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洪泽湖农场气象站19562012年的逐月逐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积距平曲线,对区域内气温变化趋势和阶段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洪泽湖农场气温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a、0.17℃/10a、0.04℃/10a、0.20℃/10a;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10a。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均在19862012年的逐月逐年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累积距平曲线,对区域内气温变化趋势和阶段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洪泽湖农场气温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a、0.17℃/10a、0.04℃/10a、0.20℃/10a;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10a。全年、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均在19861993年,之前是相对低温期,之后是相对高温期;夏季平均气温也存在2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突变时间点在1967年,之前是相对高温期,之后是相对低温期。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最高气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博斯腾湖流域4个国家气象地面基准站1961 ~2013年最高气温数据资料,通过累计距平法、一次线性回归、5年滑动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其最高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最高气温进行M-K突变检验,以探讨该流域气温变化的事实.结果表明,近53年来新疆博斯腾潮流域全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最高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9、0.17、0.18、0.28和0.12℃/10a;从四季来看,秋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相当,冬季最小;流域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8和6月次之,1月最小;除1月外,其余各月最高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月变化幅度最大,为0.36℃/10a,4月次之,为0.28℃/10a,12月最小,为0.05 ℃/10a;流域年最高气温突变发生在1996年.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4.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5.
利用塔吉克斯坦1901-2011年的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元线性回归、MannG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塔吉克斯坦的年、季平均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塔吉克斯坦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7,0.15 ℃/10a,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幅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约为最高气温升温速率的2倍,气温升高受最低气温的影响更显著;塔吉克斯坦春、秋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0.05,0.15 ℃/10a,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变化;而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季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15,0.08,0.14,0.19℃/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存在27a的准变化周期,而年最低气温在研究时段没有突变,存在33a的准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6.
娄雪冬  康冰  胡理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09-7613,7648
[目的]研究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秦岭西部17个气象站1967~2007年间观测数据,分析了秦岭西部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过去41年间,秦岭西部的平均气温增幅为0.30℃/10a(P0.000 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0.42℃/10a)。年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1℃/10a,P0.05),冬季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最快(0.54℃/10a,P0.05);年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6℃/10a,P0.05),夏季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快(0.45℃/10a,P0.005)。41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802 mm,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春季降水量显著下降(-13.68 mm/10a,P0.05);年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864 h;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地域差异上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都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则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增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秦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禹城市的气温,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其基本的气候特征、冷暖阶段、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院1961-2010年禹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总体以0.28℃/10年的趋势显著上升,特别是1998-2010年升温明显,季增温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气温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8.
近5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月季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33个站点1960—2010年的常规气象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的季、月以及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区平均气温50年内上升2.0℃左右,线性上升趋势明显;各季气温升高不同,冬季0.57℃/10年,春季为0.43℃/10年,秋季为0.35℃/10年,夏季为0.30℃/10年。各月的气温变化为2月份的气温50年上升了近4℃,为各月最大,波动也最明显,3、4月份次之。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减少40.0mm左右。夏季降水与年降水震荡趋势相似,秋季与春季降水有一定的年际波动,不同的是春季降水略增多,秋季微减少,冬季降水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各月中,7、8月份的降水下降幅度较大,其他月份的降水波动性大。结合分区研究表明,近50年研究区东段南部、中段西部、西段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持续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利用1989-2018年四川省九寨沟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近30年九寨沟县的气候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九寨沟县近30年的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65℃/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上升趋势,四季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55℃/10a、0.374℃/10a、0.3℃/10a、0.234℃/10a,温度增幅最为显著的为春季,其次为夏季与秋季,增温幅度最小的为冬季;降水量总体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3.424mm/10a。汛期(4-10月)降水最为集中,月平均降水量累计值为512.6mm,占全年的93.6%;从四季降水量分布情况可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量分别占全年的28.6%、44.4%、25.8%、1.2%;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出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4.896h/10a。  相似文献   

10.
选取阿里河地区1971~2006年气温资料,对阿里河地区气温变化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里河地区36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47℃/10年。从气温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幅度最大;冬季气温升高趋势最大,夏季增幅较弱;2000年以后气温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长期的无性繁殖造成病毒在其体内大量积累。介绍了侵染百合的常见病毒种类,并详细叙述了通过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脱毒、化学处理、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法等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机油乳剂防治柑桔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油乳剂对柑桔螨类、蚧类、粉虱类、蚜虫类、木虱、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而对天敌则较安全。旧式的、宽馏程范围的机油乳剂若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随着本文的不断改进,机油乳剂的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更好而对植物更为安全,在柑桔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澳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油乳剂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下旬,我们对喀什市周边地区绵羊寄生蜱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出2个科11个属的17种蜱,其中有3属未做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季,在牡丹江市工业区和绿化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采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鶺鴒(Motacilla alba)、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4种雀形目鸟共24只,并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其心脏、胸肌、肝脏和初级飞羽内汞和砷两种元素的残留量。研究表明,4种雀形目鸟中,汞和砷的残留量最高的组织均为初级飞羽,且不同物种间存在种间差异。工业区和绿化区之间4种鸟体内汞和砷的残留量大多存在显著(p<0.05)或极为显著(p<0.01)的差异,且工业区比绿化区略高。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调查,杭州市草坪杂草有74种,分属24科,严重危害的杂草为香附子、马唐和天胡荽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在农药、化肥缓释与精准输送、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发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对实现尽可能地从现有资源中获取最大农业产出,缓解全球资源日趋紧张和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压力,进而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纳米技术虽为发展精准农业提供了新路径,但研发的同时,仍需注意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尤其是纳米材料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硝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通过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中硝酸盐含量的过程的研究,确定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合成和扩展,最终建立了苹果中硝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影响苹果中硝酸盐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称量不确定度、体积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苹果中硝酸盐含量不确定度报告为:(70.72±7.07)mg/kg,包含因子k=2。[结论]研究可为准确测定水果中硝酸盐含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