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冬春茬番茄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温室冬春茬番茄最适宜密度较常规降低15%,即2 867株/667m2.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行下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设置3个处理:秸秆生物反应堆菌剂(A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种(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秸秆生物反应堆菌剂(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以不添加菌剂和秸秆温室为对照(CK),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和秸秆添加量对越冬番茄长势、产量和温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番茄茎粗,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a/b;A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和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下番茄株高、产量显著高于CK,而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显著降低了番茄的株高和产量。在10、11月A菌剂+667m~2施6 000kg玉米秸秆处理显著的提高了15cm土层的温度,该处理10月10日的平均地温为17.35℃,比对照平均地温高出1.05℃。12月B菌剂+667m~2施4 500kg玉米秸秆处理对15cm土层温度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其中12月25日平均地温为10.30℃,比CK高0.77℃。处理温室内CO_2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温室。10月1日处理温室CO_2浓度最高,为1 597.0mg·m~(-3),比CK高614.8mg·m~(-3);12月30日CO_2浓度最低,为1 015.0mg·m~(-3),比CK高393.0mg·m~(-3)。  相似文献   

3.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赣榆区日光温室草莓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草莓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后,产品提早上市5~12d,667m~2产量较对照增产358.5kg,增产率达11.09%,667m~2效益较对照增加5804元,增幅达17.41%。  相似文献   

4.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进行试验,2010年该技术在陕西省已示范推广10 000余棚,并已在番茄、黄瓜、辣椒、西瓜、甜瓜、西葫芦等作物上应用。实践证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产增效显著,不仅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而且明显减少了由于滥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秸秆种类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效能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玉米、水稻等秸秆,进行不同秸秆种类对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时,选用的最佳秸秆种类为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6.
宁夏银川以北地区盐碱地面积67 300hm~2,低洼重盐碱地区星海镇通过用风沙压碱建设台田温室、采用沙培方式种植蔬菜等措施,实现了盐碱地高效利用。2011年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蔬菜产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为体现该技术在主栽品种番茄冬春茬上具体效果,确定主要农作物玉米秸秆具体用量,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以玉米秸秆、秸秆发酵沟腐熟剂和尿素为材料,采用秸秆内置式行下式方式,开展了秸秆不同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温室较普通技术栽培温室,11—2月20cm地温提高2.4℃;在同一试验温室内,秸秆用量3 500kg/667m~2增温效果最明显,秸秆反应堆处理小区综合指标均高于普通栽培技术,T2处理效果最显著,建议大面积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宜选择4 000kg/667m~2用量。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设置单次灌水量分别为75、150、225、300、375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合理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指标对灌水量处理的反应具有阶段性。在番茄需水量较大的盛果期株高、Fv/Fm和光合速率显现缺水限制效应,荧光反应显现进入采收期以后,而叶片数则在第5穗果坐果到摘心前显现。灌水量与番茄产量及田间耗水量均为二次曲线关系,灌水量低于75m~3·hm~(-2)显著降低产量,低于对照26.72%;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增高16.19%~121.62%。综合考虑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秋冬茬温室番茄覆膜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为930~1 230m~3·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石红 《蔬菜》2012,(5):55-56
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甜瓜上的应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能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更能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效,为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适宜宁夏越冬番茄高效安全生产的发酵菌剂,以宁夏市场上广泛销售的5种秸秆菌剂为处理,研究玉米秸秆反应堆复配发酵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D(秸秆反应堆+远东秸秆生物发酵菌剂)、HN(秸秆反应堆十河南沃德秸秆生物发酵菌剂)、SD(秸秆反应堆+山东秸秸灵发酵复合菌剂)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sD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除BJ(秸秆反应堆+北京京圃园有机废料发酵菌剂)外其他菌剂均显著增加番茄产量,Nx(秸秆反应堆+宁夏诺德曼发酵复合菌剂)和sD有利于宁夏越冬番茄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芹菜种植最佳灌溉量,开展芹菜不同灌溉量试验,为芹菜高产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5:每667 m2灌溉126 m^3;T+10:每667 m2灌溉132 m^3;T-5:每667 m2灌溉114 m^3;T-10:每667 m^2灌溉108 m^3;对照:每667 m2灌溉120 m^3。试验结果表明,T-5处理在株高、茎粗、叶柄数等植株长势均优于对照,干物质质量较对照增加13.7%;芹菜产量最高,为5669.50 kg,产量、产值较对照提高16.28%;T-5处理在节水5%的情况下,纯收益高于对照16.67%。综上所述,每667 m2灌溉114 m^3高产且节水,是本试验处理中经济效益较好的灌溉处理,适宜指导本地区大棚芹菜微喷灌溉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番茄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采用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和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进行同田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产量为3 988.6 kg/667 m2;安装膜下滴灌产量为5 614.3 kg/667 m2,比对照产量增加1 625.7 kg/667 m2,增产率为40.8%。