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血细胞系SYSU-Of He-C的影响,为促进球孢白僵菌在防治亚洲玉米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和CCK-8法测定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血细胞系SYSU-Of He-C的毒力,通过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生长及其对SYSU-Of He-C细胞的影响。【结果】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处理SYSU-Of He-C细胞24 h后,MTT法的IC_(50)值为2.8×10~5mL~(-1),CCK-8法的IC_(50)值为1.4×10~5mL~(-1)。光学显微镜实时监测发现,在SYSU-Of He-C细胞对数期接种球孢白僵菌浓度为3.5×10~4mL~(-1)时,球孢白僵菌具有明显竞争力,未发现囊胞化与吞噬等细胞免疫现象;处理10 h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开始萌发长出菌丝,而SYSU-Of He-C细胞减少且开始变形;处理24 h,球孢白僵菌几乎长满整个视野;SYSU-OfHe-C细胞从近似圆形变长或者变为不规则形状,出现聚集、破碎、胞内空泡、瘤状突起,以及被白僵菌菌丝穿透等现象。【结论】球孢白僵菌可改变亚洲玉米螟血细胞系SYSU-Of He-C的细胞形态,但不能使其发生细胞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中的定殖情况,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处理牛蒡种子,种植后每隔7d取牛蒡苗采用组织研磨涂布法检测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中的定殖情况,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与定殖规律.结果表明,灌根和浸种法均能将球孢白僵菌成功定殖于牛蒡苗中,但浸种法优于灌根法.灌根处理7 d时,牛蒡苗中未检测出球孢白僵菌,14 d时牛蒡苗根、茎、叶中球孢白僵菌定殖量达最大值,随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定殖量逐渐降低;浸种处理组在出苗第7天时即有球孢白僵菌定殖,随后定殖量下降,在第28天时定殖量又升高;牛蒡种子浸种72 h处理后种植,球孢白僵菌定殖效果优于浸种48 h处理,第28天时72 h浸种组牛蒡苗根、茎、叶中球孢白僵菌定殖量较48 h浸种组分别高34.18%、51.79%和29.66%.  相似文献   

3.
为球孢白僵菌的规范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球孢白僵菌对羊角月牙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5个/mL的球孢白僵菌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率为2.3%,生物量抑制率为29%;经预试验,1×106个/mL球孢白僵菌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率为93.1%,生物量抑制率为99.7%。经毒性试验,24h、48h、72h和96h时,月牙藻EC50的球孢白僵菌浓度分别为9.6×105个/mL、4.8×105个/mL、3.4×105个/mL和3.2×105个/mL,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6.9×105~1.7×106个/mL、4.2×105~5.5×105个/mL、2.0×105~8.7×105个/mL和2.9×105~3.7×105个/mL。  相似文献   

4.
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ACCC30111)和布氏白僵菌(ACCC30290)在不同浓度下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5~109个/ml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对甜菜夜蛾均有杀伤作用,相同浓度下球孢白僵菌杀伤力强于布氏白僵菌,其中109个/ml孢子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甜菜夜蛾在第8 d校正死亡率就达到了100%,其LT50为1.70 d;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第3 d的LD50对数剂量分别为8.2955、14.0898,第5 d的LD90对数剂量分别为8.7598、14.6219;经LD比率测定,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明显大于布氏白僵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水象甲的高效生物农药,以球孢白僵菌WP(100亿/g)、WP(100亿/g)+苦参碱、苦参碱、绿僵菌乳粉剂(100亿/g)等4个处理对稻水象甲成虫进行室内生测试验,在施菌(药)24 h后开始观察稻水象甲成虫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WP(100亿/g)+苦参碱)处理组的LT50最小,为122.27 h,比单剂白僵菌及苦参碱分别缩短36.65%、41.28%;校正死亡率最高,为89.47%,比单剂球孢白僵菌及苦参碱分别提高13.32%、15.91%;白僵菌与苦参碱联合作用,在防治效果上是具有加成或增效的。  相似文献   

6.
