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文中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O)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氚(3H)和碳(14C)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特征,计算了本区地下水的年龄。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清水河上游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清水河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西部山区侧向径流的补给;研究区地下水年龄在2.03ka~23.81ka之间,并表现出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深层承压水年龄显著大于潜水年龄;2)东部清水河平原地下水年龄较中西部山区地下水年龄要老。总体上,清水河上游平原地下水更新速率较为滞缓,更新能力较差,该结论对当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依据河北省栾城县最新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水化学等资料 ,在综合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埋深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由于长期利用石家庄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灌溉 ,区内地下水水化学场已发生明显的改变 ;长期的超采地下水 ,使得本区的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埋深特征表明 ,在解决本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时 ,除考虑利用各种节水措施改变目前存在的传统灌溉制度外 ,还必须考虑区内污水灌溉对地下含水层污染的可能性 ,防止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呼吉尔特矿区深埋含水层与上覆浅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分别采集了第四系、白垩系、J2a-2#、2#-3#以及3#-6#煤间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一般水化学、δD和δ18O测试.综合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以及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判断了相邻含水层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识别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是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前提.文中根据松嫩平原月大气降水同位素数据,建立了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 =7.29 δ18O-0.81‰;通过分析研究区内110件地下水样品的环境同位素(2H、18O、3H)特征以及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识别出了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第四系潜水补给来源以当地降水为主,受蒸发作用影响强烈;第四系承压水补给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山前平原的侧向补给(降水来源)或上层第四系潜水的渗透补给;另一种可能是δ18O值更为贫化的山区降水入渗所形成的侧向补给.新近系泰康组与大安组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为历史时期的古降水,其水汽来源特征与现今相比更加湿润.  相似文献   

5.
对河口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采样调查,结合离子全组分和稳定同位素证据,分析了研究区水化学特征与各水体补给来源,探讨了长期引黄灌溉对区域水循环、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影响。结果显示:(1)河口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都具有较高的矿化度,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平均矿化度分别为27.96、23.17 g·L-1,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阳离子Mg2+、Na+、K+,阴离子Cl-、SO2-4是与总溶解固体(TDS)显著相关的主要离子成分;(2)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K,是典型的海水混合或者卤水;地表水由于工、农业和城市污染,水化学类型向Cl·SO4-Na·K·Ca变化,水化学类型变化复杂;(3) 地表水水体的盐分补给来源于海水混合以及城市及农业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输入则来自海水入侵以及降水、地表水的下渗补给;(4) 生态调水后地表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农田和近海湿地,补给比例48%~81%,而海岸滩涂带地下水的补给比例最低,这可能与海岸含水层渗透系数相对农田和湿地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采集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60组及地表水样品12组,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铁门关市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氘盈余值,并结合水化学特征,讨论了铁门关市域范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且经历了较强烈的蒸发作用。北部冲洪积砾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受低山区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南部细土平原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灌溉入渗补给。沿地下水流向,蒸发作用逐渐增强,d值逐渐减小,浅层地下水咸化加剧。文中研究为铁门关市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调查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且具有一定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新上海一号井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水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地下水Piper、Durov和Schoeller图,结合针对各含水层开展的水文地质试验,查明了井田各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特征,并明确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种多样,承压含水层水化...  相似文献   

