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蚕豆种子进行0、7、14、21、28d的低温春化处理,待播种长成幼苗后分别取幼叶测量植物体内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化时间增长,蚕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和CAT的活性在春化处理14d时最高,POD的活性在春化处理21d时最高;丙二醛(MDA)含量的整体趋势则是先缓慢上升,到春化处理28d时大幅度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没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蚕豆种子春化的时间最好在14d内,不宜超过21d。  相似文献   

2.
为提前和延长蚕豆采摘期,增加鲜食蚕豆种植效益,开展蚕豆春化处理时间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4℃下春化达20~30 d,可以显著提早蚕豆采摘期,拉长采摘周期,显著提高每株豆荚数和百荚重,从而提高鲜荚单位面积产量。春化处理30 d,可显著增加每荚粒数、荚长,降低始花节位。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株豆荚数、单株分枝数,未对单位面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667 m2种植1 500株(株距35 cm)是最佳的选择,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用工,同时又能提高鲜食蚕豆品质。本次试验可为温岭市蚕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长度的春化时间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以圣麦20为试验材料,设置23~40 d的春化时间梯度进行春化时长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圣麦20在4℃条件下完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最短春化时间为26 d,其中春化时间26~32 d时分蘖与结实很少;春化时间在33~40 d时,圣麦20主分蘖的小穗数随春化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春化38 d的植株生成的小穗数最多,而春化时间为36 d的植株产生的总穗粒数最多。该试验对于研究春化时长影响小麦小穗数及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 ℃,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在0~12 d 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位处理时间的春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5.
用当地常用鲜食蚕豆品种慈蚕1号,在春化栽培条件下,进行2个播种时期,3个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化栽培的慈蚕1号单株荚数、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下,蚕豆的单株荚数有显著差异,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蚕豆人工春化技术的成熟,江苏省春化蚕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发展春化蚕豆产业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春化蚕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深入剖析了春化蚕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春化蚕豆成本、加强推广力度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春化蚕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索新疆蔬菜种子质量投诉的规律,分析了自1986年以来新疆蔬菜种子质量投诉的田间技术鉴定资料,从有关低温引起春化作用的案例中筛选出属于不完全春化的表现.[结果]总结出新疆常见的3种蔬菜作物不完全春化的表现:结球甘蓝包心异常,洋葱鳞茎分蘖和分叉,球茎甘蓝长瘤及菠萝状延长.[结论]这些不完全春化现象均发生在属于幼苗春化型的2年生蔬菜作物上.当这些作物的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受到低温影响后,表现出尚未抽薹及开花之前的异常现象,这和种子的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4个春化温度(3、6、9、12℃)和4个春化时间(10,20,30,40d)二因素裂区试验,对迷您黄1号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春化温度条件下,随春化时间延长,白菜播种至现蕾天数明显缩短,但当春化时间延长到30d后,播种至现蕾天数缩短并不明显;相同春化时间条件下,春化温度越低,从播种至现蕾、开花的天数越短,最短的为3℃低温春化处理。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春化条件为3~9℃低温春化处理20d。  相似文献   

9.
春化条件对大白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冬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春化温度、春化时间对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8 C处理下,大白菜花芽发育早,速度快;10C下大白菜种子也可以通过春化,但春化 所需时间相对延长。通过对低温诱导花芽分化温度、诱导持续时间及诱导后花芽生长速度的研究,初步选定 在6C低温下诱导20 d为大白菜的最佳春化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刘水东 《农家致富》2014,(17):32-33
蚕豆栽培方式主要为露地栽培,容易导致上市时间集中和偏迟,并且常常易受早春寒冷气候影响,因而导致产量低、效益不稳。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于21世纪初开展以“蚕豆芽苗培育、芽苗人工春化”为关键技术的设施鲜食蚕豆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了江苏地区蚕豆鲜荚提前1-2个月采收上市,并以此为基础摸索出了大棚蚕豆、厚皮甜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植物春化作用条件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春化作用受环境条件诱导的同时,也受到其基因的表达调控。春化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代谢途径。本文概括了外界环境条件温度和光照等对春化作用的影响,以及春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春化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的发育特性,以4个春小麦品种(系)和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20、30、40 d六种春化处理,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时期、穗分化进程、株高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作用可促进小麦二棱期的出现和通过,缩短苗穗期,不同春化处理下,冬小麦苗穗期的变异系数较春小麦的高;适度延长低温春化时间能够限制小麦主茎的顶端优势,促进小麦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有利于小麦穗长的增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春化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低温春化试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春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黑麦对春化反应的敏感性不及普通冬小麦,它的最适春化天数为30 d,而普通冬小麦为40 d,且幼穗分化进程比普通冬小麦早且快,低温春化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发育进程及速度;当超过最适春化天数时,随人工春化时间的加长,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呈递减趋势,而单株鲜重与干重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即为最适春化期。  相似文献   

14.
植物春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植物春化作用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基础,分析了与春化作用有关基因间的相互联系,介绍了春化作用的分子基础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春化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三个发育特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春化、脱春化处理,经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在春化过程中,冬小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仅增加,而且有新蛋白质产生。英国Mercia品种与中国京841都产生53.2kd、46kd两种新的蛋白质且在春化、脱春化中稳定存在,这两种蛋白质正是春小麦有而冬小麦未经表化没有的,表明这两种蛋白质的产生与冬性小麦春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型拟南芥FLC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拟南芥春化作用相关基因FLC的序列分析。[方法]先期经过对拟南芥自然群体的春化反应的QTL分析,发现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与开花有关的QTL,本实验就是运用序列分析确定它与FLC基因是否具有同源性。[结果]意大利拟南芥与瑞典拟南芥在第27位、第461位、第501位、第638位、第738位、第884位碱基上不同。虽然这些碱基有所不同,但是密码子编码出来的第9个氨基酸、第167个氨基酸、第246个氨基酸,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蛋白质均相同。[结论]拟南芥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FLC基因序列长度高度保守、碱基变异位点丰富密码子的简并性它们均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对拟南芥生长没有影响。这表明拟南芥的基因序列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彩玉  李春苗  孙梅青  王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54-18055,18194
[目的]研究拟南芥春化作用相关基因FLC的序列。[方法]对拟南芥自然群体的春化反应进行QTL分析,发现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与开花有关的QTL,再运用序列分析确定它与FLC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意大利拟南芥与瑞典拟南芥在第27、461、501、638、738、884位碱基上不同。但密码子编码的第9、167、246个氨基酸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蛋白质均相同。[结论]拟南芥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由于FLC基因序列长度高度保守、碱基变异位点丰富密码子的简并性,它们均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对拟南芥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综述了春化作用分子机理及相关激素在春化过程中的调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地区连续三年(1983—1985)进行的早期春播试验中,参试的九个冬小麦品种均能抽穗、开花和成熟。与同一播期的春型品种相比,表现为中熟和晚熟。它们有一定的产量性状。较宽的低温范围和一定的日长条件相配合,保证了田间春化反应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低温在小麦春化过程中生理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不同品种小麦,在1—3℃下进行种子春化处理0—60天。结果表明:(1)春化中的低溫有两种效应,即启动幼穗分化和抑制生长。对于春性小麦,低温只有后一种效应。(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幼穗内ABA的含量,结果发现,春性小麦>偏春性>冬性>强冬性,而与各类小麦对低温的需要程度顺序相反。此外,种子经春化处理过的幼苗,其幼穗ABA含量均比对照高。所以,可初步认为:冬、春性或冬、春性强弱不同的小麦在温度要求上的差异,是体内抑制型激素水平存在差异的反映,春化处理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于低温诱发体内产生ABA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