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通过对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掌握该公园的湿地类型与面积、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泥炭资源及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评价该公园的科学与保护价值,可为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广东地区景观湿地内拥有着独特的植物群落资源,经对6 个湿地公园湿地种类调查研究显示,常见湿地 植物有65 种,分别隶属于29 个科、51 个属,湿地景观具有其独特性及多样性。本文作者探讨了该地区湿地植物生态群 落结构、常见湿地植物种类,从湿地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湿地水面、水缘及岸边等不同组成部位植物配置方法两方 面总结分析了湿地景观营造模式,以期为后续华南地区湿地景观设计提供植物配置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潇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探讨了湿地植物的配置方法,认为在植物种类选择方面,水面应以水生植物成片种植为主,陆地以乔灌草搭配种植为主;在湿地植物配置方法上,应注重湿地植物的色彩景观营造,并将乔灌草搭配种植,营造陆地空间层次景观。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公园概况及其植物配置现状,指出其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单一,陆地植物选择及配置单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方法,以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4.
2017年1—12月,先后20次对湖南永州典型区域的湿地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系统总结了湖南永州22种湿地植物的主要性状、景观价值以及园林景观与工程应用,在分析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蒲鸭河自然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26种在湿地景观营造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结合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其运用于湿地景观的色彩设计中,提出湿地景观色彩设计的植物配置模式,最终归纳总结出植物在湿地景观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野生生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退化严重。近年来,湿地恢复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工具之一。选择适用的湿地植物是退化湿地恢复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赋值、野外调查、定位观测等方法,筛选了苦草、野菱、芦苇、苔草等25种鄱阳湖常见植物作为湿地景观恢复的优先物种。对苦草、黑藻、菹草、菖蒲、芦苇等5种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苦草在清水环境130-140cm处的生长最好;黑藻在清水环境中100-110cm处的生长最好;菹草在不同水深(50-160cm)下都能够生长,菹草高度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菖蒲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80cm),但完全淹水(水深100-120cm)明显影响到菖蒲根状茎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芦苇根状茎萌发对水深要求严格,土壤要湿润且透气性良好才是芦苇萌发的最好条件,芦苇根状茎萌发前淹水超过20 cm其萌发将会受到明显抑制,淹水超过30 cm则无法萌发。通过对沉水植物的透明度研究表明,植物对水质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透明度较好更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对人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和合理配置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构建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河西鱼嘴湿地公园为例,介绍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和功能定位,阐明植物景观构成要素的营建方法。分别从公园的重点区域植物景观营造、植物物种配置等方面分析该公园湿地植被恢复的设计思想,并对公园景观改造中地形地貌的设计、水系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充分利用开发城市滨海滩涂湿地,在滨海新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滨海滩涂湿地的开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耐盐碱植物种类的筛选和植物景观构建。针对上述2大难题,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归纳总结,交叉运用生态学、园林美学、旅游学等相关理论,将植物美学与生态功能相融合,为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提供新思路。并以杭州大江东临江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景观规划,结合现状,分别从植物种类选择,植物景观设计,人与植物景观互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旨在形成生态效益优化,植物景观优美,生物群落多样的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景观,以期为今后城市滨海滩涂湿地植物景观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万宾  段亮  田自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9-4631
[目的]研究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为小城镇河网水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砾石、卵石、页岩3种不同填料潜流湿地对受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砾石、卵石、页岩填料湿地对受污染水体中TN、TP、CODM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砾石床潜流湿地运行效果最好,平均可分别处理49.4%的TN、34.7%的TP及48.5%的CODMn。[结论]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受污染河道水质,且投资少、操作简单,适于在小城镇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技术相组合的研究及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成复合的生态浮床-简易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在该系统内种植黑麦草,研究该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等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在冬季,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相当好,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Mn、BOD5、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5%、74.3%、41.8%、65.5%和37.8%以上。[结论]生态浮床-简易湿地组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较单一的生态浮床或简易人工湿地系统要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了解安吉县赋石水库流域内河流水质状况。