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同安钮夜蛾(Anua indiscriminata Moore)幼虫在桉林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测试了几种农药对其幼虫的毒性,结果表明,同安钮夜蛾幼虫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其虫口密度在同一树冠不同方向或层次上的分布差异不显著;坡向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分布影响显著,南坡的虫口密度高于北坡的。在供试的农药中,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0.67 g/L液、1.8%阿维菌素乳油0.25 g/L液、保尔或锐劲特0.5 g/L液、0.3%印楝素乳油2 g/L液、1.3%鱼藤氰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g/L液对同安钮夜蛾5~6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云港对美国白蛾采用多种防治试验发现:在成虫期采用灯光诱杀成虫效果明显;1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59.2头/晚;在卵高峰期、幼虫3龄前网幕期剪除卵块、网幕,防治效果95%以上;在幼虫化蛹前,于树干离地面1 m处,捆扎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防治率90%以上;在11月至翌年4月,组织人力挖蛹,大大降低翌年虫口基数;释放周氏啮小蜂,虫株减退率超50%;分别用25%灭幼脲1 500倍、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2%阿维菌素2 000倍、0.2%甲维盐3 000倍、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48 h(灭幼脲96 h),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试验说明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野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和4种农药分别毒杀黄野螟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高龄幼虫,1.8%阿维菌素乳油500万倍液,0.5%甲维盐微乳剂500万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5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20 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 0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的致死率均达100%;对低龄幼虫,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和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97.7%。在林间,阿维菌素或甲维盐500万倍液、森得保1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  相似文献   

4.
镇安县板栗园栗毒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毒蛾在镇安县1年发生1代,发生较为普遍,平均有虫株率75.8%,每株虫数41.9头,可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试验研究表明,冬季刮除卵块,灭卵率为92%,基本上能控制虫害大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倍液涂环防治,杀虫效果为87.48%;在幼虫1~3龄时,喷洒青虫菌0.1亿孢子/ml和杀螟杆菌1亿孢子/ml菌液,杀虫效果分别为87.5%和83.3%,杀虫效果明显;5月上旬卵孵化时喷洒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2.86%、95.2%、92.18%,均在92%以上;本试验不同防治方法均可起到有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灰同缘小叶蝉是秋枫的重要害虫,利用8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对灰同缘小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杀虫效果均达100%,3%啶虫脒乳油、40%乐果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老熟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90.8%、81.6%和74.6%;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0.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在乐陵县青刺蛾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据我们观察,青刺蛾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枣树根颈周围0—10厘米深的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6月中旬(14—18日)为成虫羽化出土始期,6月下旬(22—27日)为高峰初期;7月上旬(2—6日)为羽化高峰期;卵历期6—10天,平均8天;幼虫一生共9龄,历期40.3天。 幼虫在5龄前仅食枣叶上表皮和叶肉,呈米粒大小的透明斑;从6龄进入暴食期,将枣叶咬成缺刻状。自幼虫孵化至暴食期历时15天左右。防治此害虫应在其暴食期前进行。 据我们试验,防治4—6龄幼虫:(1)喷撒20%杀灭菊脂5000倍液,杀虫率为96.7%;(2)喷撒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和50%1605乳油1000倍液,杀虫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国槐新害虫——鸡血藤棕麦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记述鸡血藤棕麦蛾Dichomeris oceanis Meyrick危害国槐、龙爪槐和刺槐。该虫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3代,以3龄幼虫在国槐枝条皮缝、伤口内作茧越冬。幼虫卷缀或粘连叶片取食危害。成虫寿命2-14 d,孕卵量28-53枚,卵历期6-9d,蛹历期3.8-13 d。用5%吡虫啉3 000倍液和1.8%齐螨素5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榆凤蛾幼虫喜食榆树叶片,严重发生时,能将榆树叶片全部吃光。该虫在公主岭市1 a1代,以蛹越冬。成虫6月下旬羽化,幼虫为害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用2.5%森得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0%灭幼脲3号胶悬剂800~1 000倍液,防治1~3龄幼虫,杀虫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草履蚧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履蚧在连云港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内于土中越冬,危害杨树等寄主26种.草履蚧的天敌有大红瓢虫和黑红缘瓢虫2种,以幼虫取食草履蚧若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2月上中旬若虫上树前在树干上缠胶带阻隔若虫上树,阻隔率98%以上;6月上中旬,于树干基部周围培松土诱集成虫产卵,防治率90%以上;用20%吡虫啉20倍液注射防治,杀虫效果在90%以上;在小树树干上用20%吡虫啉原液直接涂刷毒环,杀虫率在98%以上;分别用50%辛硫磷、50%敌敌畏、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等各1 000 倍液及果树宝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48 h(扑虱灵7 d),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基本配方实验、制备和生产应用研究,筛选出高氯微胶囊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该配方无沉淀、浮油、起皮和粘结现象,胶囊直径在10~30熘洌霞际跻蟆S酶门浞缴?.3%高氯微胶囊水悬浮剂持效期达25天以上。采用用不同倍液的3.3%高氯微胶囊水悬浮剂对落叶松毛虫幼虫和青杨虎天牛成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250倍药液防治落叶松毛虫幼虫,杀虫效果(死亡率)在80%以上;应用200、400和600倍液喷雾防治青杨虎天牛成虫,杀虫效果(死亡率)分别为85.23%、74.21%和66.59%。用该胶囊杀虫剂的200倍和300倍药液对落叶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杀虫率均在90%以上。表4参12。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倍液、3000倍液、4000倍液3个不同体积分数的3%高渗苯氧威进行了室内、室外防治春尺蠖幼虫试验,结果表明:施药72h后,室内试验的3个体积分数平均死亡率均达到100.0%;室外试验以2000倍液和3000倍液死亡率为最高,达到98.5%,防治效果显著。3%高渗苯氧威是理想的防治春尺蠖的仿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2.