球孢白僵菌、保幼激素联用防治花椒蚜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了不同浓度水平的球孢白僵菌生物防治花椒蚜虫(棉蚜)的大田试验,从综合效果来看,10~8个孢子·mL~(-1)球孢白僵菌对于大田防治花椒蚜虫是比较合适的浓度,可达到90.4%的致死率。球孢白僵菌和1μg·μL~(-1)保幼激素联用可以增加球孢白僵菌防治花椒蚜虫的效果,其中10~8个孢子球孢白僵菌+1 μg·μL~(-1)保幼激素可以达到校正死亡率96.5%的效果。试验证明在大田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花椒蚜虫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减少乃至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提供了思路和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群体遗传结构、基因流、菌株分化、遗传变异和寄主类型,以及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为筛选优良生产菌株提供后备种质资源。【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DHS")采集的8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分析。【结果】使用8对SSR引物扩增81个菌株产生多态位点数为58个,多态位点比率为100%,其中,引物Ba12多态位点数最多(10个)。通过Popgene 32软件包分析发现,DHS球孢白僵菌种群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2 6,Shannon信息指数(I_s)为0.348 7,可见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异质性较强。将群体分别按照寄主和土壤、不同寄主目划分为不同亚群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亚群遗传多样性水平(h=0.192 5,I_s=0.309 9)略高于寄主亚群(h=0.176 9,I_s=0.278 3),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弱(N_m=1.662 9,G_(st)=0.130 7);不同寄主目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且基因流明显。基于UPGMA聚类分析发现,各分支菌株的分布趋势与分离基质、不同寄主目均没有相关性。【结论】DHS球孢白僵菌遗传谱系与分离基质和寄主来源均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生态环境和寄主类型的影响共同维持了DHS球孢白僵菌种群内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毁灭性害虫葱蝇(Delia antiqua)的防治上具有重大潜力。研究旨在明确球孢白僵菌侵染葱蝇成虫后,血淋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其致病的关系,揭示球孢白僵菌对葱蝇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球孢白僵菌对葱蝇成虫的室内生物测定的研究基础,使用菌株GZGY-1-3,采用点滴法,用浓度为1×10~8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初羽化成虫,采用BCA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球孢白僵菌侵染不同时间(12、24、36、48、60和72 h)后,侵染组与对照组葱蝇成虫血淋巴中蛋白质总量及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处理时间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和重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球孢白僵菌侵染12—36 h,侵染组与对照组血淋巴蛋白浓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呈先下降后小幅度上升趋势。但侵染组血淋巴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侵染24 h后,侵染组血淋巴内蛋白质是对照组的1.20倍;侵染48 h后,侵染组中蛋白含量下降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83倍。侵染60—72 h,血淋巴蛋白含量升高。葱蝇成虫血淋巴中共检测出20种游离氨基酸。侵染12—36 h,葱蝇成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侵染36 h,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63倍;侵染48—60 h,游离氨基酸总量持续上升;侵染60 h后,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到最高,为对照组的2.01倍;感染72 h,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侵染后,血淋巴内游离氨基酸种类没有变化,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波动差异较大。球孢白僵菌对血淋巴重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结论】球孢白僵菌的侵染引起葱蝇成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一系列变化,严重阻碍了葱蝇成虫的正常生理活动,在葱蝇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2009年在浙江千岛湖小皱蝽种群中发生了由球孢白僵菌引起的流行病。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流行区内的132株球孢白僵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探讨昆虫自然流行病的发生与病原种群异质性之间关系。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58个,占89.23%;总的遗传多样性和Shannom信息指数分别为0.220 1和0.352 1,表明引起小皱蝽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多样性随寄主种类增加而增加。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83将研究的菌株划分为7个分支,其中CladeⅠ和Ⅱ中共有119株,占总菌株数的90.15%。亚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463 0和0.290 0,说明亚种群间存在较高的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小皱蝽流行病无流行中心,引致本次小皱蝽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为多系的异质种群。  相似文献   

10.
球孢白僵菌4菌株对桃蚜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菌株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侵染致病力、生殖力及种群参数的影响,探讨了球孢白僵菌的侵染致病力及其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侵染致病力、生殖力及种群参数的影响在总体上基本一致,但3个指标在4菌株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强弱依次为Bb7001>Bb7004≥Bb4014>Bb8001。桃蚜接种4菌株不同浓度孢子后在第3~5 d达到死亡高峰期;lgLC50分别为3.67,4.80,4.45,5.11。接种球孢白僵菌4菌株孢子浓度106个/mL后,桃蚜成蚜的生殖力在第3 d均与对照组桃蚜生殖力有显著差异,10 d内日均产仔与对照蚜相比下降43.71%~62.89%;球孢白僵菌4菌株对桃蚜净生殖力有极显著的降低作用,内禀增长率也有一定的降低,接种4菌株后的桃蚜,净生殖力下降了53.22%~73.36%,内禀增长力降低了21.78%~36.19%,但对世代历期几乎没有影响。综合3个方面来看,以菌株Bb7001显示了较高的杀蚜毒效,可考虑作为防治桃蚜的首选菌株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对10株白僵菌属菌株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形状、大小作了观察与测量,形态学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同时对此10株球孢白僵菌核糖体DNA-ITS进行了测序分析,与NCBI数据库中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多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9.10%~99.64%。依此,10株白僵菌菌株分子鉴定结果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12.