8.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盆地孔隙水与周边岩溶水、砂岩裂隙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本文应用示踪元素均衡分析的方法对盆地地下水系统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区以北地区主要接受岩溶水补给,其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以上。盆地东侧大部分地区以裂隙水补给为主,其中文水东南至平遥一带裂隙水补给量最高,占总给量的60%以上;应用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盆地孔隙水的起源与更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含水层埋藏深度在50m以内的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更新周期在60年以下,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50—200m之间的为混合水,是深层古水与浅层现代水混合形成,与现代水交换比例在40%以上,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200m以下的,为深层古水,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选择河西走廊西端的月牙泉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测试,对研究区内的水化学特征、环境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包括冰川融水)形成的出山河水是区内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二者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局部地区受断裂构造或越流影响并受祁连山前深部地下径流侧向补给;党河灌区地下水的蒸发作用微弱,以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其他浅层地下水以蒸发为主要排泄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演化受到碳酸和硅酸盐岩溶滤作用的影响;岩盐、石膏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方解石和白云岩的沉淀作用以及蒸发作用是控制地下水盐分的主要因素,且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月牙泉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布哈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哈河是青海湖最大的补给水源,河流的水资源循环规律及水质演化趋势,对于维系青海湖水量及水质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河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各水体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海拔4 600 m的河源区降水及雪冰融水为河水的主要补给源;河谷区地下水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基岩山区地下水对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明显;河谷Ⅰ~Ⅱ级阶地地下水接受河水的渗漏补给,Ⅲ级阶地地下水则接受山前洪积平原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及河水的渗漏补给。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化肥污染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肥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文中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为例,应用灰水足迹方法,对基于化肥污染造成的粮食生产灰水足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灰水足迹、化肥施用量与灰水足迹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75;水稻生产对灰水足迹的贡献率为56%,所占比重最大,水稻高产地区同时也是高污染地区,并通过国际、国内比较,指出黑龙江垦区降低灰水足迹的空间,为"绿色垦区"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1982—2009年宝鸡峡-羊毛湾灌区的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位动态和水化学动态进行分析和水质调查,采用Pearson指数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地下水的矿化度与离子构成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以揭示灌溉、黄土塬灌区外源引水、地下水开采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水位、水质动态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的矿化度变化主要受阴离子(HCO3-、SO42-、Cl-)控制,Cr(Ⅵ)和NO3--N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威胁。同时,针对灌区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育措施,可为黄土塬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面灌溉条件下高产棉田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棉43号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新疆沙雅新垦农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棉花产量的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棉花产量的效应顺序为:施磷量>灌溉量>施氮量;各因素间耦合效应顺序为:氮、磷>氮、水>磷、水;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氮肥用量为545.55 kg/hm2,磷肥用量为199.8 kg/hm2,灌溉量为6 429.3 m3/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学特征在4次生态输水后的变化分析,揭示英苏断面地下水矿化度对生态输水的时空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每一次输水后地下水矿化度的响应范围都不断扩大,但4次输水对地下水矿化度的影响不超过距离河道1000m的范围;在时间上,每次输水后地下水矿化度都有明显响应,在受输水影响的初期,矿化度明显上升,然后逐步下降,下降速度先快后慢。在分析胡杨幼苗对地下水质的耐受性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输水时间的选择对胡杨林更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胡杨林更新的关键是加强河道整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用中子活化法分析新疆南部克里雅河河水中的微量元素,得到了河水中微量元素含量随河长及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分布规律,所得结果与克里雅河流域的不同地貌类型沉积相带基本相符,为分析河水的水化学特性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西部湖泡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气象数据和湖泡水化学实验数据从宏观至微观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 ,即旱涝灾害并存、氟污染严重、水生环境退化、盐沼化加剧、富营养化明显。针对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 ,最后提出了保护与改善湖泡水环境的主要治理对策 ,即保护湖泡漫滩湿地、加强生态建设与管理、协调好区际用水  相似文献   

17.
Bioaccumulation, describing selective transfer of a chemical from compartments into organisms, and biomagnification, describing such a transfer from organisms of lower trophic levels to organisms of higher trophic levels in food chains, are environmental partitioning processes that have received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toxicological significance. Both phenomena are determined by certa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given chemical and by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ncerned, as well as by the chemical and metabolic degradability of the chemical in these systems. A number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 of a chemical have been established of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bioaccumulation factor is the most relevant. The predictive valu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correla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 Included in this discussion is the question as to what extent degradability allows the predicted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 of a chemical to come into effect in different species. A pragmatic use of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s and bioaccumulation test results in a stepwise approach is recommended to provide a realistic estimate of the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 of a chemical for the assessment of its environmental risk.  相似文献   

18.
王东  王慧 《干旱区研究》1996,13(4):81-84
在同类产品,载体和杀菌剂基本相同,特点均在粘合剂及溶剂中体现。“绿珍牌”葡萄保鲜纸的特点是:(1)选择非水溶性胶做粘合剂,避免了水对药品有效成分的影响;(2)选择有机溶剂极易凉干而不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药品的有效成分不会在生产过程中损失;(3)非水溶性粘合剂不含水分,性能稳定,能均匀地控制二氧化硫的释放速率,不会造成前期释放快而产生药害,以及后期释放量不足致使微生物重新侵染;(4)因为没有的影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聚合反应将保水剂与硝酸钙聚合为一体化物质,并以吸水倍率、p H值、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及7 d溶出率法表征保水钙肥的吸水持水能力、化学性质、形貌结构及养分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保水缓释吸水倍率约为165 g·g-1,含钙量为103 g·kg-1,p H值近中性;保水剂通过化学键结合,基质包埋负载钙盐;网络孔隙及基质是保水钙肥吸水保水的物理结构;与对照相比,保水钙肥添加量为1%时,在测试吸力段可增加土壤容积含水量平均14.0%。此外,保水钙肥显示较好的钙素养分延缓释放性能,可将钙素较长时间保持在水凝胶基质内而延长水溶性钙有效期。  相似文献   

20.
疏干水资源化利用是将煤矿开采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煤化工生产,其不仅可以缓解旱区煤炭及化工企业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在蒙陕地区部分煤化工企业实施,但其具体效益尚未明了,文中以已实施该项目的煤化工企业为典型,采用静态和动态评价分析企业实施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定义并计算各评价指标,同时定性定量描述其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构建完整综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阐释该项目各方效益,结果显示疏干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建议在行业及区域推广以促进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