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铝胁迫下泡桐幼苗的生理变化,为泡桐幼苗逆境生长的抗性提供帮助。【方法】选取3年生9501泡桐和白花泡桐的根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培胁迫的方式研究在铝胁迫处理30 d和60 d条件下对照组以及0.3、0.6、0.9、1.2和2.4 mmol/L浓度在铝胁迫条件下2种泡桐幼苗的全氮和叶绿素等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泡桐幼苗中的全氮、全钾、钙和锌元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磷元素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逐渐增长,上述元素除0.3 mmol/L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硫、铁、铜元素含量各胁迫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两种泡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先增后减;丙二醛、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和电导率不断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呈现逐渐递减的规律,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胁迫30 d时递增,60 d时先增后减。上述生理指标在除0.3 mmol/L处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泡桐幼苗在铝胁迫条件下各营养元素吸收过程受阻、生长受限,生理指标出现显著降低,泡桐幼苗的铝毒可适浓度为0.3 mmol/L,通过对铝胁迫条件下泡桐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分析得出,9501泡桐的铝胁迫抗性优于白花泡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白花泡桐幼苗在不同程度干旱、盐及盐旱交叉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机制,以白花泡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盐胁迫浓度及干旱程度,研究白花泡桐幼苗株高、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物、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CK)相比,在盐、旱及其盐旱交叉胁迫下,白花泡桐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光合色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2)在盐胁迫、盐旱交叉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受到干旱胁迫时,SOD、POD活性增加,CAT活性下降。(3)在盐胁迫下,随着盐含量的升高,白花泡桐幼苗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在干旱、盐旱交叉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可得出结论,盐旱双重胁迫对白花泡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胁迫的简单叠加,而是表现出交叉适应性,盐旱双重胁迫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盐胁迫对白花泡桐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感染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5-氮胞苷和利福平处理,研究了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利福平和5-氮胞苷共同使用可抑制泡桐丛枝病的发生。150μmol·L-15-氮胞苷+80 mg·L-1利福平可以抑制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症状。存在于健康豫杂一号幼苗中的蛋白质pI 6.8、m24ku而在病苗中观察不到。表明该蛋白质可能与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兰考泡桐和刺槐幼苗最适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按稳态营养理论和方法,本文研究了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幼苗的最适营养需要。通过每天测定和调整培养液pH值和电导率,及时补偿消耗的营养物,幼苗体内营养状况和最大生长速率均保持稳定。兰考泡桐幼苗每天生长率高达25%以上,刺槐达15%。营养物利用率90%以上。确定兰考泡桐幼苗最适营养物比例为100N:75K:18P:7Ca:8.5Mg;刺槐为100N:60K:15P:8Ca:9Mg。本文还讨论了最适营养研究在育苗和林地施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病原及传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林木的生长,幼苗和幼树常因发病造成枯死。随着泡桐栽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进行大量无性繁殖,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泡桐丛枝病发生原因,过去有生理病、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等报导,但缺乏确切的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廖龙泉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村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1、...  相似文献   

7.
金龟(虫甲)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成虫食害林木、果树的芽、叶、花和幼果,幼虫——蛴螬为害幼苗根茎,是苗圃的主要地下害虫。西农苗圃培育的毛白杨、泡桐、水杉、苹果等幼苗,多年来受害严重。调查发现,往往在发生地块内,株株苗下都有蛴螬,虫口密度很大,常常形成受害的“蛴螬岛”。发现一株泡桐苗根部有蛴螬17头,毛白杨苗根  相似文献   

8.
泡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材质良好,为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的优良树种。当前,泡桐育苗普遍采用埋根法,而泡桐埋根如温度过低,土壤湿度过大,往往延迟发芽生根,甚至造成烂根死亡。为了提高地温,促使早生根,幼苗早出齐,1991年3月份,淮阴市林业站从河南省林科所良种圃和山东荷泽引进12个泡桐品种,采用构筑田间拱膜进行埋根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AFL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幼苗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结果表明,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没有发生变化;在MSAP扩增电泳凝胶上,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分别检测到2 262和2 180个扩增位点,DNA甲基化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比例分别为35.32%和38.58%,其中DNA全甲基化比例则为12.86%和14.13%;毛泡桐同源四倍体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频率高于其二倍体,总DNA甲基化多态性低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0.
泡桐杂种叶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泡桐的组织培养,以往曾用幼苗的茎、尖、节和节间及叶为材料作过一些研究,并获得再生植株,对其器官分化过程虽有讨论,但对其组织起源却研究得很少。为此,我们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泡桐组所获得的杂种泡桐为材料,结合叶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对其细胞组织进行了观察,进而探讨了不定芽的起源与分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谁长得最快     
世界上约有40多万种植物,哪种植物长得最快呢? 在我国,长得快的树如柳、杨、杉、桉、木麻黄等等。泡桐长得最粗,一株泡桐幼苗,长到7年,直径就有50厘米;木麻黄长得快,每年长高3米多,只有桉树能同它媲美。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改善泡桐怕水湿、主干低、抗病力弱的不良性状,1977年采用了化学诱变剂秋水仙素处理泡桐种根和种子,初获成效,简介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白花泡桐种根和毛泡桐种子,药剂为秋水仙素。1.处理种根生长点将五种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2%、0.04%、0.05%、0.06%)药液分别滴于白花泡桐种根的萌动芽上,滴药后随即埋入圃地,当幼苗出土后,每日上午8-9时进行滴药,在每株生长点上滴1-2滴。从6月4日以后因白天温度过高影响药效,改为每日下午5点  相似文献   