表明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可以将少量的水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延长结果期和采收期,增加结果数量和单果质量,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效益。同时安装膜下滴灌使番茄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根部灌肥、灌药方便,节省劳力,是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生产上的经验灌水量每次30 m3•(667 m2)-1-未覆膜(G30N)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水分利用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大,渗漏量、蒸发量增加,蒸腾量以G30N最大,其中膜孔灌溉处理(除蒸发量外)均大于裸地灌溉,而土壤储水量降低|裸地灌溉下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甘蓝的外叶、叶球、根和总干物质量,0~10 cm和0~30 cm土层根质量增加,10~30 cm土层根质量则减少,膜孔灌溉下适当减少灌水量,则甘蓝的各部分干物质量相应提高,且减少灌水量能有效地增加各层根系干质量|增大灌水量,甘蓝产量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则降低,且膜孔灌溉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裸地灌溉。综合甘蓝生产和节水两方面考虑,裸地灌溉每次20 m3•(667 m2)-1,或者膜孔灌溉每次10 m3•(667 m2)-1处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黄瓜伤流液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以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滴灌两种水氮调控措施对黄瓜产量、伤流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的根系伤流强度均明显高于夜间|且随生育期延长,伤流强度和伤流量呈升高趋势,但受根系生长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后期升幅较小。伤流液中的氮素形态以硝态氮为主,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与当地习惯施肥模式相比,通过秸秆还田调节土壤C/N措施可以显著增加伤流量和伤流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和钾含量,增强了根系活力,也促进了作物对N、K养分的吸收,略增产1%,差异不显著|而受灌溉频率的影响,滴灌措施下植株伤流液的上述指标都显著降低,产量降低13.1%,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吴素丽 《北方园艺》2019,(3):116-120
为研究地表覆盖材料对甘肃盐渍化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生长产量的影响,在统一沟灌6 000 m3·hm-2的基础上,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覆盖黑膜(T1)、草帘(T2)、无纺布(T3)3种材料处理;监测覆盖处理后土壤含水率、盐分含量和pH,分析土壤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地表覆盖黑膜、草帘、无纺布均能削弱地表蒸发,抑制地表返盐,黑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含盐量最低,无纺布处理土壤含盐量最高;覆盖草帘处理枸杞成活率、保存率、株高、冠幅和产量均为最高,第2年草帘处理枸杞产量为1.86t·hm-2,是对照的1.4倍,比黑膜、无纺布处理分别高10.7%、8.1%。因此,沟灌条件下覆盖草帘适宜于该地区盐渍土农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6.
吴兴彪 《蔬菜》2021,(7):71-74
为了明确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栽培所需的适宜滴灌量,以黄瓜"津优3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黄瓜灌溉水分配、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较对照节水50.8 mm,深层渗漏量减少42.6%,黄瓜产量提高3.6 t/hm~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3%,硝酸盐含量降低5.0 mg/kg,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 kg/m~3,增收1.42万元/hm~2。综合来看,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是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适宜滴灌量,全生育期灌溉总量为327.9 mm,其中苗期41.7 mm,初瓜期43.1 mm,结果期243.1 mm,当埋深20 cm的土壤张力计读数为-21.6 kPa时需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灌水量对食用仙人掌菜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食用仙人掌菜片的生长较快,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综合水分利用效率、食用仙人掌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为2L/桶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干旱戈壁地灌水对"克瑞森"无核葡萄根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提高葡萄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葡萄根系在土壤纵向40cm以下的生物量变大,即葡萄果实采摘后的根系相比果实开花前在40~65cm处葡萄根系的分布量增加了26.2%;果实单粒重和果实硬度均随灌溉量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果实横径明显降低;灌溉量为400m3/667m2的处理最佳,产量为730.1kg/667m2,比对照增产62.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葡萄产量与灌溉量的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痕量灌溉在温室大桃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日光温室大桃为供试作物,以常规畦灌和滴灌为对照,研究第一代痕量灌溉系统在地膜覆盖和地表裸露两种条件下对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路埋深50cm且地膜覆盖处理,痕量灌溉比畦灌和滴灌分别节约灌水80.1m^3/667m^2和40.0m^3/667m^2,水分利用效率比畦灌和滴灌分别增加16.1kg/m^3和10.6kg/m^3,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痕量灌溉管埋深5cm、地表裸露条件下,痕量灌溉此畦灌和滴灌分别节约灌水88.9m^3/667m^2和39.8m^3/667m^2,经济产量比畦灌和滴灌分别减少11.5%和25.3%。痕量灌溉在果树上应用时,宜地膜覆盖并埋深30cm。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与灌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华北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与灌水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黄瓜于11月25日播种,翌年1月10日定植,从定植到拉秧140d(天),设5个灌水量处理(162.5~484.1m3·667m-2)。结果表明,黄瓜产量(9192~12933kg·667m-2)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水利用效率则随之减少,黄瓜品质有下降的趋势。利用含盐量2.2g·L-1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显著,但土壤表层盐分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