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菇的栽培袋,待菌丝发满开始现原基时,脱去袋膜后砌成菌墙,墙距大于墙高约30cm,采收三潮菇后,清理菇脚,将菌墙轻轻推倒,注意不要碰碎菌袋,上覆1cm厚经灭菌杀虫的松软壤土,然后慢慢上足大水(水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黎明 《食用菌》2002,24(5):29-30
我县近年才开始栽培杏鲍菇,发菌期都相当好,出菇时由于对其出菇特性不甚了解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总结介绍如下:1 几项改进措施1.1 现原基后再割袋口 我县菇农由于受一些“专家”的错误指导,采取先割袋口现蕾,且棚内湿度不让增大,结果导致料面干缩无法形成原基。笔者将其改为待袋内现原基后再割袋口出菇,并预先将棚内湿度提高至85%~90%。1.2 出菇时加强棚内通风 2000年出菇时,由于棚内通风不良导致料面菌丝受二氧化碳刺激形成密集的菇蕾,再加之幼菇竞争生长性差,使菇蕾都长成了刺猬菇,空耗了袋内营  相似文献   

3.
在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发现有的平菇种植户虽然培养的菌袋很成功,但因出菇管理经验不足,致使菌袋在长时间通气发菌过程中,因袋口套环部位水分散失过多,迟迟不显原基,造成出菇困难.而在菌袋周身却形成了很厚的菌皮,甚至出现原基,不仅造成培养料养分的无效损耗,而且出菇后期招惹害虫,对平菇生产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4.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5):59-61
5巨大口蘑栽培技术5.1栽培特性金福菇菌包一般不开袋,不易老化,不出菇,且在不覆土情况下,极不易分化原基。一般不长菇的菌包放置两年后,还可正常进行覆土出菇。利用此特性,大量制包,可  相似文献   

5.
根据秀珍菇经低温刺激,可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利用制冷设施和搭建专用菇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秀珍菇的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制作菌袋时间应安排在3~4月,搭建适宜的菇棚,选择中高温型品种,选择适宜的培养配方,制作适宜的菌袋,分潮做好发菌管理,防控菇蚊菇蝇等。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时值春夏之交,常遇持续高温天气,菇房温度超过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原基难以分化成菇蕾,影响产量.为此,笔者于近年来对出菇后期的茁袋进行浸液、拉大温差等方面的探讨,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为出过五批菇的黑荆树木屑香菇菌筒,原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糖、石膏粉各1%,每个菌筒干料重为500克,试验前菌筒用清水去霉后刺洞备用.  相似文献   

7.
(七) 出菇管理五项技术措施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养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也就是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要及时根据栽培方式,分别把菌袋搬到室内栽培房或野外荫棚畦床上。根据古田县成功经验,野外栽培比室内生态条件好,长菇速  相似文献   

8.
李正飞 《食用菌》2008,(1):21-21
1要讲究添加方法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三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①喷施营养液的时间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喷施时间应注意喷头不要对着子实体,同时要注意“四不喷”。即是幼小菇营不喷,以防其“肿死”。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以防引起细菌性病害。空气湿度大时不喷,菇床内病虫害严重时不喷。②浸泡法是主要用于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收1-2潮菇后,如果栽培袋呈严重缺水状态,可将其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直到恢复到接近原基时为止。采用浸泡的方法添加营养液,只需在营养液中放入菌袋后压上重物即可,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菌袋失水过多,可以分几次浸泡。③灌穴法主要在菌袋上使用。当菌床上出菇较多,水分及养分消耗过大时可采用此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将菌床按10cm的穴距打眼,向菌床上灌配好的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要覆好土。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1989,(4)
袋料香菇脱袋转色后,菇蕾的形成和数量与外界环境关系较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筒上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可能较多。根据我们栽培试验,在棚内人为增加红光照射,可以达到增产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初步总结一套灰树花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开袋、出菇管理、采收、废料再利用等内容。并讨论原基状态与出菇的关系,开袋时机掌握,出菇阶段管理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七、及时拆袋所谓及时拆袋,就是要在满足以下条件下,把塑料袋的扎口或棉塞颈套全部拆掉,使袋口畅开,袋壁拔挺,恢复圆筒状。拆装的条件是:菌丝发至袋(?),上面出现类似于鱼籽一般的原基,栽培室的室内气温在18℃以下,但是有些品种因受光线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开袋,以防止第一潮菇畸形或造成养分损失。根据多年来塑料袋栽培金针菇的经验,对一批高产菇房的调查总结,笔者认为拆袋时没有必要进行“搔菌”。“搔菌”后非但推迟出菇,而且拆袋后袋口敞开,水份散发很快,表面菌丝的失水会影响菇蕾的形成,不利于出好第一潮菇。但是在拆袋  相似文献   