13.
泡桐苗期高生长曲线的拟合及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1年生泡桐埋根苗为对象,研究苗木年生长规律。采用Gomperta方程和Logistic方程模拟高生长进程,结果表明,泡桐幼苗1年内高的生长呈Logistic曲线,生长最佳回归方程可用1条双Logistic曲线表示,速生期约在7月10日至8月15日之间。  相似文献   

14.
<正> 泡桐由于长期采用无性繁殖丛枝病蔓延较快,严重影响了生长。据有关资料报道,泡桐种子不带类菌质体,推广种子繁殖可以有效地防止丛枝病蔓延。但泡桐幼苗娇弱,对光、温、水反应非常敏感,进行种子育苗比较困难。1987年我们在禹县余王进行了薄膜覆盖育苗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一、种子的采集与储存泡桐朗果成熟期多在10月中旬前后,当朔果呈黄褐色,个别开始开裂时为适宜采种期。朔果采集后,晾5—7天,果皮开裂种子脱出,除去杂质,晾1—3天,装入袋内置于  相似文献   

15.
泡桐泡桐生命力的坚韧令人折服,只要生存在实实在在的泥土,纵使仅有一根残存的泡桐断根,也热爱生命顽强地生存生长,长成挺拔的大树。只要把一根泡桐断根置于生命的土壤之中,过几天就会吐出象黄豆粒大的苞苞,生命的活力洋溢流泻出来了。在所有的树木中,泡桐很平易亲人,就如农人站在屋前房后,朴实的风格装点着乡村。泡桐树顽强地生长,长大了,长大成文章的原材料,锯掉派作用途,制成一篇篇文章,原材料加工润色构思后变得美丽了。幼苗从锯掉后的树兜上又新生,在时光中快快地生长,三四年之内又可用去酝酿成不同内容的文章。这文章…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在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中,发现泡桐具有生长快,干形好,材性优良等特点,近几年来,列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大量繁殖。根据本地种根缺乏,采种母树较多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种子育苗。由于桂林气候高温多雨,种子育苗幼苗易受病害,具有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初步掌握了泡桐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林科所和新沂县多管局、新沂县沭河果园,1981年和1982年共同进行的泡桐小片丰产林造林试验,应用容器埋根幼苗直接造林,当年形成通直高大植株的造林新技术鉴定会,最近在新沂县召开.  相似文献   

18.
一、病状:泡桐炭疽病主要为害苗木的叶片、叶柄和茎部,大树仅为害嫩梢。幼苗2—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初期幼苗叶片变暗绿色,而后逐渐倒伏。苗木开始木质化后(6片真叶以上),在叶片、叶柄、茎基部发生黄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圆或椭圆形或棱形病斑,逐渐变褐色,病斑处凹陷,以后出现粉红色病菌分生孢子堆。幼苗被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泡桐直生根留床育苗技术是不进行种根的采集、贮藏、催芽和处理,也不进行整地和采取土壤增温保墒措施,而是在起苗后挖取种根时,每坑保留底层1—2个直生残根即可。春季幼苗出土后经过培土和穴施农家肥,使其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形成强大的根系促使幼苗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20.
谁长得最快     
世界上约有40多万种植物,哪种植物长得最快呢? 在我国,长得快的树如柳、杨、杉、桉、木麻黄等等.泡桐长得最粗,一株泡桐幼苗,长到7年,直径就有50厘米;木麻黄长得快,每年长高3米多,只有桉树能同它媲美. 名列前茅的要算毛竹了.春天雨后,竹笋从地下露头,长势惊人,一昼夜间,长高30厘米,变了样,用快速成长的成语叫"雨后春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