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始穗期、齐穗期较翻耕提前2d;采取免耕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1.47%-13.42%。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二晚免耕与翻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类型为灰黄泥田且排灌条件较好并保水保肥的田块进行二晚免耕栽培能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我区是农业大区,每年水稻播种面积110万亩以上,年粮食产量达5亿kg,多次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区)。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发展的新措施。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我站积极在腾桥镇皇溪村进行了二晚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翻耕手插对比试验。1 试验目的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研究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翻耕手插3种不同栽培方式对二晚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2 供试材料二晚品种为丰优9号,“免深耕“品种为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2005~2006年安仁县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2005年示范4006.7 hm2,2006年示范6206.7 hm2,2 a共计10213.4 hm2,平均单产7.54 t/hm2,比翻耕栽培增产11.7%。介绍了晚稻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综合技术的特点、栽培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根系衰老状况以及子粒灌浆特性。以重穗型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测量根系伤流量并用原状土柱法挖根考察根干重,用Richard方程拟合宽窄行栽培、三角形强化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的子粒灌浆过程并进行比较研究。与翻耕稻相比,免耕稻根量较小,但灌浆前、中期根系活力要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冯骏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78-78
通过早稻免耕栽培与翻耕栽培同田比较,研究分析免耕栽培在成本、用工、产量、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早稻免耕抛植较翻耕手栽返青、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始穗期、齐穗期均提前,成熟期基本一致,实收产量增加2.8%,667m^2生产成本减少126元,用工减少2个,生产效益增加151元,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用杂交玉米贵单8号进行了大田试验,比较了玉米在免耕栽培及常耕栽培条件下的根系性状及其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免耕栽培玉米根系的表面积、根长、体积、根尖数均显著低于翻耕栽培,但根系直径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翻耕栽培,免耕栽培玉米穗位叶面积显著减小,穗位高显著降低,但株高和茎粗没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8.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稻田免耕马铃薯高产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马铃薯免耕栽培和传统翻耕栽培2个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间,测定供试叶片的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一天中稻田免耕马铃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都高于翻耕处理,而胞间CO2浓度低于翻耕处理。免耕马铃薯平均每穴的产量为490 g,翻耕的为230 g,两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免耕的大、中薯个数及产量也明显高于翻耕处理。[结论]该研究从光合特性方面揭示了稻田免耕马铃薯增产的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根据是否耕翻可分为翻耕直播和免耕直播,根据是否灌水可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水稻直播栽培省去常规栽培育秧、拔秧和栽秧作业,在翻耕整地耙平或免耕的大田里直接播种,主要以水直播为主,可实行人工撒播和机械直播,具有省工、节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其关键栽培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主茎干重所占单株重的比例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免耕直播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以及经济产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在翻免耕条件下根系衰老状况以及籽粒灌浆特性。【方法】以重穗型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测量根系伤流量并用原状土柱法挖根考察根干重,用Richard方程拟合宽窄行栽培、三角形强化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的籽粒灌浆过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翻耕稻相比,免耕稻根量较小,但灌浆前、中期根系活力要高于前者,灌浆后期根系活力急剧降低,维持根系功能的能力较差,产量较低。三角形强化栽培根系功能较其余栽培方式有显著优势,但其对免耕适应性较差,而宽窄行栽培和抛秧栽培与免耕互作可以促进二者在免耕条件下的根系活力。栽培方式与免耕对籽粒灌浆过程产生较大影响,甚至改变灌浆类型。宽窄行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在免耕条件下为同步灌浆型,而在翻耕条件下则为异步灌浆型,三角形强化栽培灌浆类型则相反。总体而言,籽粒中期灌浆速度远大于前期和后期,虽然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但仍然对籽粒灌浆做出主要贡献。【结论】栽培方式和免耕对杂交稻Ⅱ优498根系衰老和籽粒灌浆过程产生较大影响,从根系角度看,宽窄行栽培和抛秧栽培更适合免耕条件,而三角形强化栽培在翻耕条件下更有利于其优势的发挥。由于四川盆地自然条件因素限制,Ⅱ优498弱势粒并未充分灌浆,尤其是免耕抛秧栽培以及翻耕三角形强化栽培。