[方法]2010年7月对该流域河流中15个点进行监测取样,采用室内测试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分析了各测点DO、CODMn、NH4+-N、TN和TP 5项指标。[结果]构建了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的论域,计算了各监测点评价因子的关系矩阵,确定了监测因子的权重,并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各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河流水质为V类水,主要污染物为CODMn和TN。[结论]2010年7月以后该流域水质出现恶化,主要污染因子为CODMn和TN,需要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等级划分,运用评分法对图们江下游不问类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水质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污染源主要为总氮、总磷,其中,各采样点中总氮评分值均较高;此外,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水质富营养评分值分别为64.3,60.8和60.5,其水质皆属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个别水域水质呈现出某项评分值异常高的现象.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图们江下游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入湖河流末端湿地的净化效果。[方法]对东大河河口湿地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一周年的测试,分析该湿地系统对磷矿来源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湿地对TN、TP、CODCr入湖污染负荷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2%、54%,设计水力负荷为0.67 m3/(m2.d)时处理效果最好。工程已稳定运行6年,达到无能耗、防堵塞、高去除率的运行效果。[结论]该湿地有效削减了磷矿开采产生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对保护抚仙湖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人工湿地基质除磷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06-5408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去除效率。[方法]通过静态试验,选取钢渣、煤渣、炉渣、页岩、土壤、砂石6种基质,研究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去除效率及除磷特性。[结果]6种基质对磷的去除能力表现为钢渣煤渣炉渣页岩土壤砂石;当总磷初始浓度为5 mg/L时,6种基质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9.8%、85.8%、71.2%、63.0%、46.8%、11.7%。页岩和炉渣适合作潜流型人工湿地基质;煤渣适合作为可更换湿地基质,强化除磷效果;钢渣可用于潜流型湿地末端,对尾水TP进行处理。[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人工湿地基质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宝玉  刘洋  林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6+6750
[目的]分析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深圳市荔枝湖湖水为试验进水,以CODCr、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为水质分析指标,研究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进水CODCr为16.7~30.7 mg/L、总氮为0.78~1.55 mg/L、氨氮为0.10~0.70 mg/L、总磷为0.057~0.120 mg/L和叶绿素a为15.7~47.7 mg/m3的条件下,生态砾石床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8%、5.3%、80.0%、52.4%、37.7%,出水浓度分别为10.2~21.1 mg/L、0.77~1.52 mg/L、0.04 mg/L、0.016~0.074 mg/L、10.1~31.9 mg/m3。[结论]生态砾石床适用于低污染水体的治理,对荔枝湖湖水的各种污染物有着稳定的去除率(总氮除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客水对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降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客水对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降解特征。[方法]以典型城市河流南淝河为研究对象,调查受不同排口影响下南淝河水质特征,评价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并以初期雨水、道路径流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为代表性客水来源,探明不同来源客水在客水土著微生物、光化学的作用下水质及溶解有机质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南淝河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影响较大,且南淝河总体上处于富营养或超富营养状态,但叶绿素(Ch-a)含量和富营养化等级在受不同排口影响下的河段中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来源客水在土著微生物和光化学作用下,其TN和TP均有较大的削减,且溶解有机质(DOM)组成发生了明显的转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河流的综合整治,特别是入河污染物的削减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84-12586
[目的]研究曝气滤池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采集小城镇污水水样,以生物曝气滤池法进行处理,监测NH3-N、TN、TP和COD的含量变化。[结果]生物滤池对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特别是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在进水NH3-N、TN、TP和COD分别为9.7~68.9 mg/L,18.1~73.2 mg/L,1.79~8.78 mg/L,170~336 mg/L时,生物滤池对NH3-N、TN、TP、COD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9%、61.4%、76.7%和89.2%,其中出水COD达到一级A类标准(GB 18918-2002),出水NH3-N、TN、TP总体达到一级B类标准。同时研究显示,日处理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出水水质,特别是对出水TN、TP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进水浓度过高不利于提高出水水质。[结论]生物曝气滤池可用于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够达到或优于排放标准,且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20.
扎龙湿地水质变化趋势的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早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水质的恶化正在引起科研界的关注。以东升水库、吐木可小桥、哈塔桥三个主要点位近几年来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较为流行的Matlab软件和GM(1.1)模型对扎龙湿地未来几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扎龙湿地三个主要点位的水质变化是CODMn和BOD5呈上升趋势,而TN和TP则呈下降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