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车速度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阐述,从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敏感度、司乘人员的观赏视角、观赏范围和色彩感知等方面入手,研究其与车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对不同车行速度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母题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并综合考虑道路绿化的功能性和景观性,分别对路侧绿化、人行道绿化和分车带绿化的植物株距和冠幅进行研究,得出相应速度下的最适母题尺度、种植株距、植株冠幅和色彩搭配,从而优化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三环上日前呈现带状“竹林石景” ,三环路朝阳段的绿化改造现已基本完成 ,结合 2 0 0 3年三环路分车带改造 ,朝阳区绿化局根据三环路周边环境特点 ,种植了 0 .6万hm2 早园竹并与景观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利用起伏地势营造微地形。在片片翠竹 ,绿莹莹的草地上点缀上景观石 ,形成三环路沿线一处处幽静 ,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点。据了解 ,三环路朝阳段南起分钟寺桥 ,北至安华桥 ,全长 16 .5km ,绿化总面积达 4 0m2 。三环路朝阳段绿化改造局部景观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将文化内涵融入绿化改造设计当中 ,竹子首次大规模栽种在城区主干道上 ,使…  相似文献   

3.
结合台州市中央商务区中央生态公园植物景观提升项目实践,针对现状植物景观缺乏特色主题、空间与季相单一、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以重塑空间形态,营造特色植物主题,兼顾近、远期效果为设计理念,通过自然谦逊的手法实现了公园植物景观的有效提升与改造,总结了以"尊重现状基础、强化植物特色、注重远近结合"为主旨的植物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同类改造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设计理论与实践,文章以展旗岗森林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探索总结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实践的方法.文章分别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苗木配植等方面分析森林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法,营造“展旗秀色、山花烂漫和生态绿岛”三大主题区块,并明确了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从栽植至抚育结束,展旗岗将持续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其森林与建筑群遥相辉映,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东莞大道、东江大道、环城路等集中反映广东省东莞市园林景观路设计特征,如依山就势、植物选择多样,人工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季相及空间富有变化,宽阔的分车带、林荫道、广场、游园景观等元素。文章简述了采用景观建筑、雕塑、点石、水景、花坛等来增添道路景观的设计手法,营造植物群落是园林景观路的重点,并配以实拍照片来说明绿化配植的手法、景观与层次。文章还分析了城市园林景观路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的借鉴意义,同时提出后者因造林而有别于城市道路绿化的特殊性。以“不可没有,但不可更多”来讨论城市园林景观路与节约型园林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阿拉尔军垦大道中段的街道景观进行设计,为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大方,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条道路的不同地段采用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设计。军垦大道中段的街道景观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交通岛、街景、林荫带和街旁游园等6个部分,各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做到密切配合,景色相对统一。设计强调保留和发展的结合,从"梧荫"、"休闲"、"都市文化"3个方面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二板三带式军垦大道中段的街道景观。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市经开区太子湖北路分车带绿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梳理了城市道路分车带绿化存在的问题:①植物配置缺乏特色和亮点,且绿化植物存在规格不一、生长空间不足、病虫害严重、长势弱以及栽植混乱等情况,严重影响景观效果;②土壤质量差,植物根系难以吸收水分和养分;③养护管理水平低,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差,专业技术及养护设施落后;④市民...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绿化景观设计与园林植物应用的角度,对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中央分车带、道路边坡、互通立交、道路两侧绿色通道等不同绿地类型的绿化模式、绿化特点以及园林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绕城高速公路绿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设计理论与实践,文章以展旗岗森林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探索总结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实践的方法。文章分别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苗木配植 等方面分析森林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法,营造“展旗秀色、山花烂漫和生态绿岛”三大主题区块,并明确 了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从栽植至抚育结束,展旗岗将持续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 其森林与建筑群遥相辉映,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在道路绿带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我国各个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城市道路绿带景观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多数道路绿带景观千篇一律,到处雷同,不能体现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涵义、作用、目前道路绿带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地域文化在道路绿带景观设计中的因素,并对地域文化在道路绿带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道路绿带景观1.1道路绿带的概念道路绿带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包括分车带绿地、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分车带绿地是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遵义市中心城区生态风景林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遵义市中心城区生态风景林建设实际,提出生态风景林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生态风景林景观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广州森林公园发展历程,分析了广州森林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指出后亚运时代、低碳背景下广州森林公园建设要适应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与国际中心城市地位要求,秉承"保护性开发"和"景观绿色项链"+"景观生态谷"理念,实现区域资源特色整合,优化结构布局,提升生态防护、游憩、防灾减灾、景观及科普等多功能,打造国际生态品牌,为宜居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低碳理念是当今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着力点。低碳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美化城市空间,而且能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只有把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街头绿地景观的设计中,才能切实符合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要求。文中在总结南京栖霞区若干地块的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实践的前提下,提出了低碳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与建设新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园林"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园林绿化的概念、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各植物元素的和谐统一上。实现绿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绿地周围的城市景观元素,更多地把绿地景观融入到整个城市环境中,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优化植物配置,张扬城市园林个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用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生态人居城市,构建和谐园林。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自然山水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徐州市的山水资源优势,提出在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中应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设计,确定山水资源利用目标;完善植被,发挥山水资源的生态作用;融合文化,提高山水资源的意蕴内涵。    相似文献   

16.
营造城市河涌两岸的园林景观,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小东江河道现状和特点,从完善生态环境、营造宜人景观、打造人文场所等角度,探讨了把小东江两岸打造成城市绿色走廊、最具活力的城市绿脉的景观设计构想,对提升茂名市的城市品位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冷冰  姜书纳 《绿色大世界》2012,(5):111-112,115
从城市的景观天际线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积累的角度出发,对信阳市的自然环境、城市格局、城市道路网络、历史文物古迹、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城市的建筑群和中心区、各类建筑和景观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信阳市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特色,从而对该城市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厦门市常见的彩叶植物种类可分成6大类,分别是单色叶类、双色叶类、斑叶类、花叶类、彩脉类和镶边类;其中以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占45%,多年生草本占35%,小乔木占10%,藤本占10%,较多的科有大戟科、桑科、五加科、百合科、龙舌兰科、鸭跖草科和苋科。以红桑、变叶木、鹅掌藤变种居多。最后对厦门市彩叶植物的引种、选择和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的背景和城市绿化现状分析后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念,即把广州放在珠三角城市群中设计其景观格局,并凸显岭南文化与花城特色。主要规划要点是:保护北部生态屏障,完善优化中部城市园林结构布局,合理利用南部湿地,以维护格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王军围 《绿色科技》2013,(11):101-103
指出了城市遗址景观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文化、审美及科教等多重价值。传统的城市遗址保护方法存在“两极化”的现象,不利于遗址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在分析当前遗址景观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探寻了城市遗址景观属性与当代城市功能对接的方法,从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遗址景观功能的转换等方面提出了开放性遗址景观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