源进化关系、部分核内基因等方面对野猪的遗传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野猪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从水分子水平研究了猪RN基因,主要目的是检测在何品种中存在RN基因,分析其遗传学特征,为日后对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奠定科学基础,直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8.
人和几种动物的遗传学研究显示,MC4R基因在体重和能量平衡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未见有关犬的MC4R基因多态性、MC4R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研究报道。以123只成年Beagle犬为试验材料提取血液DNA,利用软件设计PCR引物,经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后,发现了一个新的MC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该多态性恰好产生了限制性内切酶EcoO109Ⅰ的位点多态性。利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Beagle犬家系的MC4R基因,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该多态性与犬体重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MC4R该多态位点对犬的体重影响不显著。尚需进一步分析MC4R基因的其他片段。  相似文献   

19.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 manipulation).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物质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自1978年第1例RNA病毒Qβ噬菌体的成功拯救以来,各类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动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学理论大致经历了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即四代遗传学。伴随着遗传学理论曹发展,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也从表型值选择、育种值选择向基因型选择逐步演进和过渡现代的猪育种已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分子育种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离不开数量遗传学基础,因此形成分子数量遗传学,改变了传统数量遗传学将控制某个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而直接将研究目标指向各个基因座,借助各种遗传标记、通过统计学将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