12.
宋金娣 《食用菌》2002,24(6):37-38
茶树菇对温度适温性较广 ,既耐寒又抗热 ,因而成了目前多季节栽培 ,全年出菇的优良品种。茶树菇同时也处于多菌蚊适宜生活和繁殖的季节。茶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香味能吸引远处的多菌蚊成虫前来产卵 ,经繁殖一代后进入第二代时 ,虫口密度增大 ,表现出了严重的为害状 ,如在菌袋内有 2 0只以上的幼虫 ,就能在袋内边食菌丝边钻蛀隧道 ,其排泄物引发杂菌生长 ,更甚者将袋内菌丝食尽 ,使菌袋报废。在出菇期间 ,成虫将卵产于幼菇菇柄基部或原基附近 ,初孵化的幼虫 ,在基部咬食菌柄并钻入柄内 ,边取食边向上部钻蛀 ,当菇柄内幼虫数量多时 ,常将菇柄蛀…  相似文献   

13.
王桂芹  司桂兰 《食用菌》2004,26(6):10-10
1 墙式出菇法 将发好的菌棒依次排成菌墙,菌墙间距为1.8m。以利出菇和采菇,菌墙高度不超过1m为宜,排好菌墙后将温度控制在8~20℃,拉大昼夜温差,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当袋内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解口,长到蚕豆大小时放口,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温湿度正常时,7~10天可采收。  相似文献   

14.
袋栽珊瑚状猴头采用不同开口出菇方式,考察原基形成时间、原基数量、成菇采收时间、产量,珊瑚状猴头外观品质,筛选出珊瑚状猴头的最佳出菇方式为袋口划口立式出菇,原基分化集中,原基形成时间为开口后第5天,育菇成熟时间为16d,头潮菇每包平均产量为190g,菇体朵形整齐,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秀珍菇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生长,菇农俗称"自然菇"。开袋时,沿着料面将塑料袋口割掉,露出料面让氧气透进袋内,保留原有菌种或原基,以免影响第一批菇的形成。开袋后,立即覆盖薄膜,或边开袋边罩膜,以防止袋口料面干燥,影响原基形成。然后罩膜3天,人为创造8~12℃的温差以刺激原基分化,再掀开薄膜,适度通风,2天后即可采收。在自然温  相似文献   

16.
《北方园艺》2011,(12):134
许多品种在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菌袋内的含水量就低了,当基质中的含水量低于40%以下,菌丝的生理活动处于停止状态,基质内的营养难以转化,原基难以形成,因此需要往基质内补充水分使之陆续长菇。需要补水出菇的品种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品种。  相似文献   

17.
袋栽平菇开袋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袋栽平菇生产中普遍都是在菌丝长满袋后撕去袋口薄膜,将出菇面曝露在空气中进行出菇管理,这种开袋方法从理论上说好象是正确的,因为通气可以促进菌丝分化产生原基,但从实践表明这方法不利原基分化,影响产量提高,因为原基分化需要比较大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对原基分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气体的影响,而棚内很难长时间保持理想的空气湿度。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原基满口开袋法,它不但可缩短原基分化时间,且可提高原基的成菇率,显著提高产量。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方法 供试菌株为紫孢平菇。栽培料为棉子皮100%,另加0.1%二胺、5%石灰,料水比为1∶1.6。用18×40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栽培,接种量10%。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0袋,每组用棉于皮均为375kg。菌丝长满袋后,两组同时放在一个栽培棚中,为了消除栽培棚中不同位置造成的小环境的不同产生的误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相间排列,即一排对照组,一排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袋法,即入棚后就将袋口撕去,进行喷水管理;实验组入棚后采用原基满  相似文献   

18.
栽培平菇时,有的菌袋或菌床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迟迟不现蕾出菇。其原因和补救方法是:  相似文献   

19.
不脱袋栽培平菇,是经笔者反复试验得出的效果较好的方法.培养料按常规配比、接种、培养.当袋内现原基时将袋的两端解开卷起露出菌棒,依此处理所有的栽培袋.在菇房(棚)排好一层后,在排第2层时要与  相似文献   

20.
《吉林蔬菜》2019,(2):47-47
1催蕾1.1 "再生法"出菇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