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的部分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贵州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肥料效益.结果表明,黄壤旱地玉米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0.6%.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提高6%;磷肥利用率平均为9.3%,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提高磷肥利用率效果不大;钾肥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9%,施用钾肥的效果不明显.黄壤旱地玉米1 kg纯氮的增产量平均为16.0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增产2.4 kg,平均提高16.22%;1 kg纯P的增产量平均为17.5 kg;1 kg纯K的增产量平均为2.8kg.黄壤旱地玉米施肥建议以氮、磷肥为主,钾肥应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3414"实验设计,研究长春地区氮、磷、钾肥对田间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有一定幅度增产,增产率在0.92%~138.03%之间,其中,施氮肥增产率在1.09%~24.21%,施磷肥增产率在57.39%~135.86%,施钾肥增产率在20.44%~62.61%。缺磷、缺钾、缺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37.53%、54.69%、71.58%,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的丰缺状况依次为极缺、中等和丰富。根据肥料效应函数得出,氮(N)、磷(P205)和钾肥(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9.32 kg/hm~2、103.92 kg/hm~2和34.56 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BGA土壤调理剂与氮、磷、钾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BGA土壤调理剂与磷肥配施比CK(不施肥)增产54.9%,纯施BGA土壤调理剂比CK增产7.5%,而BGA土壤调理剂与氮肥、钾肥、氮磷钾复合肥配施分别比CK减产22.5%、9.4%、13.8%。因此,推荐在玉米生产上采用BGA土壤调理剂与磷肥配施,并建议加强BGA土壤调理剂与化肥配施对其他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区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双城、海伦和依安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黑龙江省黑土玉米产量限制因子依次为氮、磷、钾。与最佳施肥处理(OPT)相比,不施氮肥平均减产23.4%,少收入2 514元.hm-2;不施磷肥平均减产15.9%,少收入1 699元.hm-2;不施钾肥平均减产16.3%,少收入1 646元.hm-2;不施肥处理平均减产35.3%,少收入2762元.hm-2;农民习惯施肥(FP)平均减产4.9%,少收入458元.hm-2。说明最佳施肥处理设计合理。双城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23.9、48.2和31.5 kg.kg-1;海伦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16.9和21.7 kg.kg-1;依安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1、29.6和13.1 kg.kg-1。从肥料农学效率方面考虑,应该在所设定的最佳处理氮钾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用量,以使最佳处理不断优化,达到玉米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期为第一次追施1/3,第二次追施2/3处理产量及其增产最高;不同施用方式为开沟和穴施增产较大,适宜穴施深度为5-10cm。3414肥效表明,玉米施用氮、磷、钾肥料增产效果明显,其中氮肥增产最大,增产率为29.7%;其次是磷肥,增产率为26.4%;钾肥增产率最小,为18.4%。千克养分增产为钾肥磷肥氮肥,分别为45.9kg、44.2kg和32.6kg。  相似文献   

6.
兴山县玉米“3414”试验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7个“3414”试验,研究了兴山县玉米施肥增产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兴山玉米氮肥增产效果最好,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平均增产31.0%,钾肥增产效果次之,磷肥再次.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403 kg/hm2、P2O5 144 kg/hm2、K2O 193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 380 kg/hm2、P2O5 123 kg/hm2、K2O 129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夏玉米鲁单818为供试品种,在磷肥、钾肥用量相等,氮肥用量分别在240 kg/hm2和192 kg/hm2用量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类型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比对照(CK)增产23.82%~33.79%,比一次性普通肥料施用增产1.04%~3.23%;施氮240 kg/hm2时,A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最好,施氮192 kg/hm2时B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平衡施肥对杭白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杭白菊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氮磷钾处理相比,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减产56.5%,13.4%和17.3%,不施肥杭白菊减产66.3%;应用平衡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杭白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丰顺县晚造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在丰顺县丰良镇丰溪村开展晚稻田间"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以每667 m2施氮肥11.93kg、磷肥3.08 kg、钾肥8.39 kg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543.95 kg;从增产效应来看,氮肥增产效果最好(达52.24%),磷肥次之为(14.93%),钾肥为10.45%.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对鄂东南双季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早稻、晚稻之间的合理配比及对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增施钾肥、晚稻增施氮肥增产效应明显,早稻施K2O 112.5 kg/hm2和晚稻施纯N 247.5 kg/hm2时可分别获得最高产量,分别为5 974 kg/hm2和8 62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9%和29.3%。早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早稻施纯N 165.0 kg/hm2时的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3.8%和4.9 kg/kg;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施P2O530.0 kg/hm2时的磷肥贡献率和磷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9%和11.5 kg/kg;在不同施钾水平下,施K2O 112.5 kg/hm2和37.5 kg/hm2时的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达到最高,为9.9%和7.9 kg/kg。晚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下,晚稻施纯N 247.5 kg/hm2时的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2.7%,施纯N 165.0kg/hm2时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9.9 kg/kg;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施P2O560.0 kg/hm2时的磷肥贡献率最高,为7.1%,施P2O530.0 kg/hm2时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7 kg/kg;在不同施钾水平下,施钾75.0 kg/hm2时钾肥贡献率和钾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9%和11.0 kg/kg。