桉树主要食叶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普林  姚珍  陆恒 《桉树科技》2007,24(2):37-40
介绍了我国桉树主要食叶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情况,描述了茶尺蛾、油桐尺蛾及同安钮夜蛾三种桉树主要食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并从营林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林间施药技术等方面对桉树主要食叶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防治栗山天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的寄主专化性,即形成了不同天牛种的花绒寄甲生物型(biotypes)(Weietal.,2009)。因此,在利用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时,必须在自然界找到自然寄生该种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荼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19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15%茚虫威悬浮剂4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16000UI/mg 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2.8%阿维菌素乳油10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致幼虫死亡均达100%。在林间,15%茚虫威悬浮剂4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000倍液、16000UI/mg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而2.8%阿维菌素乳油10000倍液的杀虫效果为84.48%。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喷雾机进行了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及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浓度下,林间防效静电喷雾明显优于常规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 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2~3龄幼虫和杨小舟蛾及杨扇舟蛾2~4龄幼虫的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6.
虫线清乳油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16%虫线清乳油2 g/L液和1 g/L液分别喷杀桉树苗上的枝瘿姬小蜂,20 d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40.8%和33.0%,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和88.7%。对枝条和叶片上虫瘿内的幼虫死亡率检查结果表明,叶片上幼虫死亡率略高于枝条上幼虫死亡率,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6%虫线清乳油500倍溶液和1000倍溶液2种处理进行喷雾,20d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幼虫和成虫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40.8%和97.2%、33.0%和88.7%,2种处理桉树枝瘿姬小蜂蛹的死亡率为79.1%。对枝条和叶片上虫瘿内的幼虫死亡率检查结果表明,叶片上幼虫死亡率略高于枝条上幼虫死亡率,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ciphila (Wachtl.)]在内蒙古在兴安岭大面积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的.为1hm2,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定点观察研究,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楚了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至5龄幼虫于当年7月中旬下树,主要在土壤中2-7cm的土层中以幼虫做蛹室越冬,少数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 ,蛹期长约10天,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上中旬,并于雌成虫羽化的一两天后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量约为40-50粒,6月中旬出现幼虫,该衣滞育现象,预蛹滞育期一般为三个年头,第三年春季正式化蛹,寄生蜂有3种,寄生蜂一种,虫生真菌一种,食虫蜘蛛4种,食虫鸟4种,通过敌敌畏插管烟剂防治后效果可达95%左右,这些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缀叶丛螟危害南酸枣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缀叶丛螟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并采取室内及林间防治这2种试验方法研究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室内试验选用10%天王星1000倍、90%杀虫单1000倍、20%杀灭菊酯1000倍液效果较好;林间防治应在第1代、第2代幼虫盛发期选用20%杀灭菊酯2000倍、10%天王星2000倍、90%杀虫单1000倍,对3~4龄幼虫进行防治,效果达91%以上,可在大面积爆发时防治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冬枣绿盲蝽越冬卵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比较了13种不同农药对冬枣越冬卵杀伤力的差异,筛选了3种对冬枣绿盲蝽越冬卵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农药。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3种农药中,对越冬卵具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有敌敌畏、敌百虫和氰戊菊酯,敌敌畏杀卵效果较好,为75.56%,其次为氰戊菊酯和敌百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1.24%、59.09%。而大田试验,各种农药的杀卵效果较差,氰戊菊酯效果较好,500倍、1000倍处理杀灭率仅为32.42%、22.57%;其次为敌百虫200倍液,杀灭率为21.13%。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