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均有一定影响,产量以翻耕育苗移栽最高、免耕移栽次之、免耕直播最低,但从总收益情况看,免耕直播投产比最高,实现了节本增效。从综合性状看,翻耕育苗移栽整体长势良好、群体结构优良,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整齐度欠佳、玉米棒不均匀。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劳动力条件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季稻田白菜薹免耕与翻耕栽培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对植株成活率、虫害情况、生产成本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可减轻白菜薹的地老虎危害率,降低生产成本,但产量和产值有所下降。免耕栽培产量比机械翻耕和人工翻耕免耕栽培分别降低10.3%和11.9%;生产效益比机械翻耕栽培降低11.9%,比人工翻耕栽培提高11.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季稻田白菜薹免耕与翻耕栽培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对植株成活率、虫害情况、生产成本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可减轻白菜薹的地老虎危害率,降低生产成本,但产量和产值有所下降。免耕栽培产量比机械翻耕和人工翻耕免耕栽培分别降低10.3%和11.9%;生产效益比机械翻耕栽培降低11.9%,比人工翻耕栽培提高11.1%。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栽培对油菜土壤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在成都平原稻油轮作田2种秸秆覆盖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的4年定位试验,进行了油菜土壤含水率与油菜产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菜全生育期,覆盖处理土壤含水率含量均极明显地高于翻耕不覆盖处理(CK),而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又明显高于翻耕覆盖处理。油菜苔花期,覆盖处理比翻耕不覆盖处理(CK)的土壤含水率增加4.7%~29.8%,而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又比翻耕覆盖处理高5.4%~13.0%;覆盖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极显著多于翻耕不覆盖处理(CK),增加2.0%~13.1%,而免耕覆盖处理又比翻耕覆盖处理增加1.6%~5.6%;覆盖处理的油菜产量比翻耕不覆盖处理(CK)的增产幅度为3.3%~14.2%,免耕覆盖处理又比翻耕覆盖处理增产3.2%~4.6%。成都平原区两熟制稻田(油菜)秸秆覆盖栽培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免耕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土壤含水率的提高是油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油菜等作物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免耕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特征,免耕直播栽培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及适合于我国水稻-油菜复种的免耕直播栽培的技术。指出作物免耕直播与翻耕移栽具有同样的产量潜力,省工、节本、增效的效益显著,是我国作物低成本、高效益栽培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油菜不同密度免耕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油菜不同密度免耕栽培与翻耕栽培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以6000株/667m^2免耕栽培的群体结色合理,经济性状好,产量高,效益佳。证明油菜免耕栽培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疏松透气的砂壤田和潮泥田中可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调查了免耕直播--再生稻、免耕抛秧--再生稻田主要病虫害(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并与翻耕直播、移栽晚稻田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栽培中稻--再生稻田二化螟、纹枯病、纵卷叶螟等的发生为害具有明显的特点:(1)二化螟。头季稻一代二化螟发生较轻,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较一代重;再生季三代二化螟发生轻,没有为害。(2)纹枯病。免耕栽培田重于翻耕栽培田。(3)稻纵卷叶螟。免耕栽培田轻于翻耕栽培田。因此,防治重点是头季稻的二代二化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19.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冬种马铃薯4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各种栽培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期不同土层温度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苗期以免耕+盖稻草和免耕+盖稻草+盖膜处理最高;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以免耕+盖稻草处理最为稳定;出苗率则以常规翻耕处理最高:而免耕+盖稻草栽培方式的马铃薯干物重和产量最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上,采用免耕+盖稻草或免耕+盖稻草+盖膜的栽培方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油菜黔油17号为样本进行油菜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的高产和超高产产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施肥量及栽后管理一样的情况下,免耕栽培和翻耕栽培之间没有明显的产量差异。②平均而言,高密度处理的产量比低密度处理的产量要高。③翻耕12.7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3396.90kg/hm2,翻耕5.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2673.00kg/hm2,免耕12.7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3 049.80kg/hm2,免耕5.2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为2 902.65kg/hm2。④就经济效益而言,高密度栽培不一定比低密度栽培合算,因为前者投入的肥料和人工都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