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鄯善县范围内标准日光温室和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栽培模式的产量、效益进行了统计,并对不同栽培模式经济投产比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了此种套种栽培模式的增产、增收效果,以期为鄯善县设施农业科学合理的茬口安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高效栽培比标准日光温室667m2平均产值高86 400元,标准日光温室平均经济投产比为1∶4.56,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投产比为1∶16.71,套种栽培模式比标准日光温室平均增收312.75%。说明深冬黄瓜套种苦瓜越夏高效栽培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该模式可以用来丰富鄯善县日光温室深冬至越夏栽培模式,配套集成技术可以为当地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哈密瓜搭架立体栽培是一种极具推广前景的新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使土地利用率较常规种植提高近1倍,而且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河南省栽培平菇的不同栽培模式及主要的集成技术。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不同的栽培模式、培养料配方及接种技术,秋冬季开放式接种及适宜接种量技术,合理的发菌、出菇管理技术及水槽形节能灭菌灶的应用,"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栽培设施模式的增产、防病虫害技术。  相似文献   

4.
哈密瓜搭架立体栽培是一种极具推广前景的新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使土地利用率较常规种植提高近1倍,而且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菜豆—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秀 《中国蔬菜》2008,1(6):44-45
广西2004年在玉林、贵港、百色、钦州等地示范推广甜玉米-菜豆-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2007年已达66.7 hm2.与传统的单一作物栽培模式相比,以甜玉米-菜豆-马铃薯免耕模式进行栽培,节省了玉米秆的砍伐和处理用工,而且玉米秆可为菜豆遮阴降温,菜豆秧及玉米秆又为马铃薯提供了很好的播种覆盖材料及营养.每667 m2菜豆增产50.7 kg,马铃薯增产225.4 kg.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多种稻-菜轮作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栽培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桂林市农业生产栽培模式越趋多样化、高效化,笔者根据多年调研,总结桂林市主要稻-菜轮作栽培模式类型,各轮作栽培模式均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料对姬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分析了闽牧42、蔗渣和稻草为主料栽培的姬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蛋白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闽牧42培养料栽培的姬菇,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14。变量分析表明,闽牧42培养料栽培的姬菇比稻草培养料栽培的姬菇增产60.1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蔗渣培养料栽培的姬菇增产19.28%,差异达显著水平。蔗渣培养料栽培的姬菇比稻草培养料栽培的姬菇增产34.23%,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三种培养料栽培的陈旧菇,粗蛋白含量均高于31%,氨基酸总量三者相近,均高于22%,E/T 值达37%左右,接近FAO/WHO提出的40%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辣椒品种特罗姆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条式栽培袋、土工布衬槽、塑料薄膜衬槽、砼板制作槽及普通多孔砖砌槽5种防渗承载模式对沙培辣椒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防渗承载模式进行了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土工布衬槽、普通多孔砖砌槽、塑料薄膜衬槽、砼板制作槽处理分别比对照(素沙)增产17.6%、15.1%、8.7%、7.4%,条式栽培袋处理比对照减产19.5%。不同防渗承载模式下沙培辣椒产量和成本比较表明,土工布衬槽、普通多孔砖砌槽和塑料薄膜衬槽处理成本价格低、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沙漠温室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多年发展,蔬菜已成为常熟市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效潜力大,是促进菜农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本地的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对蔬菜高效茬口布局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利用大棚设施栽培早春番茄一抗热青菜-香菜-莴苣茬口模式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适用于菜农及各蔬菜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修剪整形、肥水管理、人工授粉、疏果和病虫害控制等技术措施,对山地猕猴桃果园高产栽培模式和普通栽培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观察两种栽培模式的枝蔓、叶片、果实等方面的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和普通栽培的猕猴桃果园,在主枝、侧蔓、果枝的数目和叶片长、叶宽和叶柄长等性状上差异不显著;但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挂果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上差异显著,高产栽培模式果园增产明显。本研究可以为山坡地猕猴桃果园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介绍了“菜-稻-菜”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增产原理。该技术通过8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但能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番茄嫁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国内番茄嫁接栽培效果与抗病增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砧木的筛选与利用、嫁接技术研究、嫁接栽培效果、抗病增产机制以及番茄嫁接栽培与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露地秋大白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模式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高垄覆膜栽培、化学农药减量、药剂处理前移、生物防治等。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可减施化肥30.9%,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9.2%,大白菜增产12.61%,且提早上市10~15 d(天)。已在山东肥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实现节本、省工、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进行了一膜二熟模式栽培效应试验,设置了单种烤烟(CK)、烤烟套种甘薯、烤烟套种萝卜、烤烟套种白菜、烤烟套种甘蓝5种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套种白菜产量最高,产值最好,每667 m2产值高达5 750.0元,比对照处理产值增加217.9%。一膜二熟栽培明显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产值,是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玉米间作蕹菜栽培模式能够降低土壤及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符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通过优化玉米间作蕹菜的栽培技术,实现增产、增效、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17.
茄子嫁接栽培效果和抗病增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周宝利  姜荷 《中国蔬菜》2001,1(4):52-54
综述了国内外茄子嫁接栽培效果与抗病增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砧木的筛选与利用、嫁接技术研究、嫁接栽培效果、抗病增产机制以及茄子嫁接栽培与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栽培措施角度研究了生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比普通栽培模式产量提高60%,莱芜小姜提高40%。地温24℃和在地温24℃下加热层与姜种距离5 cm处理的生姜生长均优于其他间距(15 cm和10 cm)和不同地温,该条件下生姜产量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质量、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增加;周年3茬次栽培的产量最高。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是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因子尤其是地温条件,从而打破生姜自然休眠障碍,提高长势,实现周年生产,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大葱半支撑双行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单行等距栽培变为大小行双行栽培,待大葱株高达40 cm以上时,大行距内采用传统的培土方式,小行距内安装免培土装置。该栽培模式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节水节肥、省工、操作简便的优点,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40%以上。大葱半支撑双行栽培技术是大葱生产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传统的单行等距栽培变为大小行双行栽培,双侧培土变为单侧培土,大沟灌水变为  相似文献   

20.
旱砂田籽瓜不同覆膜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旱砂田全覆膜、半覆膜和不覆膜方式进行籽瓜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全覆膜栽培优势明显,能够提高地温、有效拦蓄降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使籽瓜出苗快且整齐,生育期缩短,提前成熟;瓜籽产量极显著高于砂田半覆膜和砂田不覆膜栽培,较砂田不覆膜栽培鲜瓜增产64.37%、瓜籽增产53.04%,较砂田半覆膜栽培鲜瓜增产28.07%、瓜籽增产20.5%,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建议今后大力推广旱砂田籽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