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通过对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实际情况的调查,探讨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在研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的优势、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若干建议,以期促进该区域林下经济得到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 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在我国各地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文中总结林下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分析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 从理论层面剖析其经济学和管理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讨论林下经济集约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发展理念、政府服务、典型带动、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推进林下经济集约经营发展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简述了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良好的发展前景。阐述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应抓好优良林下经济种苗基地建设、林下经济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以林改促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发展非公有制林下经济产业及加大政府对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投入是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广西柳州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在研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柳州市林下经济的优势、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下产业要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林下资源开发要根据生态承载力,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与林下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分析了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林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树立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延长产业发展链和提升林下经济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发展林下经济既能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能提高经济收入,促进林场发展。该文对涿鹿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现有条件、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开辟了涿鹿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濮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进行种植和养殖,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育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简单阐述了林下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效益进行了评析,并对如何促进濮阳市林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邑县林下经济调查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全国林下经济的发展概况、大邑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大邑县林下经济"一三产业互动,长短效益结合"的发展思路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林下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目前的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下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一种主流形式。阐述了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并对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作出了相应的效益评价,希望为其他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试述如何发展丹江口市林下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市林下经济发展是带动市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根据林下经济的概念、特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针对丹江口市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下经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近年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但仍面临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基础设施配套与生态环保存在短板、劳动力紧缺、技术人才不足、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增强、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较少等制约因素。为推进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中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管护工作,综合利用林下资源;2)加强金融税收支持,完善林下经济基础设施;3)加强科技支撑,促进林下经济人才培养;4)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促进林下经济"三化"发展经营。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临沂市森林旅游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随着近年来森林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林业发展中的新亮点。从管理体制问题、资源保护问题、经营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临沂市森林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其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有效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以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坡周边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变化及当地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实践为依据,分析尚存在着的诸如现行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不适应经营要求,林下资源开发水平低限制了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重经济轻生态的森林经营思想较严重等问题。提出确定集体林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共管机制,改革林业经营方式,提供森林保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通过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生态产业,以保护好现有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来提高生态效益,为林业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和效益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源涵养林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并通过水利发电、森林游憩和增加就业等来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三明市森林结构即森林功能类型、林种、树种、龄组进行规划调整,以达到优化结构,实现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7.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法),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对福清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用林、经济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81%、40.15%、18.70%、6.95%、11.39%;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杉木树种组、马尾松树种组、阔叶树树种组、木麻黄、经济林木类、竹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6%、30.49%、32.18%、11.77%、10.90%、3.60%),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系统地研究了资兴市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构建的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水源涵养功能,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各林分不同雨强条件下林冠层截留量各不相同,差异明显,最大的是M8,达54.8 mm,最小的是M6,仅48.59 mm;各林分灌草层持水量存在差异,M6(3.168 mm)最大;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明显,M8(31.838 mm)最大,M6(23.13 mm)最小;林地土壤贮水能力M8与M6、M7之间差异显著,M6与M7之间差异不大。各林分水源涵养总能力大小为M8(1 123.624 mm)CK8(1 068.543 mm)M7(1 047.623 mm)CK7(1 039.983 mm)M6(1 001.815 mm)CK6(965.779mm),以M8水源涵养能力最大,达到1 123.624 mm,约占年降雨量的84%,各模式林分引用了适生树种,具有完整的林冠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形成了多功能复层混交林,改变了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水源涵养总能力较强。各模式水源涵养能力略强于对照,但由于项目执行时间不长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0.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