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兔传染性口炎是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口腔粘膜发生水泡性炎症为主的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主要是1—3个月龄的幼兔,成龄兔患病较少.当饲料不足,饲养不当,饲料损坏口腔粘膜,喂给霉烂饲料等,都会诱发本病的发生.病兔的直接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兔口腔内的坏死粘膜和分泌物,一般都有病原体存在,家兔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时,病毒可通过舌、唇或口腔粘膜传染.本病潜伏期为3—5天,发病初期口腔粘膜呈现潮红、充血,然后在舌、唇、  相似文献   

2.
<正> 兔螨病、中耳炎、脱毛癣都是兔的常见病,其中螨病和脱毛癣是传染病。可是在临床实践中,很多人经常鉴别不清,影响了防治的效果。1 三种兔病的病因鉴别兔螨病的病因带病兔传染致病,特别是散养兔群传染快。兔舍兔笼潮湿、污染严重,极易发性本病。仔、幼兔患本口的原因,多数由于产仔箱内垫物长时间不更换,造成产箱受兔尿、兔粪污染潮湿而诱发。螨病不分品种,不分年龄和季节发生。中耳炎病因兔舍内环境污染,带菌土尘多,通过扫地、刮风等,使带菌的尘土落放耳内诱发此病。也有的病例继发于感冒、传染性鼻炎、化脓性结膜炎等。在中老龄兔群里多见。脱毛癣的病因兔舍由禽舍、猪舍等旧养殖场舍改成的,极易发生本病。兔舍内高温、极度潮湿、污秽也易发生本病。20-80日龄的仔、幼兔以及寄养的仔、幼兔常发生,中兔发病率较高。2 三种兔病的病原鉴别兔螨病的病原南痒螨、疥螨等兔  相似文献   

3.
家兔伪结核病,通常呈散发性流行,有时也能成为地方性流行。某兔场1983年2月曾发生伪结核病。当时存栏兔325只,根据临床检查,发现有病状的兔为216只。1984年4月该场又发生本病,死亡25只。我们对发病一栋兔舍饲养的160只兔进行了全部检  相似文献   

4.
1兔肺炎双球菌病兔肺炎双球菌病是由肺炎双球菌所引起兔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本特征为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突然死亡。本病多在秋冬季及春天散发。此时,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兔的抵抗力下降,兔的上呼吸道常在菌一肺炎双球菌会乘虚而入,发生内源性感染,病死率也较高。病兔、带菌兔及啮齿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由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而传染。也可由呼吸道和胎  相似文献   

5.
兔真菌病是由须毛癣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兔真菌性传染病。该菌在动植物体上依附,在土壤中生存或存在于体外环境中。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但以感染仔兔、幼兔为主。该病传播迅速,圈舍潮湿,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恶劣等可诱发本病发生。患兔逐渐消瘦、虚弱以致死亡。因此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本病发生。1临床症状病兔头部、背部皮肤掉毛,掉毛部位露出淡红色皮肤,有的可见灰色鳞屑,严重者发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流行病学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本病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伤口而感染。不同年龄、品种的家兔均易感染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尤其在阴雨潮湿、高温高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7.
家兔体表霉菌病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感染动物表皮、毛囊和毛干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真菌病。大田县某肉兔饲养场于1997年8月中旬首例发生了兔体表霉菌病,开始疑是疥癣病,用疥癣药物治疗没有效果,2个多月后才确诊为本病,但又由于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经验和有效药物,致使本病暴发流行,从发病到治愈前后持续近5个月,期间发病高峰时,20日龄~3月龄兔感染发病率达78.6%。同时本场饲养员也被感染。且症状感染本病的家兔主要以结痴、脱毛、搔痒为特征。起始在兔的鼻端、嘴唇两侧、眼眶周围发生,以后发展到头部、耳、脚、躯干等部位,病灶部…  相似文献   

8.
绿脓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以兔肺炎和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疾病。2017年9月本试验室购进一批新西兰兔在检疫期间发病。通过临床解剖观察、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等方法,确诊为绿脓假单胞菌感染。本病可以通过注射兔绿脓假单胞菌病多价灭活菌苗对1月龄以上的兔进行免疫,每半年注射1次可以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饲养管理上应注重环境卫生,防止饲料和饮用水被污染。在疾病治疗上不乱用抗生素,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兔真菌病是由须毛癣菌或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兔真菌性传染病。该菌在动植物体上依附,在土壤中生存或存在于体外环境中。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兔均易感,但以感染仔兔、幼兔为主。该病传播迅速,圈舍潮湿,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恶劣等可诱发本病发生。患兔逐渐消瘦、虚弱以致死亡。因此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本病发生。1临床症状病兔头部、背部皮肤掉毛,掉毛部位露出淡红色皮肤,有的可见灰色鳞屑,严重者发生炎性反应。病  相似文献   