黄刚  徐明勇  钱凤英  张西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8-20529
[目的]探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烟蚜的致病性。[方法]以4株球孢白僵菌(B-1、B-2、B-3和B-4)为供试菌株,测定其对烟草蚜虫的致病性。[结果]受测的4株白僵菌菌株对烟草蚜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B-3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5%以上,B-1、B-2菌株的分生孢子处理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超过80%,其菌丝对蚜虫也有较高的致病率;4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烟草蚜虫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施用48 h后其烟草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结论]为烟草蚜虫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诱变选育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白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处理9d后,诱导菌株Bb- 10- 12校正死亡率为100;,Bb - 30 - 14校正死亡率为77.78;,而朱经紫外线照射的野生型菌株校正死亡率为62.97;.[结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获得了经10 min紫外线照射诱变对苜蓿叶象甲更高毒力的1株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的防治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本试验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10)%的试验条件下,用浓度1×108个/mL的8株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测定了其对10~12龄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对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8株菌株均能感染沙棘木蠹蛾幼虫,其中Z-006菌株为高致病力菌株,致死率达到67%,LT50为19.6 d;在不同培养基上测定了Z-006的生长量、产孢量,表明Z-006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15.
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对小象甲的优良生防菌株,对分离自不同寄主的8株白僵菌进行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指标研究;采用浸渍法,进行了白僵菌对甘薯小象甲成虫侵染能力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Gxj-10和Xwy-1感染甘薯小象甲成虫15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和60.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且在培养过程中产孢量较高。2株菌株在防治甘薯小象甲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防治花生地蛴螬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筛选领域的研究报道以及花生地蛴螬的防治现状,讨论了白僵菌菌株毒力退化和环境因素对药效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加强白僵菌对蛴螬致病机理、白僵菌毒素作用机制、白僵菌制剂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以延缓白僵菌退化,提高其稳定性和防效;指出结合花生地的土壤环境条件和蛴螬的为害习性,研究白僵菌病的流行动态与环境因素对白僵菌病传染的作用,是利用该菌防治蛴螬应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白僵菌固体培养时易遭受霉菌污染问题,以玉米螟白僵菌ABUV–3和松毛虫白僵菌DBUV–7为供试菌株,对40%克菌灵等5种防霉剂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5种防霉剂对毛霉菌、木霉菌、根霉菌、绿霉菌和黄曲霉菌的孢子和菌体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70%菌绝杀可溶性和绿霉霸粉剂的抑制效果最好;虽然5种防霉剂直接作用时会对白僵菌的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但在固体培养生产孢子时添加一定量的防霉剂,对孢子产量及其萌发并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白僵菌生产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70%菌决杀和绿霉霸粉剂500倍液(折合剂量为2 mg/m L),用以抑制霉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利用孢子浓度为1.65×105~1.65×109个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10-12菌悬液对苜蓿叶象甲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孢子浓度为1.65×108个孢子/mL时,对2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致死中浓度为1.3959×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7.73±2.81)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9.29%,致死中浓度为3.3175×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9.10±0.28)d;对成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1.11%,致死中浓度为4.8287×108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27.48±0.15)d。比较可知,该菌株对苜蓿叶象甲2龄幼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集并分离来源于辽宁北部7个市县的7株野生球孢白僵菌菌株,比较了各菌株产孢量、萌发率和孢子的生长速率生物学指标及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水平进行测试,筛选对玉米螟高致病性的白僵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数据,筛选出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的高致病性菌株1株,即TL3菌株。TL3菌株产孢量达到18.35×107个/cm2,14h的萌发率为93.29%,营养生长量为2.64mm/d。通过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的测定,死亡率达到了98.33%。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均显著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对照(CK)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利用杀虫微生物防治蔬菜害虫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方法]对11种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以及对甘蓝蚜虫致死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优良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甘蓝蚜虫的生物测定。[结果]11种不同菌株的产孢量、萌发率、抗紫外线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BD061-3菌株产孢量大,萌发率高,表现出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该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对甘蓝蚜虫的生物测定表明,在温度为25℃左右、浓度为1×108孢子/ml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93.87%。[结论]球孢白僵菌BD061-3对甘蓝蚜虫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