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施用氮、磷、钾、锌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磷、钾、锌肥单施或配施对夏玉米均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 ,增产效果依次为 :氮肥 >钾肥 >锌肥 >磷肥 ,同时施肥能够显著改善夏玉米经济性状和籽粒品质。夏玉米高产栽培施肥结构应以氮、钾肥为主 ,辅以磷肥 ,增施适量锌肥。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地区高效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明确了三江平原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及水稻平衡施肥效果。不施氮肥减产26.2%,不施磷肥减产12.1%,不施钾肥减产10.3%,不施锌肥减产24.2%,不施肥减产39.9%。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20.3%,增收3 294元.hm^2。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粗蛋白含量增加0.13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84个百分点、胶稠度增加1.7mm,对改善稻米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中的肥料效应及其利用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氮肥、磷肥、钾肥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利用率,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决定鲜食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肥料对鲜食玉米产量的贡献率较高,为82.1%;肥料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0.9%、35.4%和18.2%。以氮、磷、钾肥配施,即每667 m~2施用纯N 19.0 kg、P_2O_5 7.5 kg、K_2O 7.5 kg的鲜食玉米鲜量产最高,每667 m~2为859.0 kg。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桦川农民施肥中存在重氮肥,轻磷、钾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的现象,开展水稻平衡施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桦川县白浆土试验水稻产量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锌,其次是磷和钾,硼为潜在限制因子。不施氮肥、锌肥分别减产11.5%和8.7%;不施磷肥和钾肥分别减产7.4%和5.7%;不施硼肥减产4.7%;不施肥减产35.9%,农民习惯施肥较OPT减产9.5%。不施氮肥减少收入1011元.hm-2,不施磷肥减少收入737元.hm-2,不施钾肥减少收入544元.hm-2,不施锌肥减少收入1112元.hm-2,不施硼肥减少收入584元.hm-2。  相似文献   

15.
以郑麦9023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磷、钾肥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用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水肥地力条件下的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比不施氮肥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在氮肥适当施用的情况下缺磷、缺钾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最佳施N量为17.66 kg/亩,最佳施N量下的产量为611.56 kg/亩,最高施氮量为18.89 kg/亩,最高施N量下的产量为612.76 kg/亩;N、P2O5、K2O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43%、0.95%、-0.38%,在合理施肥范围内每千克N、P2O5、K2O可分别增收小麦产量为19.76 kg、0.695 kg、-0.37 kg。该试验地小麦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关中土娄土区线辣椒对氮、磷、钾肥的肥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省关中土娄土区布置线辣椒缺素大田试验,研究线辣椒对氮、磷、钾肥的肥效反应.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能明显促进线辣椒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氮肥能使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206 mg/kg,而钾肥不仅能使线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137 mg/kg,而且可使果实硝态氮含量降低10.3 mg/kg;氮肥可使线辣椒增产19.0%,钾肥能增产10.4%,磷肥对线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果实品质以及产量各方面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欧勤辉 《吉林农业》2010,(8):100-101
项目:水稻田间"3414"肥效试验;地点:广西平乐县打发村大扒洞;试验结果:供试田块中土壤含有较高的磷含量,中等水平的氮含量和钾含量,也就是说此供试田的整体地力属于中等水平;在这种有效养分含量的土地中,产量最高的施肥量方法为:施10.35kg氮、3.6kg磷、7.5kg钾于每667m2土地,产量为466kg;观察增产效应,氮肥为24.24%、钾肥为6%、磷肥为0,也就是说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而钾肥没有增产效果,得出,9.39kg的氮肥、1.63kg的磷肥、6.29kg的钾肥是每667m2土地的最佳施肥量,也就是说,氮肥:磷肥:钾肥=1:0.18:0.67。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优化施肥和肥料三要素试验,在阳谷县中等肥力水平地块上进行玉米三要素试验,研究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结果表明: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3.03%,25.10%,58.76%;生产100 kg玉米氮、磷和钾养分的吸收量分别为氮2.043~2.331 kg、五氧化二磷1.133~1.229 kg和氧化钾1.912~2.151 kg;玉米经济系数为49.21%~52.06%。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现状,通过对河北省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2 794个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明确了氮肥、磷肥、钾肥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测算了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冬小麦不施化肥时产量为4.16 t/hm~2,配方施肥显著提升产量至6.83 t/hm~2,在其他肥料施用的基础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使小麦增产1.77、1.31、0.90 t/hm~2。肥料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39.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7%、18.8%、13.1%;河北省冬小麦肥料偏生产力平均值为15.0 kg/kg,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36.1、50.9、60.2 kg/kg;冬小麦肥料农学效率平均值为5.9 kg/kg,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2、9.5、7.7 kg/kg。河北省冬小麦肥料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推进土壤培肥、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提高养分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小麦产量与养分效率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