10.
<正> 家兔的“干爪病”是由背肛疥螨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而造成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候温暖和潮湿季节多发;兔笼(舍)清洁卫生条件差、拥挤以及使用坚硬底板等更易促进本病发生.兔场一旦出现本病则难以根除,尽管死亡率不高,但严重阻碍正常生长发育和明显降低经济效益.病兔的临床特征,既不完全同于由疥螨引起的疥癣,又不完全同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脚皮炎,而主要表现患爪初  相似文献   

11.
<正>兔螨虫病又叫兔疥癣病,是由寄生于家兔体表的痒螨或疥螨癣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性皮肤病。临床上,兔以螨虫、真菌混合感染为常见,主要特征为患部皮肤剧痒、脱毛、发炎、结痂。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发于冬季和秋末春初等阳光不足、阴雨潮湿、气候变冷适合螨虫生长繁殖的季节;饲养密度过大、兔场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可降低家兔对螨虫的抵抗力,促进本病的发生与蔓延。病兔是主要传染源,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被螨虫污染的笼舍、产箱以及饲养员的  相似文献   

12.
<正>家兔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多病症传染病。临床上以不同的发病形式出现,如脓肿、脓毒败血症、乳房炎等。(一)流行病学本病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病兔和带菌兔为本病传染源。本菌主要经皮肤黏膜伤口感染,消化道、呼吸道也可感染传播。家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不同品种、年龄的家兔均易感。哺乳仔兔常因吃了含菌的奶汁而全窝感染发病。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家兔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多病症传染病。临床上以不同的发病形式出现,如脓肿、脓毒败血症、乳房炎等。1流行病学本病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病兔和带菌兔为本病传染源。本菌主要经皮肤黏膜伤口感染,消化道、呼吸道也可感染传播。家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敏感,不同品种、年龄的家兔均易感。哺乳仔兔常因吃了含菌的奶汁而全窝感染发病。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家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病程短促、传染迅速、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我国江苏省部分地区1984年首先见有本病暴发。1986年之后,本病已在我省迅速流行,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兔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我们于1988年—1990年进行了本病灭活苗的研制及应用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兔波氏杆菌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广泛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炎、支气管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一)流行特点本病在秋冬季节和早春多发。不同年龄的兔均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病兔的飞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天气突变,兔的抵抗力下降,兔舍卫生不好,空气污浊等情况下,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此菌在群养兔中污染为64.4%,散  相似文献   

16.
兔消化不良病是兔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给养兔业生产效益带来不良影响,近几年来,笔者诊治本病百例有余,现将防治本病的体会介绍一下。 1发病原因 1.1饲养不科学饲养过程中,给兔突然变换草料,随意改变喂兔习惯,使兔过饱或过饥,欠渴或暴饮等因素,均能直接刺激兔胃肠道黏膜上的感受器,反射或直接地扰乱了兔胃肠的正常分泌运动和消化机能,使兔胃肠道黏膜表层发生卡他性炎症而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17.
仔兔黄尿病是兔场的常见病,发病原因是仔兔吃了患有乳房炎母兔的乳汁,或由于环境条件污秽导致,以排黏性黄色水样粪便为特征的急性肠炎。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染快,1只发病很快传染至全窝。本病易发生在仔兔时期,以5~15日龄仔兔多发,是哺乳期仔兔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家兔流涎病又称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或传染性口腔炎,其特点为口腔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伴有剧烈疼痛。轻者间歇性发作,重者可连续不断,严重影响仔兔生长发育。若有继发感染,可造成仔兔大批死亡,给养兔场(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养兔者高度重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1病因本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发病对象主要是1~3月龄的幼兔,成年兔也有发生。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饲料不足,营养不全,饲养管理不当,喂给发霉变质饲料,气候骤变,仔兔感冒和腹泻等都能诱发本病。2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3…  相似文献   

19.
兔疥螨病是家兔感染疥螨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患病兔皮肤剧痒、发炎,形成痂皮、脱毛,迅速消瘦,严重时可造成死亡。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兔业危害很大,因此,对本病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1.发病特点本病多发于秋、冬及初春季节。特别是兔舍潮湿,卫生条件差的更有利于本病的流行。本病主要通过健康兔与病兔的直接接触传播或共用兔舍、兔笼、用具等途径间接传播。2.症状当兔发生疥螨病时,先在嘴、鼻孔周围及脚爪部位发病,病兔表现为剧痒、焦躁不安,不停地用爪抓患部,继而出现灰白色的痂块,逐渐蔓延并结痂,皮肤增…  相似文献   

20.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皮下,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1898年,Sanarelli在乌拉圭最早发现本病,之后在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国家相继有本病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道。近几年实验研究证明,中国家兔对兔粘液瘤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国家规定本病为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WTO的加入,各种种兔及兔产品原料等的引入,该病对养兔业的潜在威胁很大,有必要对此病严密监控,防患于未然。现将本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