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简述了白僵菌的性质,用途对人的危害及系统研究背景,设计原则,着重研究了系统中的菌粉收集部分。通过对粉尘生产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尘收尘措施及集尘点设置,并对菌粉收集部分所涉及的抽风量,阻力等因素进行了正确的计算,解决了白僵菌粉尘收集和对人体危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白僵菌的性质、用途、对人的危害及系统研究背景、设计原则,着重研究了系统中的菌粉收集部分。通过对粉尘生产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防尘收尘措施及集尘点设置,并对菌粉收集部分所涉及的抽风量、阻力等因素进行了正确的计算,解决了白僵菌粉尘收集和对人体危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鸡椒上一种新的干基腐朽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我国贵州北部山鸡椒上一种新的干基腐朽病害,其病原菌是粗皮灵芝(Ganoderma tsunodae(Yasuda ex Lloyd)Trott.)。基于本研究采集的标本及日本模式产地的标本,对此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贵州北部的山鸡椒,造成干基白色腐朽,最后导致树林死亡。对病害的症状,造成的危害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苏铁镰刀菌球茎腐烂病症状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苏铁的一种新病害-苏铁镰刀菌球茎腐烂病。该病危害成年苏铁,引起苏铁球茎腐烂,整株死亡,发病株率达25%。该病全年均可发生,高温高湿季节及下半年发病较重,在苏铁栽培区造成较大危害。通过对病组织分离、纯化、培养、接种及培养菌的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为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薇甘菊是一种广泛危害各种植物的攀援植物,调查发现薇甘菊受一种较为严重的叶枯病危害。经分离培养研究,初步认定其病原是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索以菌治草的生物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占相思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马占相图的一种新病害-枯萎病,该病害在广州郊区的马占相思林造成很大的危害,于2~3月份开始发病,4~5月份为发病盛期,阴雨,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通过对病组的分离,培养,纯化,接种及培养菌的致病性测定,鉴定其病原为尖镰刀菌。  相似文献   

7.
板栗干枯病又名枝枯病、腐烂病、栗疫病等。该病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对板栗危害极大,常成片危害,引起主干、主枝腐烂,直至全株枯死。据对河南安阳等地板栗园区调查,发病率一般在 20%左右,管理粗放的发病率高达 40%以上,栗果减产 20%~ 30%,经济损失很大。为了防治该病的发生,我们于 1998年至 2000年,连续三年在板栗园进行了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一、病原及发病规律      板栗干枯病病源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由于囊菌孢子和分生孢子侵染所致。   病菌借风雨传播以及昆虫…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隐形危害大等特点,如何合理及安全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我国抗生素菌渣的利用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抗生素菌渣的产生、利用处置情况,对其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菌污染和外生菌污染的区别和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种类进行阐述,对组培内生菌污染的危害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等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植物组培内生细菌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危害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对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Leptographium yunnanense的危害机理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yunnanense在与小伴随侵入后,产生致病毒素对寄主树林进行危害,从而辅助纵坑切梢小蠹成功定殖于寄主树木内,该毒素在低浓度条件下仍维持一定的致病力,进一步表明伴生菌在小蠹虫成功蛀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目前推广面积已逾5万hm2,且仍呈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该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乡土阔叶树种.本文从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应用以及人工林生态效益等方面回顾了我国以往西南桦的研究工作,评述了西南桦人工林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其解决办法提出建议,据此提出了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竹亚科植物上蚧虫6科40属127种为基础,分析了竹蚧的寄主广度、寄生部位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竹类蚧虫的寄主专化性程度较强,寄生在叶片上蚧虫种类最多,在国内各动物地理区的种类丰富度依次为: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东北区;3/4的种类起源于东方区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沙棘针层孔菌Phellinus hippophaeicola,根据中国的材料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和近似种进行了异同比较,该菌为青藏地区沙棘林的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湖南衡东天光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衡东天光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2科640属1 316种(含种下单位),植物区系具有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丰富、中国特有成分多的特点;自然保护区不仅分布有大量的华东区系植物,而且还广泛分布有华中区系植物,这也使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浓厚的"华东—华中"过渡色彩,总体上自然保护区是属于华东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534个竹子种类中,遴选了153种笋用竹。其中刚竹属、箭竹属、牡竹属、寒竹属、香竹属和绿竹属占据笋用竹种类的78%。在笋用竹中,56种具有商业价值,其中的16种具有世界市场。通过对所有笋用竹的商业价值、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和种植特点的种植潜力指数评价,将笋用竹分为5个类别:第一类(9种)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大面积种植前景,第二类(33种)可以区域性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小叶杨资源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叶杨是我国特有乡土树种,小叶杨抗风沙,耐瘠薄,在砂荒及黄土高原能生长,最适宜的则是湿润肥沃的黄土和冲积土,是培育“三北”地区新栽培无性系的最佳亲本之一.作者调查西北4省,发现沿山系的沟谷、河滩还大量生长着小叶杨,它们大多是50~60年代用种子繁殖的人工林,百年小叶杨老树很少见.荒凉贫瘠的沟谷、河滩地上的小叶杨比其它树种,比其它杨树品种生长得好,是一些林场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些小叶杨形态各异,蕴藏着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7.
Two species of Acerophagus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 are reported. One species, A. ovaliclavus sp. nov., is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and one species, A.solidus Hayat is reported as new to China. A key to all described species from China based on females is given.All the type materials are deposited in the insect collections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China.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海南省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食危害竹子的额垠叶蝉属( Mukaria Distant)1新种:海南额垠叶蝉( M. hainanensis Yao, Yang & Chen, sp. nov.)。新种与危害慈竹的白斑额垠叶蝉( M. ablinotata Cai & Ge, 1996)相似,但新种的前翅为黄褐色;雄虫尾节侧瓣腹面突起长而波曲,腹面观其端部明显外弯;阳茎基部中央分叉处无突起,亚端部内侧突起粗而直。文中详细描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编制了额垠叶蝉属中国种类检索表,绘制了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提供了新种的生态照片,以及新种和近缘种白斑额垠叶蝉的整体与局部特征照片。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两种生于杨树上的多孔菌,杨生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 )和西伯利亚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ibirica(Penzina&Ryvarden)Penzina&Kotir.)。根据所采集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杨生薄孔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反转,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圆柱形,造成杨树木材褐色腐朽。杨生薄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该种与垫状薄孔菌(Antrodiapulvinascens(Pilat)Niemel )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macra(Sommerf.)Niemel 较类似,但垫状薄孔菌的担子果不形成真正的菌盖,其担孢子为椭圆形,菌丝组织中无结晶体存在。大孔薄孔菌也生长在杨树上,但该种只形成平伏的子实体,其孔口和担孢子均比杨生薄孔菌大。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目前只发现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盖状、白色、肉质,单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担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通常生长在杨树活立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该种与同属的松软毡被孔菌Spongipellisspumea(Sower by:Fr.)Pat.很接近,但后者的孔口为圆形且完整,其担孢子比西伯利亚毡被孔菌的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棕榈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